Re: [哈啦] 申請 M.Arch 1 作品集準備建議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 (I,Being Tortured)時間16年前 (2008/10/18 18:13), 編輯推噓8(804)
留言1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有關申請M.Arch 1到底要放什麼作品, 這個問題實在很複雜,因為範圍過於寬廣 (這是一種能力的展現,而非有標準答案的考試, 就好像廚師美食大賽,只要求食物好吃,沒有限定食材) 在此繼續分享一點點心得與想法,不過我必須強調: 這很主觀 作品集內容原則上看系所要求,不過我自己研究十幾間學校的官方說明後 答案是不要求作建築相關的,反而什麼都可以放; 但是要make it IMPRESSIVE 學校找的學生是找有潛力的 申請者要證明的主要是想法及觀念,次要才是技術與美學素養 例如:素描,水彩,國畫,書法,油畫,石膏,雕刻,模型,平面設計(例如:名片,海報), 攝影,文學(請用英文),紙雕,電腦繪圖,手工藝品,多媒體(例如:網頁,影片) 舞台劇...etc 手法請多參考http://prattflora.com/mfastudy/ 作品集範例請上準建築人手扎 http://www.forgemind.net/phpbb/http://www.archinect.com/forum/index.php 或Google啦 解說: 1.(引用前輩的話)建築不是作模型或繪圖等技術層面,其概念形成其實是最難的 作品集,是要(a)表現出你這個人對建築的態度跟想法, (b)還有表現出你這個人的特質 它可以是很簡單的sketch,很粗操的草模,如果意涵的概念假使很深很代表你自己 它就是很適合擺在作品集裡面的東西 2.除了大學修課以外,也可以到一些學校去修一個暑期班 國外的如Harvard的discovery program,不過代價高昂 國內實踐大學也有辦過類似的workshop(工作營) 能到學校參觀的話,有不少錄取學生的範例可以參考喔,要一筆錢就是了 3.有人說不要放攝影照片,理由是99%的照片拍不出個人靈魂, 換一個人一台相機,也能拍出差不多的東西 我遇過教設計的教授說不要放素描,因為這是依樣畫葫蘆 不過畫室老師的說法因為素描是一翻兩瞪眼的東西,好壞立判 4.我請教過國內一些教授的建議(題目,方向): 多突顯出個人居住環境/本科系與建築領域的結合/亞洲城市...etc 5.我是覺得最好不要去補習,補習班固然有很多"範例"及"安定人心的教學" 不過請想一想萬一學校早已經收過好幾本"類似的"作品集,你還有機會嗎? 6.至於要不要作建築相關的作品? 有當然很好,沒有也沒差吧 (若無累積背景知識,冒然亂作,除了效果可能不好,觀念也可能不對-->自曝其短) 就好像有的學校不要求GRE成績,如果有考,一樣寄送成績給學校增加優勢也不錯~ 不過,什麼才算跟建築相關,這可能也要先定義~ 7.(引述前輩的話)做portfolio困難的不是生產圖面,困難的在於取捨 哪些圖要放,哪些不要,避免版面失焦,然後要組構成一個順暢的思考流程 很快速讓人看出重點 8.有些學校有註明:不要放人生的第一張水彩畫之類的 意思是那些太容易/太粗糙/剛學的手法所生產出來的作品,深度不足 在找靈感的時候,要注意一下門檻 9.質絕對大於量,不需要擔心作品集太薄,至於超過學校要求的頁數也是可以的 實際上不會有人很仔細地數頁數,規定頁數是校方不希望看太多東西 倒是抓出一個最大公因數後,每間學校都寄一樣的作品集比較方便(尤其是校稿和輸出) 要注意的是寄CD的話,除了要申報,快遞費也會變貴不少 10.我個人習慣上Flickr網站找靈感,當然不能照抄,靈感是用來給 自己練習,思考,發展用的題目,投入越多的時間與力量後產生的作品,品質越高 當然申請截止日前的壓力是很大的,越早起步越好 11.作品集很少人會想給別人看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性質很像告白用的情書 作到最後因為焦慮的關係,正如前輩說的,會覺得每一頁都很虛,尤其是排版 可能錄取後才會找回自信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49.12

10/18 23:39, , 1F
哈摟學長我是初環那個
10/18 23:39, 1F

10/19 00:52, , 2F
挖屋 讓我有深一步了解 我已經打算申請後年了
10/19 00:52, 2F

10/19 12:13, , 3F
了不起的好文,這在任何面都適用!
10/19 12:13, 3F

10/19 17:01, , 4F
推!
10/19 17:01, 4F

10/19 17:06, , 5F
推!
10/19 17:06, 5F

10/20 22:04, , 6F
推~ 加油~~ 另外 我有捐了四本GSD的學生作品集給成
10/20 22:04, 6F

10/20 22:06, , 7F
大 一本應該在王明蘅老師的實驗室 一本在陳柏年
10/20 22:06, 7F

10/20 22:08, , 8F
老師那邊 另外兩本應該在系圖 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10/20 22:08, 8F

10/20 22:10, , 9F
應該會有幫助 :)
10/20 22:10, 9F

01/22 23:58, , 10F
我也都上FLICKR參考國內外的作品~
01/22 23:58, 10F

01/23 00:43, , 11F
謝謝你 很推~~
01/23 00:43, 11F
※ 編輯: GP03D 來自: 140.112.4.234 (02/16 14:23) ※ GP03D:轉錄至看板 studyabroad 03/28 01:24

11/07 15:13, , 12F
感謝大大分享 本文超級實用!!
11/07 15:13, 12F
文章代碼(AID): #18-RQre1 (Architecture)
文章代碼(AID): #18-RQre1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