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德州台灣生技研討會 強化台美連結

看板Bioindustry (生物科技)作者 (基因線上)時間8年前 (2016/12/16 15: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完整圖文:http://pics.ee/1Bl~ 德州台灣生技研討會 強化美國生技與台灣的連結 文 / 陳芊如 德州台灣生物科技協會 (Texas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簡稱 TTBA) 於 11 月在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舉辦了 2016 年第二屆生物科技研討會。 美國作為全球科技和生物醫學研究產業龍頭,是很多生技領域學生深造的首選。散居在美 國各地的臺灣生技領域青年學子和研究人員,近年來致力於強化美國各大生技重鎮區域內 的台灣人社群。其中,德州台灣生物科技協會於 2014 年十月,由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 學中心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UT Austin)、貝勒 醫學院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以及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的博士研究生 和博士後研究員草創,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組、美南國建會、達拉斯北美工程師協 等僑界組織的支持下,連續兩年舉辦研討會 (TTBA symposium),邀請生物科技領域的前 輩與青年學子互動,暢談他們的學思歷程並給予職涯規劃的建議。 2016 TTBA symposium 議程包含了專題演講、職涯發展講座、台灣生技產業論壇、研究簡 報和海報競賽,吸引德州各地與部分外州台灣青年學子以及相關業界人士共襄盛舉。 學思歷程與創業路途 學術專題演講者,現任教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大學的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周芷博士,是美國國 家科學院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她在七零年代晚期發表的研究論文,首次直接觀察並證腺病 毒複製過程中 RNA splicing 和 alternative RNA processing 的過程,奠定了現代分子 生物學對於轉錄 (DNA Transcription) 機制研究的基石。RNA splicing的研究在 1993 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周芷博士卻與這份榮譽錯身而過,沒有並列在得獎科學家的名單 中。周芷博士以這個自身經歷作為例子,鼓勵有志於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研究者堅持初衷 ,不因外界的因素放棄理想,而應該寵辱不驚地保持對科學的熱情。 益邦製藥 (IMPAX) 創辦人許中強博士帶來產業專題演講,他在自行創業之前曾於美國亞 培服務了 15 年,在各地演講時常有年輕人問他,何時該創業? 他用一句話描述了自己 當時放棄穩定高薪工作的創業契機:覺得內心想創業的熱忱很強烈,醒著和睡著時都想, 就行動了。 而由於生技製藥領域的投資回收周期長,相較於回收週期以月計算的電子業 ,生技製藥要能有新產品上市是以年為單位,因此初創業時許中強在籌募資金上遇到很多 困難。但他展現出對創業成功的明確目標和強烈動機,最終獲得統一集團的青睞得到資金 挹注。許中強自美國退休後,於2014年回台灣又成立生脈生技公司,也是出於對家鄉的熱 愛,想對台灣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職涯規劃與實踐 本次研討會的與會者有半數以上是生科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在職涯發展中 面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投入學術研究或是生技產業的抉擇,職涯選擇講座第一場以「 Next Step-Which train to take? Academia or not? Do chi?」為主題,邀請分別任職 於學術和產業界的生技專業人士,一同回顧他們當初的抉擇過程,並分享他們如何在工作 中應用過去的訓練和發揮個人特長。新源生技的創辦人湯丹霞博士表示,研究所偏重學術 的訓練,和生技產業實務運作有相當大的差異,若能在研究所時期得到實習機會,了解業 界的經營模式和研究/研發課題,對於職涯選擇會很有幫助。而在個人性格特長如何影響 產學界的選擇方面,講座講者們一致認為無論選擇那個方向,在性格上具有足夠的彈性, 能夠根據自己所在的情境應變都非常重要。 生技產業從研發、產品製造、到應用的整個生產鏈,需要各種不同專才;在生產鏈上的不 同位置任職,工作性質也會有大的差異。職涯選擇講座第二場的主題「From Bench to Bedside and Beyond」,邀請了在不同工作崗位的生技人分享他們的職場心得。 講者彭浩凡博士是 Biogen Idec 的產品專案管理工程師,他表示從博士研究生到進入職 場作為研發科學家到現在帶領專案的轉換過程中,思考模式和與人溝通的方式必須不斷學 習調整。目前身為專案領導人的彭浩凡博士工作上必須和研發、分析、製造、品管、以及 臨床等各個不同部門的人聯絡協調,他認為自己熱衷於接觸不同領域知識的個人特質,對 擔任專案領導人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在 Immunogen 擔任研發科學家的陳偉強博士,則強調職場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曾 經被無預警裁員的陳偉強表示,當時他快速轉換到下一個工作的契機,在於他和各部門的 同事和主管間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另一個公司的內部推薦和面試 機會........ 完整圖文請見:GeneOnline http://pics.ee/1B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0.170.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oindustry/M.1481874843.A.95A.html
文章代碼(AID): #1OKvsRbQ (Bioindustry)
文章代碼(AID): #1OKvsRbQ (Bio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