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荷蘭TIAS MBA申請心得分享

看板MBA (企業管理碩士)作者 (Linda)時間2年前 (2023/01/14 14:30), 2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edium好讀版 https://link.medium.com/6jXkCLxFzwb 前言 一直以來都聽過MBA這三個字,但總覺得是個遙遠的存在,直到事務所的一位前輩離職後 去唸了MBA,才稍微認識此學位。後來又工作了幾年,覺得需要去充實財會以外的知識, 這才開始認真思考這個選項。經歷了約一年工作之餘還要念書考試及申請的生活,最終 錄取荷蘭的TIAS商學院。有鑑於當初搜尋時大部分的資料都還是較知名的RSM,因此想來 分享申請心得,提供日後的申請者參考。 [申請背景] 公館大學會計系、K所審計員3年、外商會計1年、外商財務分析1年 GMAT: 670(V34/Q48)、TOEFL: 93 [選校] 自己一直都嚮往歐洲,所以第一時間就把美國刪除了,接著考量學程時間(一年)、花費 約200萬上下(學費+生活費)、語言、畢業後找工作難度等因素,最後鎖定荷蘭及德國的 幾間商學院。當初也是以RSM為目標,直到2021/11去參加了由荷蘭教育推廣協會舉辦的 荷蘭教育展,認識了TIAS商學院,反而被其幾項特色所吸引,且其在台灣有辦公室及學 校顧問,諮詢相當方便,最後轉而申請該學校。 ‧小班制: TIAS一年僅招收約40人,相較於上百人的知名學府,走一個小而美的路線。 回想起大學時雖然有100多位同學,但其實好多人基本上沒說過幾句話,加上自己內 向的特質,更希望能與一小群人深入的交流互動,因此覺得小班制教學或許會更適 合我。 ‧Person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 (PCDP):協助人格及職涯發展的program, 通常每個學校都會有類似的專案,但我覺得TIAS因為學生人數少,每個人能獲得的資 源應該會相對更集中。 ‧Study Trip: 學校會在學期中安排到其他國家的商學院上課一週,且費用已包含在學 費中,覺得是個很有趣的行程且可以順便旅行。 [GMAT/TOEFL] 確立好申請方向後開始準備GMAT及TOEFL,當初看的幾間荷蘭及德國的學校GMAT落在 600-640,TOEFL落在90-100,覺得並不是要求什麼頂尖的分數,又想要藉此培養讀書方 法,因此兩者皆選擇自修,使用的是網路上可取得的資源(ex.考滿分),並參考補習班及 前輩們的部落格,在經過了GMAT三戰(約6個月)和TOEFL二戰(約3個月)後,終於考取可以 申請的分數。 [Essay] TIAS的essay共有4+1篇,其中前四篇不外乎是人格特質/短&長期職涯目標/Why now/ Why TIAS/如何對同儕有貢獻/團隊經驗等常見的essay題目,字數落在150–500。另外一 篇是獎學金的申請essay,分成未來領導者/在商業中的女性/永續發展等幾項類別,字數 落在750–1,000,自己挑選一項來作答,看名額蠻多的,猜測應該不難取得。 由於自己並沒有請留學顧問或編修,我的方法是寫完之後先用軟體檢查拼字及文法等, 有些還有改寫句子的功能,反覆幾次後再發給幾位友人,由於並非每個人都是商科背景 或是英文極佳,我的想法是如果大家看完都可以理解內容,那表示我寫的東西還算是平 易近人而不是推砌詞藻而已。同時也感謝其中幾位正在國外念書的友人,好心的幫我修 改讓文章更通順。 [學校顧問] TIAS在台灣有辦公室及學校顧問,一開始是我先參加了TIAS線上的Info session,顧問 透過email聯繫並跟我一對一聊聊,後來在準備期間我會不定期跟顧問回報進度,顧問 也會通知學校的申請資訊等,雖然並不像一般的留學顧問會指導essay及面試,但有任 何申請細節問題可以找到人詢問,且回信速度很快,我覺得還是相當有幫助的。 [諮詢校友] 在寫essay的同時我也上LinkedIn找了幾位校友,其中一位校友還很好心的跟我約了30分 鐘的視訊讓我諮詢,我覺得注意禮貌並不要當伸手牌,校友通常都很樂意回答,而且該 校友也建議我在面試中可以適時提到曾跟XXX校友聊過什麼,而想就這個問題請教面試官 ,讓學校能感受到申請者是真的對他們有興趣並做過功課。 [推薦信] 需要兩封,因此請了現職主管及前主管幫忙,我覺得需要提前約一個月告知,讓推薦 人也有準備時間。另外建議可以在準備考試時就先告知現職主管未來有出國的計畫, 他們也好安排後續的人力規劃,避免到了推薦信階段才得知而措手不及,錄取後也要 分享並再次感謝他們的協助。 [面試] 學校顧問事先寄了一份參考的面試問題,我自己是每一題都寫了逐字稿,另外也搜尋了 其他MBA的面試題目,並先寫好key word,在家裡自言自語反覆練習。面試時間相當友善 ,是荷蘭的下午時間/台灣的晚上時間。一開始互相問好時我表示有點緊張,面試官大叔 馬上說,不不不別緊張,我們只是想聊一聊認識你而已。 記憶中的面試問題如下(非按順序): ‧Tell me about yourself ‧Career goal ‧Why MBA ‧Why TIAS ‧根據履歷的職涯選擇: ex.為什麼大學在PwC實習,而第一份工作卻是選擇KPMG; 離開事務所後為什麼選擇當會計 ‧根據essay內容的延伸,ex.美商的工作經驗; 東西方的主管管理上的差異 ‧志工經驗,被問到這題其實有點小驚訝,因為我是在送出申請前最後一刻突然想到 曾看過說外國人很重視這塊,所以加進了履歷的最後一行,沒想到面試官很感興趣 並特別問了,所以建議不管是否已經是遙遠大學時期的志工經驗,都可以放在申請 資料中 ‧一些純聊天的問題: ex.有沒有去過荷蘭 ‧Any questions,當時我問了三個問題 Q1: TIAS是小班制,那未來當我們要找工作時能connect的校友也相對較少,這樣 會是個劣勢嗎? A1: 面試官表示這是個合理的問題,他同意小班制在學校中是個優勢但在找工作上 也是劣勢,所以學校更加強推動PCDP Program來協助學生求職。 Q2: TIAS有MScBA的program,有什麼資源是MBA學生也可以使用的? A2: 如果沒記錯的話他說可以去旁聽有興趣的課程。 Q3: 每年study trip的地點會一樣嗎? A3: TIAS有跟好幾個學校合作,會根據該屆學生的組成去選擇適合的地點。 總共面試時間約50分鐘,並沒有問太刁鑽的問題,相當平和,而且可以感受到面試官事 先很仔細地審視過申請文件,問題基本上也都是從提交的內容中延伸,所以一定要很清 楚自己寫了什麼,回答時也是誠實做自己即可。 [申請時間軸] 由於是在職申請且不想匆匆忙忙,也希望錄取後到開學前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利用,因此 總花費時間約一年,提供參考。 ‧2021/11–2021/12 搜尋資訊、選校、各學校線上分享會、荷蘭教育展 ‧2021/12–2022/06 準備GMAT ‧2022/06–2022/09 準備TOEFL ‧2022/09–2022/10 寫essay、準備申請資料、聯絡推薦人、諮詢校友 ‧2022/10/18 提交申請 ‧2022/10/26 收到面試邀請 ‧2022/11/02 面試 ‧2022/11/10 收到錄取通知 [申請小撇步] ‧當有想要申請的念頭或是想多了解相關訊息,可以參加一些分享會,很多都是線上的 相當方便,自己通常會在PTT留學版找分享會資訊,其中北市圖經常會邀請不同國家的 留學生來分享,雖然不一定是MBA但也可以了解某個地方的留學概況。另外留學顧問公 司的官網也有不少他們學生的心得及不定期舉辦分享會。 ‧如果已經選好學校,雖然不一定是當年就要申請,但可以先去申請系統註冊,看看需 要哪些資料,有些可能是手上沒有的需另外準備,ex. 英文畢業證書、護照電子檔等 ,另外也可以先記錄下essay題目開始構思,避免真要申請時才手忙腳亂。 後記碎碎念心得 申請只是留學的第一步,卻是個漫長且費心費力的過程,雖然看到各式心得文的最後都 會感謝很多人,但我覺得最該感謝的是自己,下了這個決定並付出各種努力來築夢,過 程中的辛苦也只能自己去體會,但我相信經過這樣的洗禮會更加了解自己,且對未來的 留學生活多一分期待。 ※ 編輯: lindaliao (123.193.194.130 臺灣), 01/14/2023 15:00:05
文章代碼(AID): #1Zmalwlo (MBA)
文章代碼(AID): #1Zmalwlo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