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北大校長寄語新生承擔責任
北大校長寄語新生承擔責任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dfjyzc/2013-09-07/content_10060589.html
昨天上午,北京大學舉行了2013級新生開學典禮,新任校長王恩哥首次在新生開學典禮
上發言。他寄語新生做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著名作家劉震云作為校友代表發言,他
希望新生們開闊眼界,學校對批評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3-09/06/content_278409.htm
做一個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北大校長王恩哥在2013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特別并將永遠銘記的日子。來自五洲四海的新同
學匯聚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古老的燕園因你們的到來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北大的大
家庭又迎來了新的力量。在這里,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衷心祝賀同學們脫穎而出
,成為光榮的“北大人”!同學們,我們身處的這個園子其實不大,但因為獨特的精神
魅力和偉大的學術傳統,被世人稱為“圣地”。在這里,傳統建筑莊嚴壯麗,古典園林
清幽柔美,無論是春天的?紫嫣紅還是秋日的黃葉紛飛,都令人陶醉;在這里,人與自然
和諧相處,大師與學子教學相長,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而那些你們今后朝夕相處的“
牛人”,也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山大”,但更能激勵你奮發圖強;在這里,圖書館藏書
浩如煙海,學生社團爭奇斗艷,校園活動目不暇接,國際文化多元融合,你會真正地體
會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這片園子、這所大學之所以令人神往,更因為她始終連著外面的大天地。從戊戌變法到
五四運動,從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到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小平您好”到創建世界一
流大學,北京大學在115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在各個歷史
階段為民族解放、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百余年來,一代代北大
人始終以執著的、向上的努力,昂揚走在時代前列,其間既有靜守書齋、醉心學術的淡
泊與從容,又有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豪邁與氣概。這些歷經百年風雨洗禮而沉淀下來
的精神氣質與高貴追求,仍在深刻地影響著今天的每一位北大人。
大家知道,北大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和地位,與新文化運動是分不開的。百年前,發端
于北大的這場思想啟蒙運動將“德先生”和“賽先生”引入中國,對我們這個古老的國
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過一個月,我們的數學科學學院和物理學院就要相繼舉行百年慶典。一百年前的那個
秋天,北大其實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危機,當時的北洋政府準備停辦北大,我們的老校長
嚴復先生寫下了著名的《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就在最困難的時候,北大的數
學門和物理學門兩個基礎學科克服萬難,招收了首批學生。這是北大數理高等教育的里
程碑,也為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引入了科學的火種。北大不僅為當時的中國社會進行了
科學啟蒙,更站在思想革命的高度,弘揚了懷疑、批判、考證、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科學”一詞的使用,也逐漸從自然科學拓展到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等更廣闊的領域
。
近百年來,北京大學始終是中國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思想文化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
,她見證、參與并且引領了中國近現代科學發展的崢嶸歷程。在這里,我不打算全面回
顧北大以及北大人為科學事業所作出的貢獻。輝煌屬于過去,在今天這個以歡迎新同學
為主題的典禮上,我們更應把目光著眼于未來!我希望與今天在場的全體新同學共勉,
我們要一起奮斗,一起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未來幾年的時間里,我們要把北大
校園建設得更加高雅和美麗,讓校園的學術氛圍變得更加濃厚,讓每個人一旦步入燕園
,都能感受到寧靜致遠、深邃博大的最高學府氣質;我們要引進和支持更多世界一流的
學術大師,扎扎實實培養北大的精英人才,讓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北大求學的同學們,接
受最優質也最科學的學術訓練,將來成長為最出色也最富潛力的領軍人才。
同學們,未來幾年,大家將在燕園度過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近些天,我一直在想用
什么話在你們入校第一課上表達我內心的祝福。思前想后,我想把一句話贈予剛剛入校
的你們——做一個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
北大是精神的樂園,自由的鄉土,但她首先是一個研究學問、探索真知的最高學府。在
北大,同學們會有很多選擇,學校和老師們也尊重同學們的選擇,創造條件鼓勵大家個
性化發展。但無論如何,大家都要珍惜韶華,靜心讀書。1941年,毛主席曾專門給在蘇
