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余志海Q&A
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余志海Q&A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828/6/939
文:呂家睿/圖:鍾敏豪
「第一次看到有人把Steve Jobs跟金正日以這種幽默的模式相提並論,創新真的無時無刻
藏在安豬的身上。」主持人許毓仁與安豬相識多年,甚至安豬還曾在自助旅行中,借宿許
毓仁的沙發,這段訪談帶有點「哥兒們」之間的相互調侃與幽默。
許:現在你們的服務比較著重於直接面對客戶的B2C模式上,將來有沒有考慮,將它擴展
至B2B,讓更多企業也接觸到你們的創新產品,創造更多營收?
「其實我剛剛提到過去的三個案子,都是為大企業公益活動做的設計。雖然從中學到很多
經驗,但畢竟這跟我們的核心業務有點差距。今年我們會試著將兩者整合,讓能夠幫助到
偏遠地區學校的產品,以及完整的志工培訓計畫提供給企業。」
許:有很多觀眾好奇,在這麼多幫助偏遠地區學童的案例中,是如何衡量為他們所帶來的
改變?
「其實一開始我也會假定,一定要帶來些什麼改變。但現在我的觀點比較是,改變不是我
們一定能創造的,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做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奉獻出最好的想法、服
務。而關於改變,我們只能順其自然。」
許:中國市場對於社企的認同,與政府、民間的看法為?
「社企在中國仍是一個較新的名詞,其實不要說社企,關於NPO、NGO的了解都比較少。目
前社會也還在爭論,NPO工作者,到底該不該有工資。而做為一個社企實踐者,要做的事
情,仍是很多的。」
許:目前經營「多背一公斤」上,經濟上可持續性的模式如何?未來又有何調整方向?
「不斷反思後,其實必須承認,我們仍是很不成熟的。就像剛剛說的,社會服務跟核心業
務仍處於分離,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這兩塊做整合。」
許:除了相信自己的願景外,是什麼讓你度過前五年的創業摸索期?你會給年輕的社會企
業家什麼建議?
「首先,必須要有很大的準備,就像如果我今天告訴大家,做社企可能要熬十年,熬五年
可能心安理得一點。我實在無法再給更具體的建議,因為創業是每個人必須自己去摸索的
一條路,每個人遇到的,也可能很不一樣。」
許:當初「多背一公斤」的名字怎麼來的?大家很好奇,是不是真的是「一公斤」?
「不完全是真的『一公斤」。這個名字其實我花了很短的時間就想出來了,白天我想的叫
『多背一點點』,但晚上睡覺時想,『一點點』好像不是那麼具體,於是就『多背一公斤
』吧!沒想到就一炮而紅。』
許:在中國,年輕人對於投入社會企業的傾向如何?是想直接做社企,還是投入到網路創
業?
「其實你不了解大陸年輕人,現在最多的是想進入政府、國營企業。相對來說知道社企的
人還是很少,因此也需要更多推廣,但也同時必須要經營出更穩健的系統,讓年輕人放心
投入這行業。」
許:有沒有考慮將「多背一公斤」帶到台灣?其中又需要什麼資源?
「我認為每個社會都有自身在地的社會問題,想要用社企模式解決,絕對不是套入哪一個
外國模式就能成功,而是應該更了解在地問題。因此,「多背一公斤」所能提供給台灣只
是借鏡,而不是複製。」
許:幫助這麼多小朋友的過程中,最感動的案例為?
「2005年時候,我到了個偏遠的村子當三天的老師,三天後帶著已經啞了的嗓子離開。沒
想到第二年春天,村子的老師寄了封電子郵件給我,說村里小朋友在作文上寫道,將來長
大後想到廣州找安豬哥哥玩,當天恰好是我生日,我真的非常感動。這些感動,也一直是
我持續下來的動力。」
收錄自「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此專欄收錄社企流2013年2月3日一週年活動「From Idea to Action-五百個種子對世界
的想像」講者專訪與活動報導文章,以及精選2012年網站文章而成的「一週年特刊」,讓
無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關注社企流的讀者,都能透過此刊物輕鬆地溫故知新、鑑往知來。
--
更多有關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社企流─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 http://www.seinsights.asia/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粉絲團 http://ppt.cc/OHGY
社會企業討論區 PTT1 看板《Social-E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3.24.31
Social-E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