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際志工 在愛與現實中成長
國際志工 在愛與現實中成長
【張伊蕙報導】
http://campus.chinatimes.com/fju/8/14422271.htm
陽明大學國際衛生學程透過了舉辦「台灣青年世界交
會-海外服務經驗談」活動,讓四位曾參與國際志工
服務的學生來分享他們的海外服務經驗。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張利安,到泰緬邊境進行數
位落差服務計畫;陽明大學國際衛生學程的研究生周
芸安、張淑慧和羅慶玲,則分別進行北印度衛生教育
宣導、非洲索馬里蘭醫療服務和中美洲巴拿馬醫療服
務。
周芸安 北印度衛生教育宣導
周芸安到北印度藏人屯墾區─多蘭吉,進行社區服務。
多蘭吉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北方,社區人口數約為
一千人,社區主要人口為寺廟喇嘛、女尼、學生。
這次的服務行程包括到當地各主要機構進行參訪包括
了寺廟保健中心、寺廟學生宿舍、孤兒院、流亡政府
衛生部設立的保健中心以及女尼廟。透過多次的參訪
去瞭解各機構的組成人數、性別、年齡分布以及生活
方式。也針對該社區的環境、醫療進行簡單的評估。
第二部份的工作內容則是要為當地的兒童和婦女進行
醫療健檢服務和衛生教導。
這次的服務經驗中,周芸安覺得臨行前應該要仔細的
考量當地物資是否容易取得,儘量帶有用的物資或應
急藥品。並且應該要對所服務的地區有所認識,包括
了解當地人口組成、文化和當地語言等。語言溝通是
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好的溝通將帶動更多良好的互動。
周芸安說:「國際志工的應變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
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多情況是我們無法預測,並且要
即刻做出決定。」她也鼓勵國際志工接受訪員訓練,
增加自信。
張淑慧 非洲索馬里蘭醫療服務
索馬里蘭位於東非角,人口總數達三百五十萬人。張
淑慧在這次的行程中擔任牙科助理及義診期間全隊生
活安排人員。在這趟服務學習的旅程中讓張淑慧體會
到物資匱乏的真實情況。張淑慧說:「當地有一、兩
站的醫療站是廢棄健康中心,中心裡沒有可以使用的
醫療設施,也沒有醫護人員的駐診,只有一些技術人
員及藥師,還有一些看似過期的藥品。和台灣的醫療
設施相較之下,真叫人大開眼界。」
在義診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是當地電力不穩,所以只能
進行拔牙診療,無法進一步治療。牙科團也指導當地
牙醫師使用台灣路竹會捐贈的攜帶式牙科設備,也與
當地的牙醫師進行牙科經驗交流。張淑慧認為索馬里
蘭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客觀因素導致當地雖然擁有許
多高科技設備但卻無法使用。例如只有半身麻醉技術、
醫院沒有氧氣,張淑慧說:「這個發現真的讓人很驚
訝」。
索馬里蘭沒有垃圾焚化爐,因此容易造成呼吸道問題。
另外,當地一種常見嚼食植物Khat,易造成低度成癮,
當地醫護人員與志工都深受其害。
張淑慧說每位志工本身擁有醫療專業外,願意跑到窮
鄉僻壤進行義診,就是一種態度。她也覺得國際衛生
合作不一定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後才能夠參與,也可
透過民間方式與國際合作,並與它國建立合作管道開
拓國際視野。
張利安 泰緬邊境數位落差服務計畫
美索是位於泰國境內西北部邊境的重要城鎮,該地聚
集許多自窮困緬甸來到泰國討生活的非法勞工與經濟
難民,往返泰緬兩地的難民人數超過百萬以上。張利
安的服務是為了提供泰國學校的學生與梅道診所新成
立的數位機會中心的數位運用,協助資訊啟蒙服務並
減緩當地的數位落差。
在小學中,透過教導學生數位相機的使用,也讓張利
安等志工了解當地的文化。透過這一次的活動,讓小
朋友利用現有的資源學習新科技。另外,也協助新成
立的梅道診所成立診所數位機會中心,提供診所、難
民青年資訊學習的環境,協助辦公行政以及提升病歷
建檔與醫療分析的效率。
透過與Acer公司的合作,為診所籌募電腦並提供他們
作為學習資源。張利安教導青少年組裝電腦。剛開始
教學因程度不一,所以成效有限,但第二梯則改為教
學與諮詢並重,使效果有所提升。
張利安說:「希望這些募捐而得的電腦,能夠為他們
帶來更多的方便,也希望能朝長期計畫發展」。泰緬
邊境資訊志工團未來將逐步轉型成「台灣青年數位服
務協會」,將以縮減數位落差等議題的角度切入,幫
助更多有需要的國家。
羅慶玲 中美洲巴拿馬醫療服務
羅慶玲在巴拿馬服務長達一年,當她回憶起這些在巴
拿馬服務時光時,常會懷念那些她曾經照顧的小朋友
一張張可愛的面容。她在當地醫療孤兒院配合醫生進
行服務,也提供生長發展檢查和幫助檢驗視力等服務。
在診所時,羅慶玲常會覺得把太多的時間花費在候診
與等待上,覺得非常可惜。於是她便開始評估是否可
以提供其它協助如健檢、身體狀況評估等,來幫助這
群可愛的小朋友。
「在進行服務時很重要的是與褓母們保持良好關係,
以便更了解小孩子的狀況」,羅慶玲強調。剛到巴拿
馬時,她原本有點無法調適自己的心境,覺得自己就
像台灣來的傭人,供人差遣。但是慢慢的,她逐漸的
改變了想法,開始與孩子們建立了情感。當結束這段
服務之旅時,滿溢的失落掩埋了她,因為她就要離開
小朋友,並由下一個志工接手她的工作。她覺得很感
激有這麼特別的機會讓她學習了許多從課堂上所無法
獲得的寶貴經驗。
這次的活動讓對國際志工有興趣的有志之士了解只要
付出小小的努力,就能夠伸出觸角與世界連接產生互
動。並且也站在公衛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國際志工
及服務對象都能夠相互得益。
--
"Everybody can be great, because anybody can serve."
-- Martin Luther King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2.114
Volunte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6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