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發表經驗 Small Methods
前言:
繼前幾天被大神版友jasontang感召出來發表心得文以後,這幾天想了想還是趕快趁假期
有空的時候把可以分享的內容都盡量發出來好了,以免接下來收假以後太忙又不了了之。
由於之前有兩篇paper都發表在Science上,所以常常被學界的朋友們嗆說下次沒發在
Nature上就是自甘墮落的魯蛇,但其實這次的成果我是連試都沒試去投頂刊(我就爛!),
因為這個project進行的並不如我之前那個那麼順利,沒有拿到如預期的結果下還是別浪
費時間去投頂刊好了,於是我就鎖定IF在10左右的中間區段來投,最後幸運發表在
Small Methods這個新期刊上。
1. 領域: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Biomineral, Nanomaterials,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tom Probe Tomography
2. 期刊名稱:
Small Methods (2020 Impact Factor: 12.13)
3. 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td.202000692
4. 心得:
這個project是我帶著一個美國頂校來澳洲的訪問學生一起進行的,他是英文母語所以我
完全不用擔心語言編修,而我在這篇paper的角色是共一兼通訊(初稿我寫的)。這project
初次有了成果以後我就拿去參加2019年美國的頂尖顯微學研討會Microscopy & Microanal
ysis,然而這個conference是會把abstract發表在他們學會期刊Microscopy and Microanal
ysis (簡稱M&M,不是巧克力)的proceeding裡,對於他們這個會議政策的缺點本文後面會再
提到。會議結束後我就收到會議代表邀請我把我們這個成果投稿到他們美國顯微學會的期刊
(希望不是全部的人都會收到這封信…),而且不限我們任何投稿時間,我知道通常這種被邀
請的稿件接受的機率都非常高,是對我們研究成果很大的肯定。
我這篇工作所屬的領域(顯微學Microscopy)相較起其他熱門領域來說實在是沒什麼高IF的期
刊可以投(除了綜合性頂刊),領域內認可的期刊IF值大概都介於2到3之間,對於此狀況我們
通常就盡量把成果包裝成奈米科學來投到奈米領域的期刊(IF多半比顯微學高),而且有了M&
M這本領域內認可的期刊做為備案以後,我那時就決定放膽往更高IF的去投。但由於這個pro
ject的實驗難度非常高,很難有大量成果來進行對具統計的分析,再加上我的訪問學生只有
9個月的時間,光是儀器培訓跟摸索實驗方法我們就花了半年以上,所以最後只拿到2組有意
義的數據並不意外。對此我的寫稿
策略打從一開始就設定在communication類型,這種類型的文章跟傳統research article的
差別是文短(3000字左右)、可以放的數據少(最多3張圖)、但對於內容的創新性要求比較高(
這方面我已經想好著力點了)。擬定好策略以後我第一次是投到Nano Letters
除了在美國發展的朋友們普遍都很推薦這本老牌期刊外,我之前在國際會議的
場合也有認識到裡面其中一個editor,所以我認為把稿件指派給他應該至少會送審吧。結果
完全出乎我預料,我的稿件不但沒到該editor手上(之前他要我幫忙審稿我就火速處理的說Q
Q),另外一個editor更是感覺連看都沒看清楚就秒拒(決定速度很快)。但後來跟一些朋友交
流以後了解到這種老牌期刊的競爭中難免有一些政治色彩,其實editor們光是處理
自己熟悉實驗室送來的稿件就忙不過來了,很少有多餘的精力去好好品讀我們這些美國學術
核心圈外的邊緣人送來的稿件。這個理論我當然非常能接受,而且被拒搞本來就是學術工作
的日常,打開JCR網站來找下一本期刊試試看就是了。
接下來我們是在Small跟Small Methods之間考慮,Small是一本老牌期刊,IF表現不錯也很
受領域內推崇。Small Methods是Small的子刊,是很新的期刊所以我的朋友圈裡面大家都沒
有經驗,雖然2020年才剛拿到第一個IF,但第一個IF就超過了母刊達到了12以上(雖然很多
引用是靠收review article刷出來的,但一個新期刊採用此經營策略我完全可以理解),主
要是這本期刊的方向完全吻合我們這篇工作的主軸,所以跟學生一起討論後就決定試試看投
到Small Methods。投出去過幾週以後就收到2位reviewer的意見回覆,一正一負,負面那個
主要是質疑我們的創新性跟數據量,說我們2019年不就發表在M&M上了嗎? 只有2組數據怎麼
夠呢?
對於M&M摘要的意見其實我們有點傻眼,因為在我們領域大家就都知道M&M會做這樣的事情
很煩,這代表reviewer要嘛不是顯微領域的人要嘛沒去過M&M(這也代表該reviewer應該不是
我推薦給editor名單裡的一員),所以我們就回覆說”那是我們之前投稿到研討會的abstrac
t並不是research paper喔”。至於補數據我們則是很有誠意地解釋說我們這個實驗是需要
學生從美國飛到澳洲才能完成的,但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這完全不可行,即使有經費也沒辦
法做到,更別談NSF是不可能因為這種原因再給學生一次旅行經費的。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啥
都不做就只
是嗆回去,為了展現誠意我們對我們手上僅有的數據做了更多細部分析,把我們能從data裡
面榨出來的information全部榨的一滴不剩,戰戰兢兢地送出這些意見回覆以後就看editor
跟reviewer的反應如何了,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上。
幾周過後該reviewer意見回來了,表示我們這些狀況他可以理解,他同意讓步,對我們的新
分析也感到滿意,因此同一封信裡面editor也說細修完後就願意收我們的稿,對此我們覺得
很幸運狀況有被同理到,也很開心在很有限的成果之下也成功把一篇本來預期發在3點期刊
上的工作轉身發表到超過12點的期刊。這篇工作是我博士畢業以後第一次獨挑大樑
擔任通訊作者來推動整個工作以及跟reviewer/editor交手(今年那篇Science的通訊被老闆
硬生生搶走…QQ),這要多虧我之前在牛津受到非常好的博士班訓練,除了第一作者的訓練
以外也有機會當過通訊作者,這些經驗讓我可以很有信心地指導學生,同時我也很感恩自己
有當兩個小孩的爸爸的經驗,讓我在美國的那位學生不至於因為在這段期間當了新手爸爸而
放棄這篇並沒有達到本來預期結果的工作。我可以預見這篇paper會是我研究生涯中化腐朽
為神奇的代表作之一,這篇發表出去以後也讓我的一作paper的IF總和正式突破100(我知道
很多人會嘴這個指標,我只好再次重申”我就爛!”),只花了4篇就達到這個里程碑我的一
作研究生涯也是沒有太多遺憾了,
這些成果都是在我2014年開始讀博士的時候完全沒辦法想像到的,在此跟各位分享希望鼓勵
大家保持信念與鬥志,科學研究的生活其實真的是處處充滿意想不到的樂趣的!
Regards,
Eas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9.167.133.65 (澳大利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609662177.A.507.html
※ 編輯: newseastar (149.167.133.65 澳大利亞), 01/03/2021 16:25:24
※ 編輯: newseastar (149.167.133.65 澳大利亞), 01/03/2021 17:17:07
推
01/03 23:21,
3年前
, 1F
01/03 23:21, 1F
推
01/04 00:16,
3年前
, 2F
01/04 00:16, 2F
推
01/04 05:11,
3年前
, 3F
01/04 05:11, 3F
→
01/04 06:05,
3年前
, 4F
01/04 06:05, 4F
推
01/06 13:14,
3年前
, 5F
01/06 13:14, 5F
推
01/08 10:51,
3年前
, 6F
01/08 10:51, 6F
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