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面試時的131結構

看板MBA (企業管理碩士)作者 (三隻小豬)時間2年前 (2023/03/01 10: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onday Blue Buster 每週一MBA生涯公益解惑日:面試時的「131」結構 不論是申請或是過年後轉職,現在都來到密集面試的時刻 為什麼大多數求職者或申請人在面試過後,只能把沒消息當作好消息? 卻有許多個案可以在面試的當下、或是隔一兩天就拿下Job Offer; 或是申請者秒殺錄取 信甚至獎學金? 其關鍵在於強大的自我了解與產業領導力。 傳統上,面試的答題策略都是: 被問到Walk through Resume,就把各個工作抬頭的職務說明解釋一遍; 被問到領導力,就趕快想一個領導力例子來回答; 被問到團隊能力,就另外再想一個跟團隊能力相關的例子來回答; 以此類推。 聽起來天經地義。 不過,會有個問題,就是整個面試問完後,不論是面試官或是被面試者都會一頭霧水,不 知道受試者的整體人格為何?為什麼要選這些工作?又這些領導力或團隊能力是從何而來 ? 雙方都只得到片段資訊~ 那麼當下次再遇到其他類型的挑戰,僱主或招生委員都無從判斷受試者會用什麼樣的人格 特質來面對,而也因此變成整個面試過程都在大眼瞪小眼的狀態,浪費互相的時間。 而面試者們也都一頭霧水,在焦慮之後互相取暖,告訴親朋好友或戰友們某幾題答得很好 ,其他某幾題則是頭腦一片空白...等等,然後上網分享面經~ 甚至當不少牛人拿下夢幻單位面試時,還會出現粉絲膜拜等現象。 然而,對整體的題型結構與背後目的幾乎無法捉摸。 根據成功協助個案錄取哈佛MBA、多次M7及常春藤MBA如耶魯、康乃爾、西北、MIT、哥大 等錄取含獎學金,以及協助眾多個案進入全球各夢幻職務如:創投、私募、管顧、全球品 牌策略單位創辦人、負責人等經驗,筆者在此分享一款行之有年的革命性面試結構:「 131結構」 當面試時被問及各類題型(如:領導經驗、危機處理經驗、團隊經驗...等)時,都是以 : 1) 中心思想 (類似「超前部署」) 3) 行動方針 (類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1) 總結(類似「隔離為最終手段」) 中間伴隨案例說明。 如此結構有何特性及好處? 很簡單。各題的中心思想必定與筆者長期討論的「生涯金字塔」中的關鍵--核心生涯驅力 產生構聯,並且不斷產生組合與重複。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千手觀音」的形態—不論面試官從何種角度投出變化球,受試者都有 某隻手能夠接到,並且回到最中心的生涯品牌,也就是同一個觀音。 一旦產生如此強大的核心生涯品牌,面試官將會被震懾,發現受試者一以貫之的思想其實 其來有自,就是從環境求生經驗而來的方形西瓜。 而如此的強大的中心思想,將會使該生涯追尋者的熱情專業投射到無限遠,並且產生獨一 無二的不可取代性,因而脫離競爭,如入無人之境。 此時,面試單位將會因為談判結構改變,而出現被替代性,而不得不以高薪搶人; 而招生 單位也只能拿獎學金利誘入學。 祝各位面試愉快~ Sincerely, David Lee 原文出自: http://mbacareerfitter.blogspot.com/2023/02/monday-blue-buster-mba131.html -- SWLS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活滿意度」快樂測驗滿分 NSHMBA 美國最大MBA徵才會 首位華人顧問 David Lee's Career Management www.mbacareerfitter.com email: davidl@mbacareerfitter.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77.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677638631.A.0BC.html
文章代碼(AID): #1Z_hld2y (MBA)
文章代碼(AID): #1Z_hld2y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