聯上學的兩個兒子寫信,他說:“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
學習,少談些政治。...... 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如果
不考慮這段話的具體背景,毛主席從一般意義上對年輕人提出了希望,那就是潛心學問
。只有打下了扎實的科學基礎,將來才可能在各個領域成就大事。同學們,進入北大,
你們站在了一個新的、充滿挑戰的起點上。唯有做好心無旁騖、一心治學的思想準備,
才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里走得順暢。
今年5月,在范曾先生的倡議和主持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和莫言先生在北大進行
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精彩對話,參加過今年北京高考的同學們應該很熟悉,因為這就是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材料。當時我也在對話現場,很受啟發。科學和人文,是
從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觀察、發現和理解世界。愛因斯坦曾說:“物理給我知識,藝術給我
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所開拓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在北大,文理兼修、通融
并蓄的學術資源是得天獨厚的。我們的文史哲、數理化和醫學等基礎學科,經過百余年
的歷史積淀,都已成為國內外的最佳品牌。2010年,學校專門為研究生開設了“才齋講
堂”,邀請文理醫工等各學科的名家大師走上講臺,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融會貫通的高端
平臺,許多本科生也都慕名旁聽。同學們,你們歷經十余年的辛苦來到北大,千萬不要
辜負了這大好時光,要利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吸收一切有益的養分,多去圖書館、多去自
習室、多去體育場,不斷健全自我的智識,不斷豐盈內心的世界,視野開闊了,氣象會
更宏大,就能為未來更好的成長打牢基礎、累積勢能。
講到這里,我還想問問2013級的同學們,在你們北大生活開始之前,你們是否問過自己
:我為何來到北大?幾年后,我又將以怎樣的身影告別北大?如果想過這個問題,并有
了清晰的答案,那你們應該為自己鼓掌;如果還沒想過,那么不妨多用點時間去想一想
。
對這個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作為校長,我不會給一個標準答案,我只想
提醒大家,以你們的智商和經歷,可以擁有很多的選擇,但為什么單單選擇來到這里。
從一個更大的層面和意義上講,你們對未來的自己有什么期望?
今年3月,我參加了一年一度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的“影響世界華人盛典”。我校92級校
友王俊因為在生物基因領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而獲獎。王俊校友曾于2012年入選《自然》
雜志評選的“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我記得,他當天發表獲獎
感言時說:“我們研究基因技術,不僅僅是為了在頂尖雜志上發表好的文章,更要讓這
個世界每一個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水平因為基因科技而改變。”
回到剛才提給大家的問題,同學們來北大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出國、讀研,或者找工作
,這些現實的發展,可以是短期的奮斗目標,但不能成為人生的終極意義。要記住,樹
立了什么樣的志向,就決定了什么樣的道路;走上了什么樣的道路,就擁有了什么樣的
人生。同學們是當代青年群體的佼佼者,你們在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考慮對科學
發展、社會進步和文明傳播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燕園的幾年,同學們不僅要認真研究怎
樣做好學問,也要思考如何立身做人;不僅要恪守學術道德,也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用心去慢慢沉淀和培養一種為學和做人的高貴品味;不僅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也為
他人、社會和國家發出印有你們標記的一份熱度。
同學們,剛才我與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和希望。其實作為校長,我也一直在問自己,學
校應該給同學們提供些什么?讓大家感到有所收獲。今天,是我第一次作為校長對全體
新生講話,我也談一下自己對北大教育目的的想法。我認為,北大的教育是要向學生傳
授被普遍認可的道德觀,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每
位學生會因有一段在北大的學習與生活經歷,而成為一個有格局、有底線、做人做事皆
有品味與追求的人。簡單地講,我希望北大的學生都能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
一個更好的自己。
同學們,未來的路,就在腳下。百余年來,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曲折歷程和深刻變革
。你們是幸運的人,出生和成長在一個最好的時代。2013年的這個秋天,在燕園一年之
中最美的季節,你們滿懷憧憬地走進北大,將在這里開啟人生新的一頁。我校歷史學系
閻步克教授曾說:“‘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仍未結束,五四以來的學術浪潮還在延伸。
在未來一百年中,中國學人大有可為,而北大學子在引領學術潮流上應該當仁不讓。”
今天,屬于你們的嶄新生活已經在燕園開始,北京大學115年厚重的歷史長卷此刻就呈現
在你們面前。如今,她正期待著你們意氣奮發、當仁不讓地來書寫一個新的、更加輝煌
的篇章!
同學們,北大歡迎你們,北大祝福你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65.142.189
TWSU 近期熱門文章
8
23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