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傳愛.播種.台灣不缺席

看板Volunteer (志工)作者 (天空)時間18年前 (2006/11/26 01: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篇訪問稿很長 其中關於國際志工的部份,有興趣的板友可以參考看看 :) 傳愛.播種.台灣不缺席 2006.11.24 專訪/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  整理、撰文/中時電子報張毅民 網頁:http://tinyurl.com/y2m2yc 一個長年投身醫療與義診的基金會,與一個長年投身國際志工行列的部落客,兩者相 遇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情?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在默默耕耘國際義診工作八年之後,開始推 動「國際園丁」計畫,一方面持續推動在東南亞窮困國家中唇顎裂醫療治癒的種子培育工 作,另一方面邀請部落客親身參與其中,讓部落客可以完整參與並且觀察,把心得與感動 藉著草根媒體部落格傳給更多網友,串連海內外的力量。兩者的結合,讓羅慧夫顱顏基金 會的善行與愛火,在網路部落格界蔓延竄燒,點熱海內外網友的心火。 「唇顎裂的患者在台灣真的是很幸運,因為台灣的醫療技術領先國際,許多其他國家 的醫生現在都要來台灣學習修復唇顎裂的技術!」羅慧夫基金會的執行長王金英如是說。 不過,台灣在這方面的技術與水準之所以可以有今天的國際地位,與羅慧夫醫生可說是功 不可沒!「四十五年前來到台灣的時候,台北中山北路還可以看見有牛車在大馬路上走, 可見當時台灣的落後,可是羅慧夫醫生不僅主動以外科技術提供唇額裂患者醫療,更自掏 腰包把台灣的醫生送到國外去學醫」羅慧夫醫生的先知卓見,與劍及履及如傳教士一般對 唇顎裂病患的熱忱,不僅感動許多醫生,更讓他的工作在台灣四十多年來,成為「傳愛的 工程」。這份傳愛的工程,不僅僅讓羅慧夫醫生的服務逐漸在台灣成擴大,吸引了無數的 志工,八年前更邁步國際,投入東南亞窮困國家的義診。王金英說,「我們現在就要傳愛 、並到別的國家去播種。」 知名部落客權自強則是一個從大學時代開始便投身國際志工的年輕人,柬埔寨這個 飽受戰亂與窮困襲擊的國家,他去了八次,連今年年初的蜜月,權自強都是在柬埔寨渡過 的。「十幾年前我還在大學的時候參加了第一次的國際志工,也是在柬埔寨,我看到許多 來自各個國家的志工,不分宗教、背景,大家都一起到海外來發揮力量,為一個目標努力 ,我深受感動,也認為這才應該是我一生中該做的事情!」權自強靦腆地說著自己投身國 際志工的原委。「我在許多國際志工場合常常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志工,可是來自台灣的 真的很少」,權自強深有感觸的說,「台灣應該不要再只給人家錢了,台灣人應該站到國 際上需要我們的地方,親身參與與提供協助!」權自強說,「這對自己生命的改變會非常 大的」。 以下便是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部落客權自強接受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 楨的獨家專訪詳細內容。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問(以下簡稱「問」):早期台灣看到有唇顎裂的孩子,家 長以為是遭到天譴,稱之為「兔唇」,直到羅慧夫醫師把國外的技術帶到台灣來治療,大 家開始知道這是可以被治療的並且得到改善。唇顎裂的病患是不是每年仍然都會有?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回答(以下簡稱「王」):這是生產一定有的風險。 