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2

看板MBA (企業管理碩士)作者 (三隻小豬)時間6年前 (2019/06/03 14: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成年過動症2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19/06/monday-blue-buster-mba2.html 那麼,筆者無意間發現的這個「成年過動症」又是什麼呢? 簡單說是顧名思義,就是成年人對於生涯目標無法專注,而持續轉移目標的現象 大概就是古文所述:「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的概念 其實這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沒什麼聽過呢? 主要是因為其行為模式不但沒有被檢視,反而被主流思想所鼓勵~ 也就是持續追尋熱門議題,許多人甚至出現資訊焦慮的現象,並且誤將「最速取得最新資訊」的情報能力視為一項利基,因而產生「滾石不生苔」的現象。 那麼成因為何?其實原則上就是童年過動症持續而來的 為什麼過動症會由童年延續到成年呢? 有兩個原因,或其實說是一個大原因的一體兩面,就是個案與其成長期照顧者的「雙向環境情緒流體制約」—一方面是個案成長時期的照顧者,因為對外部環境及對個案的無差別認知,因而難以專注培養個案某項特定領域的競爭力,以致難以在某特專領域產生成就。 如此一事無成的現象一旦持續未改善,個案的照顧者將會因為擔心個案未來無法生存,而陷入恐慌。 根據腦科學研究,當人面臨未來恐懼卻無有效解決方案時,會開啟「憂慮」模式--就像發動引擎卻在原地怠速運轉一樣--是大腦在欺騙自己看起來有在做事,以換取心安、類似死馬當活馬醫的措施。(Upward Spiral, Alex Korb, 2015) 又由於開放性選擇會被大腦視為危機(請見前文「真實生涯管理課程」),在持續恐慌的狀況下,人們會本能性地蒐集環境資料,卻又再因為對外部環境與自身或被照顧者的無差別認知,而在持續蒐集外界資訊卻一事無成,而產生更大的恐慌,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其解法簡而言之,是了解個案生涯驅力所塑形的性格特性、強化照顧者與個案的自我了解與價值型自信,及依個案特質專注培養某領域專業,使之產生專業宰制力,而形成環境自由度,就自然能阻斷成年過動症的惡性循環了。(詳細解法將在未來文獻解說。) Sincerely, David Lee --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之公益解惑日 於MBA版 李大衛MBA生涯管理中心 www.mbacareerfitter.com 前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 首位華人官方職涯顧問 部落格: http://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 fb粉專與社團:David Lee's MBA Career Management 李大衛生涯管理中心 Leadership is lov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7.5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59544436.A.796.html
文章代碼(AID): #1SzC9qUM (MBA)
文章代碼(AID): #1SzC9qUM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