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極限的養成 (採訪心得)
其實放在這個版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板上的人比較少,罵的人就會比較少(我真很沒用
…);另外就是,板主在我寫作過程中很幫忙也很鼓勵我,希望他的版可以熱鬧一點。當
然也希望其他科學類的版可以活的好好的(這樣有周到嗎?呼~~壓力好大)
這是我整個系列的第一篇,當年剛在美國念完新聞所,對台灣學術界毫無頭緒。所以
上ptt請大家推薦實驗室,被不少人教訓說「記者這麼懶啊,自己做功課好嗎」。我就想
說,當完全無頭緒、沒有人脈的時候,我只有幾個方法可選: 1. Google。但會放上
google的很多都是舊聞,或是學校自己發的新聞稿。 2. 動用所有的親朋好友。能動的都
動了,做了餅乾蛋糕來跟他們交換資訊 :p。 3.上ptt。因為這裡有各領域的朋友,可以提
供相對比較真實(而非公關)資訊。
其實不只是版上的人對媒體感覺很不好,我記得有次我在採訪,一個同學找不到隨身碟把
資料拷貝到另一台電腦,我就很熱心的說「我的隨身碟借你」,他瞪我一眼說「你就是想
知道秘密吧!」。(無言…)
經過這一年,拜訪了很多實驗室,也認識了很多人,能寫的題材愈來愈多,真的要謝謝各
位的協助。
當年推薦我寫雷射冷卻實驗室的,是一位實驗室的碩一生。他在PTT某個版上貼了一篇文
大力推薦BEC和他們實驗室的老師。我去訪的時候,他還很有抱負的說要做BEC,後來碩二
受不了壓力就換實驗室了。同實驗室的人還常拿他當年他寫的那篇文章來鬧他。
寫這篇的時候,一度很後悔為什麼要選這麼難的題目,我連雷射、溫度、波、督普勒是什
麼都不知道,竟然要寫一個又抽象又遙遠的題目。通常一個概念要問三五個人才有一點點
頭緒(要分散問不同人,不然同一個人會覺得我是白痴)。
我那時候除了看相關文章、問同學老師,也看了美國公共電視NOVA有一集「零度的競賽」
和其他實驗室網頁。絞盡腦汁在如何轉喻、舉例上。通常有辦法轉喻的,都是有高度想像
力和專業能力的大師,我不過是個幾個禮拜前才闖進這個領域的菜鳥記者,要講到大家聽
的懂又保持正確真的不容易。(不過我們公司的人收到稿子,還是覺得看不懂。後來我的
題材就越選越「親民」了)。
這間實驗室我待了一個禮拜(不包括先前的拜訪念書和之後的攝影過程),走的時候有種
很想哭的感覺,很捨不得老師同學們。不像現在採訪完就趕快回家睡覺了时
講個小八卦,後來我去拜訪雷射冷卻實驗室,剛好有一個北科大的老師去找韓老師談計畫
。那天我們一起搭車回台北,他提到要幫我介紹男朋友(採訪還有這樣的附加價值真是開
心)。後來也跟那個男生碰了好幾次面,雖然有點溝通困難(他真的太高了,我們互相有
點聽不到對方講話),不過也是很開心交到新朋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6.15
推
09/15 20:41, , 1F
09/15 20:41, 1F
推
09/29 19:44, , 2F
09/29 19:44, 2F
Interdiscip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49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