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標準作業基礎成本與產能之規劃
標準作業基礎成本與產能之規劃 【 薛兆亨 會計師 】
--------------------------------------------------------------------------------
第四代的作業基礎成本制度雖然強調與ERP的結合,可以產生即時的資訊。但是採用即時
的作業成本資訊必須要很小心的使用,尤其是再作決策時為然。因為即時的作業成本制度
所產生的實際成本不一定是正常成本。這可以分別就計算作業成本率的兩個主要項目來詳
談,分別是分子的作業成本與分母的成本(作業)動因數。
已分子而言,實際作業成本並不表示就是正常作業成本,而在作決策時,尤其是定價、產
品組合之決定,必須以正常成本來考量。有些每年應該發生的成本在當月份尚未發生,所
以未列入實際作業成本中,必須加入此項成本方為正常作業成本,此外有些實際成本之發
生可能是由於非常規的狀況下發生的,預期在正常作業下不會再發生,此類成本必須扣除
已產生正常的作業成本。
就分母而言,由於正常的作業成本所考慮的是正常產能的作業量,而不是實際所產生的作
業量,因而以1月或2月的實際作業量計算出來的作業成本率,並非正常的作業成本率,如
要求出正常的作業成本率,應以正常產能作為分母較為正確。
標準成本由於在分子的作業成本與分母的標準產能都已考慮正常作業成本之需求。所以如
果採用第四代的作業成本系統,要採用即時的作業成本資訊,必須同時考量標準作業成本
的導入。
再決定標準作業成本時,產能的決定相當的重要。又為了產能管理規劃的方便性,標準作
業成本所採用的是以時間為基礎的作業動因,例如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或資訊處鋰工時,
而不採用訂單處理次數或者工令開立張數做為成本動因。決定產能時理論產能是所有產能
的決定基礎,理論產能如以每天上班8小時,每月上班22天,則理論產能為8*22*60分
=10560分。
但是理論產能不可能達成,除非加班以增加其產能,一般是以理論產能減除必要的寬放時
間後計算實質產能,這些寬放時間包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飯、洗手、喝水,以及行政上的
寬放開會、整理、接電話等。如無實際的寬放時間資料,一般而言實質產能約等於理論產
能的80%,也就是10560分*80%=8448分。如以競爭環境較激烈的定價模式,產用實質產能
所計算的作業成本率較有競爭上的意義。可是實際上業務人員可以預估當月份的接單量與
作業量,例如當月份可以接受的訂單量為200張訂單每張訂單處理時間為30分鐘,則預計
的產能為200*30分=6000分。
實質產能雖為8448分,可是考量當時的環境預計所使用的產能僅為6000分,未開張就估計
會有2448分鐘的未使用產能。到了月底當月份的實際接單量出來以標準產能計算就可產生
允許使用的產能,如電腦可以統計實際的處理時間,又有實際產能的資料。或許使用的產
能與實際產能的差異就是效率差異了。所以使用標準作業成本時,不待可以管理未使用產
能,同時對於效率差異也可以作適當的處理。
(請參考新局網EZ有聲課「現金流量表之編製意義及經營分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30.8
Manageme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