每五百到六百的新生兒就會有一個孩子有唇顎裂,過去台灣的新生兒出生率很高,所以感 覺起來唇顎裂的病患多,是那是比例造成的。現在台灣新生兒出生率降低了,患者不多, 但是仍然還是有。 問:對於唇顎裂的孩子,在醫療方面的技術,台灣的醫療技術根本不是問題,是吧? 王:唇顎裂的孩子出生在台灣,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台灣的醫療技術領先世界,水準 很高,我們基金會也提供很豐富的資訊與服務,讓家長非常方便獲得資訊。例如大陸明星 王菲的小孩有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馬上提供許多資訊與服務,並且提供醫療與心理上的 資訊,讓媽媽可以接納這個孩子、並容易渡過這個困難的時刻。我們也有志工媽媽,以過 來人的經驗提供情緒支持。 台灣現在百分之八、九十的病患與他們家人都可以獲得「全人醫療」──包括心理、 生理、社會等方面的資源與支援。當然有些家庭處於弱勢的情況,他們或是住在山上、或 是家長不識字,不知道如何獲得相關資訊與支持。不過,我們常常會接到其他機構的轉介 ,我們一旦接到個案都會接納,並且加以追蹤。 問:在健保制度上是屬於有給付的嗎? 王:全民健保的「重大疾病」定的比較複雜。比較嚴重是的唇裂加顎裂,並且會影響 語言、造成講話不清楚的。但,如果是單純外唇唇裂、做過手術之後就可以恢復的那種, 則在手術恢復之後,便不提供殘障手冊。但是手術的費用健保會提供的。 另外有一種手術是唇鼻整型手術,有些小朋友在手術之後鼻子太扁,可能會遭到小朋 友嘲笑,因此需要做一點整型,可是健保認為是整型美容手術所以屬於不給付,可是這手 術對這些小朋友是必要的,因為如果因此在學校遭到嘲笑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發展。 問:最近我看到一隻「生命的換日線」紀錄片,令人十分感動。羅慧夫基金會成立於 一九九八年,並且把相關的醫療技術往海外推廣,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提供許多義診活動 。請您談談這方面的經驗與成效。 王:我們做的也是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理念。羅慧夫醫師也是從一個先進的國家來到民 國四十八年的台灣,四十年前的台北中山北路是有牛車在馬路上逛大街的,可見當時台灣 的落後與物質的缺乏。 羅慧夫醫師來到這裡,看到問題,開始培養人才,自掏腰包把人送到國外去學習,接 受訓練,之後這些醫師回到台灣來發展。因此,羅慧夫醫生真的是帶動台灣醫療技術與水 準進步的關鍵人物。 他的這個方式與理念在台灣已經成功了,我們現在就要傳愛、並到別的國家去播種。 他調教出來的學生現在在國際上治療唇顎裂的醫學領域都是翹楚,許多先進國家的醫生現 在都必須要到台灣來取經,學習治療唇顎裂的技術。這就是我們的理念,到國際上去傳愛 、去做義診。 我們第一站是到越南做義診,之後就拓展到柬埔寨。羅慧夫醫生是台灣的唇顎裂之父 ,他到台灣的時候看到許多大人有唇顎裂在街上走,他以自己的外科技術曾經嘗試過修復 一兩位病患,但是成果不好,因為他不是整型外科醫師,他因此又回到美國去專門學習修 復唇顎裂的技術。因此也可以說他是台灣的整型外科之父。 我們到柬埔寨之後,我們的醫生現在也變成他們的整型外科之父。當地小兒外科主任 說,他們有許多唇顎裂患者,可是他們沒有辦法治療與做手術,感到非常苦惱。因此我們 讓他們來台灣接受培訓與學習,到我們台灣這裡來學整套的技術,就這樣開始了。我們去 那裡挑選醫生,到台灣來受訓,回去之後到他們的國家兒童醫院,他們已經有兩位主治醫 師、麻醉科醫生、護理人員醫療人員,來台灣學整套的治療技術,我們也整套的轉移。 這就是羅慧夫醫生的理念:即便是窮困的小孩,他也應該得到最好的治療!