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單個案如何連拿6枚Top MBA名校免試許可

看板GRE (GRE入學考試)作者 (三隻小豬)時間6天前 (2025/10/23 15: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MBA生涯解惑專欄: 破天荒~ 單一個案,如何連拿6枚美國Top 20 MBA等名校的Test Waivers? 國立研究所畢、非主流領域、具專業證照、女、GMAT/GRE低分、大齡、弱勢。無美籍、無接班。 (不知為何無法上傳圖片。相關圖像資訊請見: https://www.dcard.tw/@dl0222/post/260094813?cid=DA07E8D0-AE6E-4347-A062-55ACE2D0F33E ) 免試請願書到底該怎麼寫呢? 繼往年成功諮詢過個案拿下Ivy League MBA GMAT/GRE Test Waiver、 及Top 10 MBA GMAT/GRE免試拿獎個案的經驗,來分享如何寫作GMAT/GRE Test Waiver。 美國Top 10 MBA GMAT/GRE免試拿獎個案的經驗分享文: https://www.dcard.tw/f/studyabroad/p/259366757 你會發現:每個學校規定不太一樣。 有的學校是規定要在事前先提出申請,如:Cornell Johnson、UVA Darden、UT Austin…等,而許多學校的請願書,是跟著你的申請文件一起提出申請。 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跡象:不論是要提早提出免試請願書,或是跟著申請文件一起交,基本上都會請你附上履歷。 那不就很奇怪嗎? 你是請願免試,若學校要求要提早請願的話,又還沒到要審申請文件的階段,那又為什麼要看履歷呢? 然後,各校申請的FAQ裡面又都會講:請願書若獲得許可,並不代表錄取。 嗯……?如果有正在念GMAT/GRE的CR邏輯的板友們,有發現什麼不對嗎? 有的。這叫”unspoken presumption”「未被提及的假設」。 用白話講,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哲學系裡有一門必修課,叫「邏輯學」。裡面會教你:學校在趁你不知道的狀況下,假設了有某些「用來判斷是否批准你的請願書」的條件,存在於這份請願書之外。 所以才跟你要了請願書以外的東西。 而那份東西叫做「履歷表」。 所以,看了本文你就會發現:學校「醉翁之意不在酒」。 根本不是在看你是否具備量化與分析能力~ 相關課程修了多少?又有哪些經歷用到相關能力? 否則,光提交請願書,就綽綽有餘了。 其實,他們就是用「審」的--還要看你的申請競爭力條件,是否有能力錄取? 甚至是否能夠帶給學校排名上的優勢? 再來決定是否要允許你的面試請願。 所以,與其只列出學歷或經歷中,有用到量化或分析相關的職能之外,你必須要想辦法在這份請願書中,就能讓審委能夠初步看出「你有足以錄取的競爭力」,甚至有拿獎的強大申請條件。 而這個條件必須要從生涯管理出發,然後用我們過去與未來會不斷提到的「生涯三驅力」--簡單說,就是你在成長過程中「超越父母的技能」,會變成興趣技能。 平均一個人會有3大興趣技能,它們會變成一個像金字塔一樣的三角錐,然後它們會能夠解釋你過去的生涯足跡。 例如:大學主修、修課、甚至是否畢業就進修研究所、還是工作幾年再進修、而是選國內或國外進修......等選擇, 然後貫串到你工作的產業與職能的選擇,以及爬升還有轉職的選擇, 再投射到未來,會被某個使命產業召喚然,後去做非你不可的興趣工作。 然後在這個使命之中,你會需要某些關鍵技能,而這些關鍵技能只有某幾家MBA課程有辦法提供。而你就會只申請這幾家「能夠提供你獨特資源或課程技能訓練」的學校。 這樣就會產生一種申請要件,叫做"mutual fit"。 那麼,一篇平均250字的請願文,扣掉一半要羅列量化與分析相關的課程與分數後,大概只剩125字! 要怎麼樣在125個字之內,展現如此的競爭力呢? 還是回歸到先前不斷強調的「生涯三驅力」理論。 隨便舉例:個案A的三驅力是組織能力、談判能力,以及開放式邏輯。 他的生涯目標就會是這三樣東西的組合--可能是油電車的產品經理,或是供應鏈經理。 而也因此,在大學主修的課程之中,會有類似的選修,除了有量化分析相關的課程以外,還會有某種機電研發、或是組織能力、或是談判能力的相關課程,並且會構成「三驅力」的架構。 