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Паустовский

看板Russian (俄文)作者 (moi malchik)時間17年前 (2008/08/09 21: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今天想來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俄國作家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устовский 這是個在台灣不太有人認識的作家 當俄國朋友問我喜歡哪個俄國作家的時候 我馬上就回答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устовский 他們都相當訝異我會回答這個人 因為通常大家要不是說普希金,就是回答萊蒙托夫之類的大文豪 至於為什麼我會喜歡這位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устовский呢? 他的文字有股緩慢而平淡的調子,但是卻很能感動人 這個我想必須自己去讀了他的作品才能夠體會 (我會推薦Телеграмма這篇短篇小說,看了就能理解我所說的平淡卻動人) 本來想把維基上面對他的介紹貼過來 但我不知道貼落落長的一篇俄文是否有人會看 於是我就把生平介紹的部分翻成中文 希望在台灣學俄文的大家也能認識認識這位曾經是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作家 雖然後來這個獎被蕭洛霍夫給拿走了  -Паустовск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 Георгиевич- 帕烏斯托夫斯基(中國譯名)出生於莫斯科,但是他和家人曾多次遷居到不同的地方,起 初先是到普斯科夫,而後搬到維爾諾,最後定居在基輔。帕烏斯托夫斯基的父親在鐵路局 擔任統計人員一職,根據作家的自述,他們全家之所以會如此頻繁的搬家都得歸咎於他乖 張的個性。 帕烏斯托夫斯基曾就讀於基輔古典中學。1912年從中學畢業後,便進入基輔大學的自然歷 史學系就讀,而後轉學至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第一次世界大戰迫使他中止學業。帕烏斯托 夫斯基成了莫斯科的有軌電車司機,在救護列車上工作。1915年和野戰救護部隊一起隨著 俄軍撤退到波蘭和白俄羅斯。 帕烏斯托夫斯基的兩個兄弟戰死之後,他回到莫斯科找母親,但不久之後又離開了莫斯科 。在這個時期,他曾經在許多地方工作過,其中包括葉卡婕琳諾斯拉夫的勃良斯克冶金工 廠、尤佐夫卡的新羅西斯克冶金工廠、塔甘羅格的鍋爐工廠,甚至是亞速海附近的漁民勞 動組合。在閒暇時間則著手創作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浪漫主義者」,這本著作直到1930 年代才在莫斯科出版。二月革命之後,他前往莫斯科,並開始在報社當記者,見證了十月 革命期間在莫斯科所發生的所有事件。 內戰時期,他曾為紅軍的衛兵團效命。之後轉而來到了基輔,並經常到俄國南部的各地旅 行。居住在奧德薩的兩年裡,任職於「水手報」報社。離開奧德薩之後,帕烏斯托夫斯基 前往高加索,曾經待過蘇呼米、巴統、第比利斯、埃里溫和巴庫等城市。 1923年,帕烏斯托夫斯基返回莫斯科。有幾年的時間他在俄羅斯通訊社擔任編輯,並開始 發表作品。在1930年代,帕烏斯托夫斯基在「真理報」報社和「三十日」、「我們的成就 」等雜誌社都相當活躍。他也時常到蘇聯的各個地方去旅遊,並將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轉化 為自己文學創作的題材。 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帕烏斯托夫斯基在南方戰線擔任戰地記者,同時著有不少短篇小 說。 1950年代,帕烏斯托夫斯基住在莫斯科和奧卡河旁的塔魯薩。參與編撰民主流派中相當重 要的文選「文學莫斯科」(1956)以及「塔魯薩文集」(1961)。 曾獲頒列寧勳章以及其他的勳章和獎牌。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上http://www.lib.ru/去搜尋他的作品來看 但很可惜裡面沒有我推薦的那篇小說 不過如果你不想看他的作品也是可以看看其他大師的創作 或是讀讀俄文版的村上春樹之類的也是OK 最後想分享一下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устовский的一些名言  "Ожидание счастливых дней бывает иногда  гораздо лучше этих самых дней."  "У любви тысячи аспектов, и в каждом из   них - свой свет, своя печаль, свое счастье   и свое благоухание."  "Гений всегда боится, что он отчасти  графоман, графоман никогда не  сомневается, что он - гений".  "По-моему, главное - не забывать банальной   истины, что ты такой же, как и другие,   а потому стараться не причинять людям   того, от чего тебе самому стало бы худ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2.119
文章代碼(AID): #18dPNnEA (Russian)
文章代碼(AID): #18dPNnEA (Russ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