唇顎裂你 看它只是一個缺口,好像可以隨便縫一縫就好了,可是,這樣就會有讓病患留下明顯的疤 痕,這疤痕留在他臉上是一輩子的,讓他一輩子躲在家裡。我們應該要讓他們恢復正常美 麗的外表,讓他們願意重新投回社會。 問:從一九九八年開始,羅慧夫基金會不到十年的時間,走遍了東南亞許多國家,三 十五次的醫療團、治療了九百七十八個人次,績效與成績非常偉大。最近一次到柬埔寨義 診,還有一位國際志工的部落客隨行,那就是權自強先生。以志工與部落客的雙重身分, 請你談談自己的收穫。 權自強回答(以下簡稱「權」):我很謝謝羅慧夫基金會給我這個機會,我自己的收 穫非常大。他們的人員與我接觸之後,我深感榮幸,因為義診與義工是不一樣的,義工很 沒有辦法接觸到義診。我也原來根本不知道唇顎裂是什麼?義診又是怎麼做?我這次看到 唇顎裂義診的經過、看到他們的整個過程,看到一個一、兩個小時的手術改變了一個人一 生的幸福,這些都是我過去接觸不到的。我非常感動、也收穫非常多。 基金會這次這樣邀請部落客參與義診,我覺得非常有創意。他們當然也可以邀請報紙 記者隨行,回來之後這些記者可能也會圖文並茂地報導,但是這次他們邀請部落客,可能 是因為他們認為我們不像一般媒體記者一樣有高高在上的姿態,我們也會比較用心體會義 診的過程、比較願意與當地平民站在一起,寫出來的東西也比較平民一點,不會那麼像新 聞報導,可能會有比較多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收穫等等。 我們不敢說有什麼影響力,但是希望把我們第一手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現在看我 們部落格之後,向我們詢問羅慧夫基金會、或是唇顎裂資訊的人也愈來愈多。 問:你參加國際志工的經驗非常多。這次的醫療義診,你在裡面扮演什麼角色? 權:我很慚愧自己沒有這些技能,但是我很感謝基金會這次仍然讓我們全程的參觀、 並且有一點點的參與,做一個很小的助手。行前還有訓練,實際參與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在 旁邊,醫生還一邊做、一邊向我們講解。 手術其實沒有那麼可怕,我也看到台灣的醫生在那裡非常認真,在那邊一整天都排得 滿滿的,都要不斷地做手術,不僅做手術,還要一邊做、一邊教其他人怎麼做,更不要說 還要修器材。 問:更不要說當地每天常常還要斷電個一兩次,情況真的是很克難,我們很難想像。 這些參與義診的醫療人員真是非常偉大。九八年開始出國義診,都是基金會主動接觸嗎? 還是透過雙方政府、或相關機構呢? 王:一開始是台商,我們也不認得他,他是從報紙上找到我們,向我們說越南那裡真 的非常需要我們。之後他又認識柬埔寨的台商,說柬埔寨比越南還嚴重。柬埔寨的台商便 開始幫我們處理一切過程。 菲律賓則是主動向我們申請。每一個地方的方式都不太一樣,但是,整的來說都是透 過民間的管道。 問:官方或是半官方的組織,會提供更多資源嗎? 王:要看國家與當地政府體制。共產國家沒有什麼非政府組織,但是,這樣的政府比 較有控制力,一旦政府要做,我們就很順利。 柬埔寨則不一樣,他們經過內戰,社會殘破不堪,要住的話也找不到一個像樣的房子 。不過,當地政府開放國際慈善組織進入從事救助與醫療工程,他們有與國際組織接觸的 經驗,我們很好溝通,進去之後也與許多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例如:國際世界展望會提 供我們車輛,社工人員協助我們簽證,合作的醫院也不是政府負擔的,而是由國際協助: 日本贊助開刀房、世界展望會贊助行政人員的薪資,就是這樣,由國際許多非政府組織合 作共同維持與經營一家醫院。 柬埔寨鄉下沒電沒水,訊息也出不去,患者不知道我們,我們也找不到患者,因此我 們借用美國瑪利諾會在柬埔寨的辦公室,他們社工挨家挨戶訪視病患,然後收集半年之後 我們去一次,媒體報導之後,又有更多的病患出現,然後再等半年後的下一次。 的確,要成就一件事情,實在需要許多人的一起合作,連部落客也要來作義工。