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紙審計部報告,揭開漁電共生秘密,沒養魚可售電,綠能淪套利金錢遊戲
原文標題:一紙審計部報告,揭開漁電共生秘密,沒養魚可售電,綠能淪套利金錢遊戲
原文連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27360/
發布時間:2025 年 09 月 16 日
記者署名:林吉洋
原文內容:
一紙審計部報告,揭開漁電共生秘密,沒養魚可售電,綠能淪套利金錢遊戲
台灣漁電共生政策上路五年,屢被詬病「只種電不養魚」。日前審計部指出,「已發電」
的漁電案場高達七成「有電無魚」,但農業部反駁,認為「有取得綠能容許」的「合格案
場」中,實際違規比例僅有 12%。兩者數字差距,貌似不同部會之爭,卻意外揭開我國能
源政策漏洞。
過去五年,能源署無視農業法規,放任業者「還沒養魚就可送電」,讓漁電案場成了套利
變現的五鬼搬運遊戲,開發商賺完工程款與銀行融資離開,案場留給銀行與投資人,養魚
僅成妝點。《上下游》估算,漁電共生牽涉兩萬公頃沿海魚塭,如何處置眼前違規送電的
爭議案場,將影響其他上千場投資漁電共生案走向。
台灣西海岸投資上千億資金,開發數千公頃漁電共生案場,因政策倉促上路,法規簡陋、
廠商取巧輕忽養殖,加上背後龐大融資風險,成為農業、經濟及國土部門的燙手山芋。(
上下游資料照)
審計部:七成無養魚,農業部:無照發電者不應列入計算
審計部針對 113 年決算審查報告指出,各縣市已完工併網(向台電輸電)漁電案場 393
件,農業部門卻僅查核 122 件,而其中待改善及廢止 85 件,不合格率將近七成。
但農業部發文澄清,認為「393」這個數字是以「試運轉」名義與台電「併聯」的案場,
但是其中有 117個室內型漁電案場,並未取得「第二階段綠能容許」,亦即,非農政法規
認定的「合法案場」。農業部主張, 這117 場不該列入計算,實際上「合法已營運」案
場應為「276 」件。
漁業署表示,針對這276 件合法案場,已查核 174 件,其中「廢止農業容許」件數為
35 場,僅佔 12%。另有 57 件被列為「待改善」,但主因是養殖現況與經營計劃書不同
,或者案場配置不符計畫,因此「待改善」案場不代表沒有養殖事實。
漁業署雖希望藉由法規定義及修改數字,降低外界疑慮,但根據漁業署提供數字,「廢除
容許與待改善案件」總加也有92件,佔比 52.8%。亦即,即使是農業部認定「合乎法規」
的案場,也有超過半數未能達標,其餘未查核案場是否具有合格養殖實績亦仍待釐清。對
此,《上下游》向漁業署求證,副署長陳建佑僅回覆:「尊重你的看法。」
台南市府漁業科人員赴漁電共生案場執行養殖事實查核,已有部分案場被廢止農業容許。
(照片取自/台南市政府)
漁電共生不能說的秘密:不養魚就可以發電
農業部與審計部的「數字差異」,意外揭開我國綠能政策嚴重的法規漏洞──許多室內漁
電案場儘管不符合農業部法規規範,卻能直接併網向台電售電。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亂象
?
事實上,十年前的「農業設施設置綠能」,即出現類似的血淚教訓。2014 至2015 年,台
灣爆發大量養菇場、溫室「假種田真種電」的造假事件,上百場被廢止容許或者輔導觀察
。2017 年起,為防堵嚴重的舞弊現象,農業部門修法,要求「一次施工,兩階段容許審
查」(註),業者必需在「驗證養殖事實及經營計畫」之後,拿到「第二階段綠能容許」
,才有資格取得電業執照,具備「正式」售電資格。
到了2020年,政府為加速推動綠能,經濟部能源署罔顧法規,向漁電廠商開了「小門」,
只要完成第一階段、鋪上太陽能板後,即可以「試營運」為名義,向台電併網輸電,從此
種下「有電無魚」的惡果。
經過農業部門多次反映,經濟部才於今年(2025)3 月同意,室內型漁電得回歸農政法規
,必須取得「二階綠能容許」才能與台電併網。然而過往已併聯發電,上百件面積數百公
頃漁電案場,卻已成漏網之魚,無人負責。
誠新公司開發上千公頃室內型漁電案場,卻因為新規定無法併聯,而導致資金鏈中斷爆發
財務危機。(攝影/林吉洋)
漁電共生潛規則:開發商賺融資工程款,投資方成冤大頭
針對業者「偷跑」亂象,能源署「開後門」固然需要檢討,但根據《上下游》掌握,偷跑
的業者雖然可以輸電,但仍須取得第二階段容許後,才能拿到正式電業執照,屆時台電才
會將「偷跑期」的電費一併結帳。業者理應儘速養魚才能真正拿到錢,為何反其道而行?
