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 Lawyer ]
討論串[大陸] 台灣的律師就業市場?
共 7 篇文章
內容預覽:
看完了這一系列文之後. 再加上台灣執照的大幅開放. 所以最後結論是 以學歷來說. 美國LLM > 日本LLM > 台灣研究所 > 大陸研所. 而執照 如果以台灣或大陸執業的話. 美國執照 > 台灣執照 > 日本執照 >大陸執照?. 歐洲的話 要看在哪一國職業. 以德國來說是相當有用的地區?. 韓國雖
(還有6個字)
內容預覽:
關於大陸執業的事 小弟來現身說法拋磚引玉 供各位參考討論. 先自我介紹一下 我沒有台灣牌 連報名都沒報過. 2002~2006台大雙修國企跟財法. 2007在服役(服大家都愛戰的替代役 XD). 2008年開始工作 接下來近三年基本上都在做投資. 2009年到上海一家加拿大資PE (兼讀復旦經濟碩士
(還有385個字)
內容預覽:
大陸考試準備上成本少很多啦. 我是三個月自己唸就過了. 還沒空去實習. 發展性,路是自己闖出來的. 沒有人會替你打一條可以吃香喝辣的路等你來走. 如果安於在台灣的生活. 那也很好. 不過台商很多都到大陸,東南亞或歐美. 人家提著carvan到處做生意. 產業空洞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就算留在台灣
(還有141個字)
內容預覽:
解釋一下一個先決問題:關於專門技術人員的執業. 臺灣 大陸. 會計師 個人 會計所. 律師 個人 律師所. 醫師 個人 醫院. 建筑師 個人 設計院. 很概括地來說,大陸的執業主要以機構為單位,不像臺灣以個人為單位. 所以,以律師而言,脫離內資的律師事務所,具有律師資格的人就無法執業. (曾經推行過
(還有901個字)
內容預覽:
其實,要在大陸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并不是取得律師資格之後就可以真的進入狀況的. 這也是目前不少在大陸工作的臺灣法律人的心得與經驗. 兩岸可能有點同文或有點同種,但畢竟社會整體法律感情、價值觀念、政治風氣都不同. 為數不少的臺灣人(包括法律人)也帶有一定程度的成見. 這個只能透過比較長期的接觸,尤其是在
(還有342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