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2021生涯與申請時程管理

看板MBA (企業管理碩士)作者 (三隻小豬)時間5年前 (2020/07/22 16: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2020-21生涯與申請時程管理 原文出自: https://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20/07/monday-blue-buster-mba2020-21.html 一轉眼已經七月下旬了~大家以為看起來還早,但事實上第一輪已經來不及了。 離明年一月初的年度申請死線只剩20周左右。 對生涯驅力的透徹挖掘,及申請靈魂的「A字型履歷」建構,至少需要6至10周,也就是兩個半月,佔整個申請流程的7成。 就已經十月初,過第一輪了。 然後才能透過Gap Analysis來判斷Why MBA,然後考試。 有了分數以後,選校需要兩至三周。 期間甚至還要透過轉職,來更趨近生涯目標,以證明佔排名條件21%的「就業成功率」是經得起考驗的。 如果從一月初倒數回來,除了不要在最後一天提交,應該提前至少三天以上,以避免塞車當機不能申請; 扣掉填八到十所申請表至少需時一周,並同時進行申請文件proof read大約一周左右,大概就是聖誕節前要完成所有文件。 扣掉推薦信一到兩封,要跟主管來回至少一至兩周以上,那就是十二月十日前,要將履歷、及一般申請八到十所學校的至少五到八篇Essays都要完成。 則剩下的時間,最快也要一周一篇Essay。 然而,要想達到此境界,必須要在背後驅力完全貫串的狀態下,題材已經躺在那裡等你,且才有可能達到一周一篇的境界。 否則,申請文件將會東一塊西一塊,背後相關性卻是一個大問號,肖想學校來救援。 然而學校們各個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相對於其他對自己有透徹了解的申請人,在平均錄取率只有11%的激烈競爭下,學校只能先把你給釘了。 以目前各大論壇都還靜悄悄的狀況,就可以知道大家都還沒開始面對Career Goals,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難。 寫了你就知道~ 有人光Career Goals就鬼打牆,兩個月出不來; 也有人Leadership一個字都擠不出來。就算是已經有了Outline,還是一個字都擠不出來。 有些高手好不容易寫了三篇,卻怎樣也拼不起來這三篇的關聯~ 或是好不容易寫了個一千字故事,學校卻只要兩百字,怎樣也縮不下來。 就算都寫好了,卻無法解釋大學主修跟選修為什麼會修那些課? 轉職邏輯與時間點還得接起來,後面還有Why MBA、Why Now與Career Goals~ 最麻煩的就是Why Schools了~每間寫起來都一樣。 那就麻煩大了~ 眼看如此緊迫的死線時程,絕大多數申請人卻只能眼巴巴地任時間從指縫間溜走。 為什麼呢? 因為根據往年經驗,在這個盛夏時節、報復性旅遊的時期,多半都靜悄悄,主要都還是在考試。 那麼為什麼考試要考這麼久都還考不好呢? 多半有兩個原因:一是搞錯順序--先考GMAT再考托福,想說先有個七字頭,後面就輕鬆了。 殊不知考試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想跑完42公里全馬,是必須要從十公里短馬開始練習,幾周後才能進入21公里半馬,幾個月後才能進入超半馬30公里,再過個把月後,最後才是全馬。 沒有穩定的英文基礎,是沒辦法考托福的。 而沒有考過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托福,是不可能在GMAT拿下高分的。 而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不知為何而戰。 在還沒有搞清楚具體的生涯目標之前,包含產業與職能,以及最重要的「Why」,你怎麼知道欠缺什麼技能? 又怎麼知道要念MBA?還是MS?Ph.D.? 還是什麼都不用念,只要考幾張証照就好? 甚至只要透過轉職或陞遷,就能取得所需技能? 如此將難以產生畢馬龍效應,而因此怎麼考都停在原地,直到考試次數用完為止。 對於要上班的申請人來說,若是還沒搞清楚為何而戰,又還沒考到理想分數,那麼今年很可能已經太遲了。 其他全職準備的申請人可能還有機會。 大夥加油~ Sincerely, David 李 -- SWLS 維基百科「快樂」測驗滿分 NSHMBA 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顧問 David Lee's Career Management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之公益解惑日 於MBA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08.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595407757.A.438.html
文章代碼(AID): #1V5_sDGu (MBA)
文章代碼(AID): #1V5_sDGu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