《上下游》調查,現有大部分的漁電開發商屬於「光電統包開發 EPC廠商」(
Engineering 設計、Procurement 採購、Construction 施工),只要案場蓋完併聯發電
後,開發商就可以跟投資方或銀行取得資金,亦即,對開發商來說,真正的獲利是在融資
跟工程款。
在開發建設完畢之後,漁電共生案場則歸屬於投資方,「售電收益」屬於「案場經營公司
」,以及持有股份的投資人,因此能否獲得電費收入,對開發者而言並非優先目標。事實
上,許多國內、外投資人不清楚漁電共生規則,遲遲等不到案場通過查核,不僅無法取得
售電利潤,法規加嚴後回本遙遙無期。不少外資法人發現漁電共生是一個充滿風險的投資
,已紛紛將資金退場。
嘉義縣施工中的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攝影/林吉洋)
發電賺錢,養魚賠錢,業者無心投入
除了開發模式造成亂象,「漁電共生」政策光憑理論與實驗就斷定可行,低估光電板下現
場養殖的困難度,也是漁電難以推展的原因之一。
漁電共生是一個複合體,以投資收益角度來看,光電部分可以獲得穩健收入,但是養殖具
高度專業性,也有許多設備投資及育成率技術門檻,對開發商跟投資方而言,水產養殖是
異業挑戰充滿風險,若真要投入養殖,對投資方並不划算,導致許多案場以光電收益為主
,水產養殖則淪為形式。
農業部長陳駿季於今年 3 月於立院回覆立委質詢台泥告漁民案時坦言,多數案場委託「
專業養殖公司」來代養,而這些代養公司也多半屬於「形式化」的養殖,不會認真追求養
殖效益。
業者私下表示,室內漁電案場多以養殖白蝦為主,缺乏日照與室外養殖技術完全不同,仍
有許多技術門檻需要挑戰,尤其案場規劃不當將影響後續養殖難度。(攝影/林吉洋)
未取得容許未養魚,卻已開始輸電,誰該負責處理?
根據審計部與農業部漁業署提出的數字落差,可知「已送電卻沒取得容許」的漁電共生案
場至少有 117件,面積高達數百公頃,該如何處理這些偷跑業者?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表
示,農政單位僅能針對綠能容許進行准駁,至於沒有執照就已輸電的問題,則是能源署的
權責。
對此,能源署光電組組長廖士煒向《上下游》表示,併聯案場準確數字需跟台電取得資料
,以向農業部門比對,至於已發電的「偷跑業者」是否該先拆除併聯,等有養殖實績驗證
通過再來輸電?廖士煒回應,農業部門有農業容許准駁權責,大可撤銷案場農業設施容許
。
然而,「偷跑業者」以「試營運」併聯輸電,確實也未取得電業執照,成為農業及電業法
令的三不管地帶。根據 9月8日能源署發佈的新聞稿,能源署稱問題出在「兩部會法令不
同」,已邀地方政府研議新規範,日後室內漁電「業者須具養殖事實併取得綠能容許後,
方得辦理併聯發電」,室外型(地面型)應在併網後六個月以養殖實績證明文件,始准電
業執照。
地方政府:查核能量不足,但已併聯案場不養殖就開罰
能源署作為能源主管機關,但不願為偷跑併聯的案場負責,而主管農業「綠能容許法規」
的漁業署則稱「併聯非其權責」,那麼漁電案場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又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
嘉義縣是養殖第二大縣市,縣內漁電共生公告面積近 5 千公頃。嘉義縣漁業科科長張建
成對《上下游》表示,目前嘉義縣漁電共生申辦的案場共 477 場,其中地面型 260 場,
室內型養殖案場 217 場, 目前已併聯輸電案場數有89案,取得第二階段「綠能容許」的
案場只有 16 件。粗略概算可知,八成以上併聯案場屬於違規輸電。
地方政府人少事多,卻要負責查核數百場營建中或運轉中漁電案場,在專業跟人力調度上
都是考驗。(照片取自台南市政府漁業科)
張建成表示,針對查核結果,除要求廠商盡快啟動養殖經營事實,同時也會開罰。以今年
完成的 48 場查核為例,其中 12 場養殖事實未達標,要求廠商限期改善,另有 5 場違
規嚴重,縣府採廢止容許,還有 17 場僅取得一階容許就已送電、且需改善,縣府只能依
法移請地政機關,依區域計畫法違規使用開罰。
至於經常被詬病的查核進度遲緩問題,張建成解釋,地方政府確實需要人力補充查核能量
,除了現有案場需要查核外,還有許多案場仍在陸續完工,目前也在跟中央申請人力,提
高查核力道。
只重能源不重視養殖,導致漁電政策、光電業者、漁民三輸局面