而到工作中也是一樣。他會選擇或許是油電車相關的產業,然後在裡面的產品經理、或是技術、或是供應鏈,而且會持續的累積,然後會出現一個蓬勃發展的跡象。 而這過程之中,同時也具備了量化與分析的條件。 那麼當你用這種方式來羅列你的課程選擇邏輯,以及你的工作成就堆疊,雖然只有短短的250字,但是學校就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出:你是非常有目的性的個體,也有高度的自我了解,來去往你的生涯驅力、以及你未來的目標前進~ 而不是只是簡簡單單的有量化或分析的背景,來想要拗一個免試入學。 因為對學校來說,學校的目的還是為了排名。 而排名條件之中,申請人可控條件有4分之3是為了就業。只有4分之1是考試。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raduate-schools/articles/business-schools-methodology) 因此,當你的課程與技能羅列出這些量化與分析的相關資歷之後,學校還能非常清晰地看出來你在建構一個生涯,又為什麼會累積出這些量化與分析的課程與資歷? 並且,在其中能夠看到你為什麼會需要這間學校的資源?會非常的明顯。 尤其,對這些需要提前提出面試請願的學校而言,他們是還沒看過你的essay的,並不知道你的生涯目標要往何處前進?又是否能夠在畢業後,順利的就業?或者是產生一個非常強大的mutual fit? 他們唯一能夠判斷的條件,就是從你的履歷表,以及你的請願書中所羅列的課程邏輯、與資歷邏輯。 所以,你必須要展現你對生涯的自我了解,以及清晰的動機,然後會自然展現出你的選課與資歷的一致性。 然後它會像一條雷射一樣,打到天空上去,就可以投射出你的使命。 再看到你的課程需求,那學校就會知道他們有獨特的資源可以幫你,而產生”mutual fit”。 並且因為你的高度自我了解,在你就讀的這一年或兩年之後的就業,並不會搖擺,而能夠像雷射一樣百步穿楊。 那你就有非常高度的希望,能夠幫學校拉升排名。 這樣學校就會因為可以錄取你,而核准你的面試請願。 尤其是,學校因為排名上需要公布免試比例的關係,因而能夠發放出的免試許可,其實是有限的。 他們必須要留有一個固定的比例,能夠讓申請人去考GMAT/GRE,把平均分數拉高,這樣才有辦法維持學校的排名。 所以,除非是有非常強大理由的申請人,能夠在沒有分數的條件之下,能夠讓學校的排名拉高。否則,學校沒有浪費請願名額的必要。 甚至,學校還要擔心:萬一批准了你的免試請願,結果你跑去讀別家,那他的請願名額就浪費了。 那只有透過高度明確的就業一致性、與明確性,能夠成為學校的一位類似典範學生的完美人設,才有可能讓學校批准你免試請願。 所以就是要搞清楚你的生涯驅動力、生涯目標、選課邏輯,以及工作資歷的邏輯堆疊性,打出一條雷射,讓你的生涯使命有發生的可能。 這樣才有可能提高錄取機會,而讓學校批准你的免試請願。 而近期有多所美國Top 20 MBA名校延長招生死線,顯示即便名校也遭遇招生吃緊的低潮~ 申請人拿Test Waiver與免試錄取、拿獎的機會,將有機會大增。 而這又是另一個關鍵議題了。 Sincerely, David Lee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李大衛生涯管理中心 David Lee's Career Management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御用「SWLS快樂測驗」滿分 NSHMBA美國最大MBA徵才會(現擴大為Prospanica)首位華人顧問 新網站上線!www.mbacareerfitter.com 預約免費初談email: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DavidLeeMBACareerFitt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97.1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E/M.1761205547.A.0EC.html
文章代碼(AID): #1e-Tqh3i (GRE)
文章代碼(AID): #1e-Tqh3i (G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