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認同行銷喊過頭的反效果

看板Marketing (行銷)作者 (山猴大王吼嚕嚕)時間8年前 (2016/11/20 01:05),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我下班後自己閱讀的消費心理學論文 跟各位行銷人一起分享~ 建議在部落格上面閱讀,排版比較好閱讀: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6/11/identity-marketing.html 經營品牌一定會講的就是品牌定位和消費者認同。行銷研究也證實 品牌定位明確,就能吸引認同這個定位的消費者。一個經典的例子 是Mac大戰PC的廣告。講了自己的定位,同時還幫競爭對手定位。 問題是,當你訂下品牌定位,例如環保愛地球,賣產品的時候文案 可能有兩種寫法: (1) 環保消費者的好選擇。 (2) 環保消費者的唯一選擇。 你會選哪一個?哪一個比較有效轉換成實際購買行為? 這是美國幾間商學院的學者Bhattacharjee, Berger, & Menon在2014年 發表於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他們發現一件奇妙的事: 在實務操作時,行銷人撰寫文案的力道常常會很重,如上面的第(2)號。 反正認同我的理念就是來買我的產品就對了!但身為消費者的自身經 驗又覺得怪怪的,看到這類廣告文案心中可能會想:「你誰啊?憑什 麼當我的唯一選擇?」所以進行一連串實驗了解背後緣由。 他們其實想證明,人們雖然追求認同感,但還是希望掌握行為的主動 權,又稱need for agency。當你的品牌宣稱是他的唯一選擇時,等於 限制住他的主動權,導致他寧可放棄你所提供的認同感。 其實這是經典心理學問題:人需要在個人主動權和歸屬認同感之間取 得平衡。 Bhattacharjee等人在實驗中把文案分成三類: (1) Identity-referencing,只是提到一個品牌如何滿足某種認同, 如最上方例子的第(1)句。 (2) Identity-defining,告訴消費者表達某種認同的方法就是要購 買某個產品,如最上方例子的第(2)句。 (3) Non-identity,沒有訴諸價值認同,如「消費者的好選擇」。 他們首先操弄受試者對環保的認同感(一組人引發環保認同,一組人 沒有),然後隨機安排讀到上述三類文案的其中一類,最後詢問購買 此產品的可能性。 結果發現,identity-referencing文案最能有效吸引消費者購買,反而 identity-defining造成反效果,消費者購買意願甚至比non-identity 文案還低。統計分析發現,其中就是因為identity-defining的文案拉 低了消費者的主動性,導致消費者購買意願降低。 不過這個現象也不是那麼絕對,你要了解你的消費族群。如果他們很 重視自我掌控主動性,identity-defining的文案才會造成反效果。如 果他們唯命是從,不在乎自我主動性,則(1) (2)兩類的文案效果差異 不大。 另一種例外狀況是,消費者如果對自己的認同不是很確定,會比較願 意讓廣告文案影響自己的選擇,identity-defining文案提供指導性的 作用,更能讓他們購物欲望整個生火。反之,如果消費者對自己的認 同很清楚,不必藉由identity-defining文宣輔助,他反而看到這種文 案風格就倒彈。 簡言之,操作認同行銷時,如果你的TA認同明確、自主意識強,你的 文案盡量用溫和一點的identity-referencing風格。如果你的TA認同 不明確,又不追求主動性,你就可以採用強勢一點的identity-defining 風格文案。 重點又回到「了解你的消費者」。可惜現實狀況是:三類文案中,將 近一半的行銷人喜歡強勢的identity-defining風格。所以當你拿著文 案跟老闆討論時,他很可能會叫你選(2),因為他相信(2)才能有效提 高購買意願。但你現在可以跟他說「不一定」了。 -- 閒來無事讀篇文章  猴子硬塞部落格: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5.67.2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keting/M.1479575156.A.1BB.html

11/22 15:36, , 1F
推推!
11/22 15:36, 1F

11/23 00:38, , 2F
推~ 謝謝分享
11/23 00:38, 2F

11/26 15:44, , 3F
推推
11/26 15:44, 3F
文章代碼(AID): #1OC8Pq6x (Marketing)
文章代碼(AID): #1OC8Pq6x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