哈哈 。 問:請您談談「生命換日線」。 王:這個記錄片橫跨六年,是從兩千年開始的,導演也是半義工,他非常辛苦地記錄 ,攝影兼導演,一切自己來。也許品質與畫質不是很好,但是真的是在沒有經費的情況下 做的紀錄片。我們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讓我們可以反省做這樣的工作成效到底在哪裡? 我們可以從那裡面學到怎樣的修正? 國際援助一點也不浪漫,我們去柬埔寨的時候他們還在內戰,獨立碑前面還在內亂, 我們都可以聽到槍戰的聲音,羅慧夫醫生在旅館打電話到美國給兒子,說自己正在金邊, 那個地方那時候不斷地在CNN上報導,因為內戰非常嚴重,他兒子說他「瘋了!」除了 有戰亂造成安全問題之外,最不容易適應的其實是語言、文化上的隔閡與問題,造成更大 溝通與相互理解的障礙。 問:請問權自強,你這次前往柬埔寨參與義診、從事義工時,你自己在部落格中寫了 很多自己的心得,你有許多感觸。是否請你談談這次去柬埔寨與之前去其他國家擔任義工 的不同。 權:這已經是我第七、八次到柬埔寨,說起來也許我與這個地方很有緣份。柬埔寨之 前烽火連天的時候,我也正巧在那裡。今年年初我也回去一次,在靠近泰國那邊有個地雷 村,做一些簡單的義工工作。連我今年結婚後的度蜜月,都是在柬埔寨過的。 為什麼我會做這麼多的國際志工呢?因為十幾年前我還在大學的時候參加了第一次的 國際志工,也是在柬埔寨,我看到許多來自各個國家的志工,不分宗教、背景,大家都一 起到海外來發揮力量,為一個目標努力。我深受感動,也認為這才應該是我一生中該做的 事情。 因此後來我也到印度、以及其他國家。我在這些不同國家的地方,都看到許許多多來 自不同國家的志工投身國際義工行列,但是來自台灣的人卻很少。我很希望國際志工的風 氣也可以傳到台灣來,台灣不要只拿錢到國外,人也應該到當地服務,這對自己生命的改 變會非常大的。 問:在投身國際志工服務時,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來自不同的國家,儘管語言不同, 但做同樣的一件事:奉獻。在國際上親身參與與觀察當地人的苦痛,他們回到台灣之後更 用心地投入台灣社會的公益與奉獻,並且也常常留心國際上有更多困苦的人。請問王執行 長,基金會目前需要什麼協助? 王:最大的需要就是費用,沒有錢真的辦不了事情。我們之前做的國際義診,參與人 員幾乎全部都是自付旅費,現在我們培訓了五十二個種子人員,散佈在全球與我們有合作 的國家,我們接著要協助他們在當地開展醫療工作,因為他們當地政府無力協助,使他們 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們其實默默承擔了責任八年,都沒有向外界募款,因為我們希望先做 出一點成績,之後再向大家訴求與募款。希望社會大眾可以共襄盛舉。 羅慧夫醫生四十五年前到台灣來,現在台灣已經是東南亞國家比較有能力伸出援手的 國家了,技術又領先國際,因此該是我們回饋國際、幫助人家的時候了。 問:請問唇顎裂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王:醫學上來說,並沒有真正可以被確定的原因。一般比較常講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母胎中,胚胎初期時都是唇顎裂,零到三個月的時候,它是三條肌肉 一起長,只是大多數的胚胎後來這三條肌肉會合在一起。但是唇顎裂患者可能在母胎中受 到一些影響,造成發育過程中受到影響,造成顎、唇等部位肌肉癒合不完全。 一般說懷孕過程,媽媽「照X光」、或「被濾過性病毒感染」、「長德國痲疹」、「 營養不良」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並沒有說是絕對的因素。我知道許多懷孕的媽媽非常注意 懷孕過程,甚至搬到山上去,可是生出來的孩子還是有唇顎裂。可見,也很有可能真的是 基因的原因。 