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是否會改變住民的哲學思想呢?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citymale (a wonderful world)時間16年前 (2009/09/21 20:30)推噓4(4推 0噓 21→)留言25則, 5人參與討論串1/1
這個星期去誠品逛了一下,看到一本書說element of architecture建築元素
有下列幾項:
圓頂:代表權威的屋內圓頂,純為裝飾,在許多教堂等出現。
圓拱:因為建築結構和力學的原因,許多建築都在出入口上方有圓拱。
門:有不同形式的門,如拱門等。
窗:窗戶也有一定的形態。
柱:很多柱子過去建材堅固性不夠強時,柱子是結構力學的必要,現今的羅馬柱
卻變成一種裝飾,歷史的像徵,甚至代表權威。
等等…
這些都是歷史上,建築物必備的元素之一。
即使到了混擬土已經發明以後,很多過去為了結構而存在的建築元素,也用混
擬土用裝飾的角色出現。這似乎是建築師不敢違背歷史傳承所設計出來的建築,
也暗示著尊重歷史的建築哲學。
但看到modern architecture,甚至是post modern architecture,就是當代建
築,這些傳統的建築元素都消失了,連北京這種重社傳統的城市,也出現像鳥巢
這種完全沒有歷史觀念的建築物。
這種建築會不會讓欣賞著改變哲學思想呢?讓欣賞著拋棄歷史,反對權威?
看看ando安藤忠雄的建築,雖然沒有日本傳統建築的建築元素外形,但還是保
留日本的哲學思想。上次聽到一個無印良品設計師描述日本設計思想如下:
不要讓人覺的太滿,讓人覺的這樣就好。(如果不認同的,請鞭小力點)
問題就是,是否建築物能用外在的形狀,改變人內在的哲學思想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245.112
※ citymale:轉錄至看板 HISTORY 09/21 20:30
※ citymale:轉錄至看板 W-Philosophy 09/21 21:15
推
09/22 21:22, , 1F
09/22 21:22, 1F
→
09/22 21:23, , 2F
09/22 21:23, 2F
→
09/22 21:24, , 3F
09/22 21:24, 3F
→
09/22 21:25, , 4F
09/22 21:25, 4F
→
09/22 21:25, , 5F
09/22 21:25, 5F
推
09/22 21:29, , 6F
09/22 21:29, 6F
→
09/23 05:24, , 7F
09/23 05:24, 7F
→
09/23 15:45, , 8F
09/23 15:45, 8F
推
09/23 23:31, , 9F
09/23 23:31, 9F
→
09/23 23:31, , 10F
09/23 23:31, 10F
→
09/24 07:02, , 11F
09/24 07:02, 11F
→
09/24 07:03, , 12F
09/24 07:03, 12F
→
09/24 07:04, , 13F
09/24 07:04, 13F
→
09/24 07:07, , 14F
09/24 07:07, 14F
→
09/24 07:07, , 15F
09/24 07:07, 15F
→
09/24 07:09, , 16F
09/24 07:09, 16F
→
09/24 07:13, , 17F
09/24 07:13, 17F
→
09/24 07:18, , 18F
09/24 07:18, 18F
推
09/28 18:17, , 19F
09/28 18:17, 19F
→
09/28 18:19, , 20F
09/28 18:19, 20F
→
09/29 10:32, , 21F
09/29 10:32, 21F
→
09/29 10:33, , 22F
09/29 10:33, 22F
→
09/29 10:35, , 23F
09/29 10:35, 23F
→
09/29 10:36, , 24F
09/29 10:36, 24F
→
09/29 10:38, , 25F
09/29 10:38, 25F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