中華民國養殖協會執行長侯彥隆認為,審計部的報告恰好點出早期遊戲規則簡陋,法規漏
洞百出,政府應嚴格要求業者認真投入養殖,否則就撤銷容許,甚至中斷融資管道,不該
讓投機業者拿到土地發電獲利,不但不養殖,還壓迫到真正依賴養殖維生的人。
侯彥隆表示,漁電共生本來是一個具有理想的政策,傳統養殖戶 30 年來技術停滯,本可
透過光電收入,吸引資金創造革新契機,可惜早期投入的投資方不懂養殖,取得的土地水
土條件不佳,即使找來專業養殖公司代養,成績也乏善可陳。他透露,有業者因為無法掌
握遊戲規則,現在難以通過查核,「怪政府把他們騙到了絕望的境界」。
回歸問題源頭,在政策以綠能優先為前提下,能源署作為能源需求方,也是電業主管機關
,只求取得土地發電,一路坐視業者違規,至今不願對政策疏失負責,一紙審計部報告,
暴露政府職能失衡、政策設計不當,導致政府、業者、農漁業三輸的局面。
──────────────────
註:包括室內型漁電共生在內的農業設施附屬綠能(屋頂型農電共生),雖可以在取得「
第一階段設施容許」後建設設施並同時鋪設太陽能屋頂,但必須在「驗證養殖事實及經營
計畫」後,拿到「第二階段綠能容許」,才「正式」具備售電資格。
心得/評論:
文多,二狗我簡單講,就是現在為了綠電,政府閉起眼睛,讓綠能廠商去"大展手腳"
而外資,則認為,現在允許綠能廠商胡搞瞎搞,不代表之後,也能這樣亂搞
覺得風險過大,而開始退場。
不過,我個人覺得,關係好的話,綠能還是筆好生意,雲豹能源還是能載著投資人
像猴子般繼續上竄下跳的,安心上車不用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2.250.27.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8206186.A.E9D.html
推
09/18 22:39,
1小時前
, 1F
09/18 22:39, 1F
推
09/18 22:39,
1小時前
, 2F
09/18 22:39, 2F
推
09/18 22:40,
1小時前
, 3F
09/18 22:40, 3F
推
09/18 22:40,
1小時前
, 4F
09/18 22:40, 4F
→
09/18 22:40,
1小時前
, 5F
09/18 22:40, 5F
→
09/18 22:40,
1小時前
, 6F
09/18 22:40, 6F
→
09/18 22:41,
1小時前
, 7F
09/18 22:41, 7F
→
09/18 22:41,
1小時前
, 8F
09/18 22:41, 8F
→
09/18 22:41,
1小時前
, 9F
09/18 22:41, 9F
→
09/18 22:41,
1小時前
, 10F
09/18 22:41, 10F
推
09/18 22:42,
1小時前
, 11F
09/18 22:42, 11F
→
09/18 22:42,
1小時前
, 12F
09/18 22:42, 12F
→
09/18 22:42,
1小時前
, 13F
09/18 22:42, 13F
→
09/18 22:42,
1小時前
, 14F
09/18 22:42, 14F
推
09/18 22:43,
1小時前
, 15F
09/18 22:43, 15F
推
09/18 22:43,
1小時前
, 16F
09/18 22:43, 16F
推
09/18 22:44,
1小時前
, 17F
09/18 22:44, 17F
推
09/18 22:45,
1小時前
, 18F
09/18 22:45, 18F
→
09/18 22:45,
1小時前
, 19F
09/18 22:45, 19F
→
09/18 22:45,
1小時前
, 20F
09/18 22:45, 20F
→
09/18 22:45,
1小時前
, 21F
09/18 22:45, 21F
→
09/18 22:45,
1小時前
, 22F
09/18 22:45, 22F
噓
09/18 22:45,
1小時前
, 23F
09/18 22:45, 23F
推
09/18 22:45,
1小時前
, 24F
09/18 22:45, 24F
→
09/18 22:45,
1小時前
, 25F
09/18 22:45, 25F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