問:王菲的小孩也有唇顎裂,但是他們是在懷孕的時候就知道,並且仍然願意生下來 ,這是非常正面的教育與示範。對於國內有唇額裂小孩的家長,您會怎麼建議? 王:最方便也最直接的就是打電話給我們:0800-012-378,全台灣北中南,我們都有 辦公室提供服務,一些資訊像是:唇顎裂的小孩怎麼餵奶?我們都有DVD提供,還有唇 顎裂照顧須知、小朋友奶嘴、手術衣服等。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心理,志工媽媽可以見證的 方式提供心理支持與經驗。 基金會非常重要的信念,就是重視心理的治療與復健,許多家長認為生出這樣的小孩 很可恥,這樣環境長大的小孩長大也一定很受影響。因此一定要先讓家長堅強起來,接納 自己的孩子,這樣他們也能配合我們做接下來的治療計畫。如果有語言問題,醫療體系可 以進行語言治療。小孩子有沒有自信與家長親子教養的態度、方法與信念很有關係。 我們還有早期療癒、繪本共讀等等團體,小朋友上學如何自我介紹,被嘲笑之後如何 仍有能力接納自己的缺陷。也就是說,從小朋友尚未出生、到成年入學、進入社會,我們 都有完整的服務方案。另外,我們也提供獎助學金,讓他們自己知道,自己與其他優異的 人都一樣,如果有經費上的困難,我們提供協助幫忙唸書。 問:羅慧夫基金會一九九年三月又成立了小耳症的家庭聯誼,是否也請您談談這個。 王:小耳症的發生率僅次於唇顎裂,大概是二千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的發生率,看對 疾病的定義。也是先天的異常,小耳就是左邊、或是右邊的耳朵發育不完全、沒有耳朵的 形狀,如果雙耳都發生,就有可能影響聽力。有的還會合併半邊小臉,因此小耳症的症狀 ,有的時候比唇顎裂更複雜。 台灣現在醫療小耳症也是技術非常好,也是種子培訓成功。原先我們沒有提供服務的 時候,因為有許多家長表達需求,因此我們請求長庚醫院派醫生到日本去跟世界級的醫生 學習,學習完成後,回來現在做的就非常好、做的非常漂亮。 真的,有問題大家要集結眾人的力量,一起改變現狀! 問:對於投身國際志工,自強有沒有什麼願意與大家要分享與建議的? 權: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自我設限。我聽到太多人說自己:英文不好、沒有錢、沒有 時間、不是醫生、不懂醫療,反正就是很多理由讓自己不去做。語言當然重要,但是不是 絕對最重要的,其實只要有心,而且多多少少大家都也已經學過幾年的英文,所以基本上 都是可以溝通的。 有沒有心才是重點,才可以讓自己踏出第一步。在台灣可以先到醫院做義工,學習怎 麼照顧病人,到了海外也就可以延伸這些能力。 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別人,倒是應該抱著學習的心態,不管到海外做什麼,都 是一趟學習之旅,在與國外的人與機構的接觸,都是學習,不要想自己一定要去那裡做什 麼。把心打開,自然會有很多收穫。 問:羅慧夫基金會從九八年開始國際義診、現在有又國際園丁,請問未來還有什麼發 展的計畫? 王:傳愛的工作不能斷,我們會繼續做,但是也要看我們有多少能力。傳愛的工作效 果會很驚人的,如果我們能培養五十二個人,這每一個人如果也都能也培養五十二個人, 另外也移植台灣的模式,在當地建立醫療團隊、成立基金會,這樣的影響就是傳愛,力量 勢必會很可觀。 -- "Everybody can be great, because anybody can serve." -- Martin Luther King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49.212
文章代碼(AID): #15Q7YNa7 (Volunteer)
文章代碼(AID): #15Q7YNa7 (Volunt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