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物理治療》芒刺在背!8成患者 復健可改善

看板Therapist (治療師)作者 (北七寶)時間16年前 (2009/06/01 15: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元氣周報/記者胡宗鳳/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 案例:「醫師,我要開刀」,台中市一位70歲的陳先生自三年多前即因左側頸部神經根病 變,讓他的頸部常常感到不舒服,必須找人按摩頸部、甚至要吃止痛藥才會感到舒服,但 漸漸地竟然連吃止痛藥也無效,不管用什麼姿勢,一躺下來就會痛苦,而讓他長達一個月 都睡不好,「比落枕還痛苦」,因此他下定決心非要接受手術治療不可。 病人才初診 就要求開刀 署立台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鍾偉安說,其門診中有半數以上的病人都為骨刺所苦,而且不 乏初診就像陳先生開口就要求手術治療的,但其實八成的骨刺,都可靠復健及保守治療改 善,只有兩成左右患者才需要手術;而若經六周到三個月復健治療無效,並已出現尿失禁 、肌無力等馬尾症候群,才須考慮手術減壓。 藥物加復健 半個月改善 他指出,在為陳先生做完核磁共振等各項檢查後,便斷定陳先生的脖子痛不須開刀就可以 治療,而果真給予藥物服用及物理治療後,不到半個月就緩解了陳先生的痛苦,如今也不 須吃止痛藥就可以安然入睡。 鍾偉安表示,大部份的骨刺患者皆可能對保守性的護具保護、藥物或物理性治療有反應。 1.護具 減少椎體活動 護具保護的作用在於減少椎體活動,以減少對受壓神經的牽引刺激,有效緩解症狀。但護 具使用只限於初期疼痛階段,若疼痛緩解,最好能漸進式停止使用,以防止周圍肌肉因長 期休息造成萎縮與過度無力。 (記者陳立凱/攝影) 2.藥物 消炎減緩疼痛 以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為主,其同時具有消炎與止痛的作用,因為神經受到機械性壓迫, 會產生發炎的反應以致有傳導性症狀,如疼痛、麻木、無力,於此降低其發炎反應,可以 減少病人的疼痛。 3.物理性治療 包括主動性運動計畫與被動性止痛治療計畫。而急性期症狀可以先用被動性治療計畫,來 改善病人症狀,如熱敷、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 ●熱敷:作用在增加局部病態組織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的缺血現象。 ●電刺激與超音波:作用在於促進較深部肌肉構造血液循環。 ●頭部牽引:有拉開神經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減少關節負擔的作用,對傳導神經病變 效果較好,對產生髓病變的病人效果較不彰。 但傳導性神經病變的患者,亦可能因牽引而加重症狀時,則不適合做牽引治療。鍾偉安強 調,此時須等待病人急性症狀改善時,再改用主動性運動計畫,訓練病人頸椎周圍的肌肉 力量,因為維持這些肌肉相當的肌力,可以對頸椎有穩定的作用。 民俗療法治腰頸 危機多多 他也強調,傳統的頸或腰部徒手矯正的傳統民俗療法,已有不少悲劇性的報告,所以專家 們一致認為最好不要使用於頸、腰椎問題的治療,以免造成無可挽救的後果。 -- 愛情不管輸贏 姿態都要漂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92.110
文章代碼(AID): #1A8ts6WI (Therapist)
文章代碼(AID): #1A8ts6WI (Therap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