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有關挫曲的定義
請教ptt力學大神,哪一個才是對的呢?
最近在跟以前在碩士班專門作挫曲測試的同事聊到挫曲…
開始讓我對挫曲的觀念感到混亂
本人接觸到的定義是
「物體承受軸壓力至一定程度時,受力體失去抵抗側向力、側向效應的能力」
這個觀念被同事狠狠地否定了,
「…應是側向擾動,在推導的過程中,就是在受力前先施加側向擾動後,才受力的,之後
產生彎矩才造成挫曲」
嗯…?一開始就擾動的話,不就表示物體不是均勻承受軸壓力了嗎?這樣產生偏心力矩就
已經不是原本模擬的狀況了,根本是變力矩破壞了吧?
但是同事斬釘截鐵的回答我:「這就是造成挫曲的原因呀!」
完全跟自己以前所學的不同呀!!
還記得應力應變圖會有bio balance point出現,
若無產生側向效應的話,斜直線會延伸到降服點為止,而有側向效應時會在point時,產
生隨機的變位曲線…
也就是側向效應是在每一受力階段後才施加,
若無挫曲發生,則將該效應拔除,繼續施加軸壓力,再反覆施加側向效應直到挫曲才得知
物體的極限強度…
最近剛好有case因為大梁底加勁都不夠了,部分結構體產生部分挫曲,才會聊到挫曲的概
念
所以…到底哪一個觀念才是對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3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ivil/M.1536284498.A.42B.html
推
09/07 11:47,
6年前
, 1F
09/07 11:47, 1F
→
09/07 11:47,
6年前
, 2F
09/07 11:47, 2F
什麼意思呢側向,側向力在哪?
我同事他只講擾動…
我是想問他,那受力算不算擾動…
擾動是什麼意思?
沒受力就沒位移,沒位移就沒受力(除非有支撐頂著)…
只講擾動真的太侷限了…(他指的擾動據我推測應該是類似支撐擾動這種,一開始就假設
桿件就已經不是筆直的了…)
所以我才會成為側向效應
※ 編輯: e01234567 (223.140.31.46), 09/07/2018 12:37:20
※ 編輯: e01234567 (223.140.31.46), 09/07/2018 12:38:06
推
09/07 12:43,
6年前
, 3F
09/07 12:43, 3F
→
09/07 12:43,
6年前
, 4F
09/07 12:43, 4F
→
09/07 12:43,
6年前
, 5F
09/07 12:43, 5F
→
09/07 12:43,
6年前
, 6F
09/07 12:43, 6F
→
09/07 12:43,
6年前
, 7F
09/07 12:43, 7F
推
09/07 13:04,
6年前
, 8F
09/07 13:04, 8F
→
09/07 13:04,
6年前
, 9F
09/07 13:04, 9F
→
09/07 13:04,
6年前
, 10F
09/07 13:04, 10F
我學的真的跟樓上一樣.
推
09/07 13:23,
6年前
, 11F
09/07 13:23, 11F
→
09/07 13:23,
6年前
, 12F
09/07 13:23, 12F
→
09/07 13:23,
6年前
, 13F
09/07 13:23, 13F
→
09/07 13:23,
6年前
, 14F
09/07 13:23, 14F
→
09/07 13:23,
6年前
, 15F
09/07 13:23, 15F
leov大大..但是模擬近真實狀況的非正直狀況..這樣子出來的東西算挫曲嗎
退一百步說..這樣子算好了...如你如說.一開始就有擾動的話.
即會產生複雜的二階彎矩效應跟有的沒的效應出現..這樣所模擬出來的數據有何代表性呢?
因為隨假設的擾動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那這樣的模擬意義何在呢?
※ 編輯: e01234567 (114.136.189.189), 09/07/2018 19:31:33
推
09/08 01:13,
6年前
, 16F
09/08 01:13, 16F
對唷 台中之王 王技師!感謝你的觀注(?)
→
09/08 01:16,
6年前
, 17F
09/08 01:16, 17F
→
09/08 01:16,
6年前
, 18F
09/08 01:16, 18F
→
09/08 01:16,
6年前
, 19F
09/08 01:16, 19F
→
09/08 01:16,
6年前
, 20F
09/08 01:16, 20F
→
09/08 01:16,
6年前
, 21F
09/08 01:16, 21F
→
09/08 01:16,
6年前
, 22F
09/08 01:16, 22F
→
09/08 01:16,
6年前
, 23F
09/08 01:16, 23F
→
09/08 01:16,
6年前
, 24F
09/08 01:16, 24F
後來有拿這個問題回去問我教授..只是描述的起點不同
由中性平衡位置起算,確實如上面所說 會加入微擾
推
09/08 11:00,
6年前
, 25F
09/08 11:00, 25F
→
09/08 11:00,
6年前
, 26F
09/08 11:00, 26F
→
09/08 11:00,
6年前
, 27F
09/08 11:00, 27F
→
09/08 11:00,
6年前
, 28F
09/08 11:00, 28F
→
09/08 11:01,
6年前
, 29F
09/08 11:01, 29F
→
09/08 11:01,
6年前
, 30F
09/08 11:01, 30F
→
09/08 11:01,
6年前
, 31F
09/08 11:01, 31F
→
09/08 11:01,
6年前
, 32F
09/08 11:01, 32F
→
09/08 11:01,
6年前
, 33F
09/08 11:01, 33F
→
09/08 11:01,
6年前
, 34F
09/08 11:01, 34F
→
09/08 11:01,
6年前
, 35F
09/08 11:01, 35F
後來有詢問過教授..教授的回應是:
「二者都對,只是描述的起點不同,前者由加載起點描述,
其載重一側位移圖確實存在一分歧點(bifurcation),
後者應用線性挫屈理論,由中性平衡位置起算,確實如其所言。二者之敍述並無出入,只
是變數之起始位置定義不同。
看來兩者都對...只是看分析的情況跟狀況而定,一開始就施加擾動的分析分法我還真的是
第一次看到XDD..。
※ 編輯: e01234567 (223.136.37.26), 09/11/2018 19:24:35
Civil 近期熱門文章
20
32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