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躍入有資源的海洋
躍入有資源的海洋
梁定澎
每隔一陣子,管理實務界總是會有人炒作一個話題,最近的熱門話題叫做「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源自金偉燦與莫伯尼所著的一本書。當然,書中講的中規
中矩,強調企業要追求創新以甩脫競爭者的糾纏。
我想任何管理者都知道這個道理,他們要瞭解的重點是「藍海有兩種:一種有魚,
一種沒魚」,更可怕的是由於遊戲規則不明,有時候搞不好會遇到大鯊魚。最近,
Kuro的音樂下載平台被判有罪,也許就是個例子;網景(Netscape)的領航者瀏覽器
很快被微軟的探險家吃掉,也是一例。企業光想脫離競爭激烈的紅海,卻進到抓不到
魚,或躲著鯊魚的藍海,恐怕是凶多吉少。
其實藍海策略所強調可歸結於一句話:「設法退出成熟的紅海市場,轉進新興的潛力
市場」。但是,這樣的策略適用所有企業嗎?當然未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鴻海(恰好和「紅海」同音)。電腦市場早已成熟,有如紅海,毛
利率不斷下降,但是透過資源的有效整合,仍可為鴻海集團創造龐大獲利。紅海之成
為紅海,也是因為有許多的海藻和其他食物。
只要在紅海中居於上風,為何要放棄唾手可得的美味呢?
尤其在全球運籌時代,能夠充分掌握資源優勢和管理知識的廠商,會是永遠的贏家,
不管市場是處於誘人的成長期,或是競爭激烈的成熟期。所以由這個角度來看,藍海
策略好像變成給競爭力衰退廠商的一個轉進策略。
但如何判斷企業該進入新的潛力市場,還是留下來深耕既有的市場?這取決於幾個條
件。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企業資源。有個很基本的策略觀念,叫做「資源
基礎的觀點」。
簡單的說,企業的競爭力強弱,取決於該企業所能掌握的資源和由資源轉化出來的能
力。不論在紅海或藍海,資源不足的企業即使僥倖成功,充其量只能短期當別人的試
金石,不會成為最終的贏家。企業的資源包括很廣,除了傳統有形的財務、機器、設
備之外,無形的知識資源也很重要。這些資源的運用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企業策略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瞭解資源所在,並找到最能夠讓資源轉化為能力的
市場。當然,資源的強弱是相對的。部分企業的失敗,往往不是對資源掌握的不瞭解
,而是未注意資源相對優劣勢的變化趨勢,原來的優勢可能在環境變遷之下悄悄流失
,而不自知。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企業文化,並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進入沒有遊戲規則的藍海市
場。
有些企業的經營以成本管理為核心,一旦放棄本身熟習的文化,貿然進入創新為主的
市場,很可能鎩羽而歸。
對此,企業經營者不可不注意。過去,不少高階主管把EMBA課堂學到的許多招數馬上
套用到自己的企業上,結果產生許多意外的經營危機,多少和文化的衝突造成策略的
失焦,有很大的關連。
(作者是中山大學國家講座教授,
email: tpliang@mail.nsysu.edu.tw)
【2005-09-26/經濟日報/A12版/企管副刊】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17-173.dorm.ccu.edu.tw海
Manageme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