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注意力不集中(教材版舊文)
教材版的舊文.....
因為去年沒有特教版啊~~
我用手動貼文弄成一篇....可能有點不整齊
將就點用...因為我不好意思刪改別人原來的文
※ 引述《AniDiFranco (毛毛蟲)》之銘言:
請教各位
我教的學生中
有幾位上課 注意力不集中
當然情形各異
其中一位原來是自閉症孩子
但另一位 我就比較苦惱了
上課容易分心 動作慢吞吞
小三卻功課常常需要寫到晚上12點
請問這樣的孩子
純粹只是因為 個性慢 而已嗎?
還是有可能有注意力缺陷等病症?
跟家長談過 他們也挺苦惱的
因為工作繁忙 不可能隨時在孩子身邊盯
孩子畢竟要學會自動自發
請問有經驗者
該如何協助這孩子呢?
感謝!
-------------------------------------------------------------------------
作者: nilli (前行 )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Sun Jun 5 03:19:22 2005
在小朋友學習上遇到這樣的現象
有時候必須要好好的加以評估
一些不專心的行為有可能是注意力缺損
有可能是學習障礙(很多知覺、感覺處理的問題)
有可能是動機問題
有可能是感覺統合的問題
假如要徹底的解決,就必須要團對加以合作評估,像是教師、心理諮商師、職能治療師
還有家長
家長解決孩子問題的意願高的話
可以先讓復健科醫師、
職能治療師做評估,瞭解是否有注意力、感覺尋求、視知覺處理
的問題,假如需要其他的專業介入,也能做出建議
小三是一個關鍵期,越早給孩子成功的學習經驗
才越能讓孩子知道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更不用家長一直盯
畢竟前面所提的很多經驗,是基於個別差異而配合的學習方法
例如視覺、加強連結、聽覺的學習策略
一點小建議囉
-----------------------------------------------------------------------
作者: youngmian (放手)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Sun May 29 23:24:13 2005
遠流出版公司,所出版『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文末有列舉很多參考資料,剛好昨天買到的書...
我本身是ADHD過動症成人,兒-->成人 XD
其實過動的孩子並不是不能專心
而是只對他們有興趣的事情專心
在上課的過程中
如果能配合大量的肢體遊戲
運用大量的色彩圖片
使用他們能夠接收的方法
他們仍然有學習的大量空間
甚至於表現異乎一般的孩子
我並不贊成服藥
我相信任何的精神方面的疾病都有它來源&宣洩的自然之道
過動的程度、各種精神疾病都有它的『程度』
這程度只是個參考值,而參考值所得的方法是非常粗糙的
就是『平均』"個人"以求上達下齊"整體"
這根本是個暴力!
這位老師您對特別的孩子用心
不妨看待這個經驗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
作者: WildCloud (㊣BullsMarlins㊣)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Mon May 30 03:48:15 2005
關於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此網頁有詳細介紹
http://www.dale.nhctc.edu.tw/se/em/e8.htm
另外,推薦網頁--有愛無礙
http://www.dale.nhctc.edu.tw
這是新竹師院資深特教老師孟瑛如老師所架設...
裡面有非常豐富的特殊教育訊息,值得大家參考
---------------------------------------------------------------------------
作者: roe (愛樂芬小姐)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Sat May 28 11:26:42 2005
我班上也有一個小三的小朋友也是這樣
大家都埋首在寫功課
如果你沒特別盯他的話他可以連功課都還躺在書包裡 Orz
上課也是
連自己的手都可以玩的津津有味
大考的時候還分神的玩起鉛筆...
總之做什麼事都慢 包括吃飯
後來經過他一些脫序的演出 (在這就先不贅述)
我建議他媽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後來研判那個孩子有過動傾向
而且他的腦前葉分布的狀況不佳
一般人的腦前葉呈放射狀態(所以可以專心),但他不是
後來他依從醫生指示每天服藥
真的有差別喔!
有的時候我看他又漫不經心拖拖拉拉的...
問他在學校有沒有吃藥?
他回說:忘記了...
這種藥依據醫生的說法是要持續吃到16-18歲
等到那時腦前葉自然展開分布即可
不過因為這樣還是會影響到他的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
所以家長還是要去上一些心理治療的課程
才能算是真正的幫助他
供你參考囉...
----------------------------------------------------------------------
作者: senza (逆髮)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Tue May 31 11:41:32 2005
順便建議您,未經對方的同意,還是修掉那位朋友的信件內容比較好喔。:)
※ 引述《youngmian (放手)》之銘言:
: 謝謝您的來信
: 『知道自己為什麼很過動』這個問題,我必須要用一個反向的方式來回答。
: 你有注意到我們教育環境中的情形嗎?
: 從幼稚園開始,『秩序』&『規律』就是師長、父母...整個環境所塑造出來
: 的『規範』,這個規範是為了整體性的『好帶』,由各類的人所製造出來的
: 『比較乖』的孩子,比較好帶....各種理由,因而抑制孩子活動的本能,
: 每當他們專心的處在自己的遊戲當中,大人就會要求『專心看黑板』
: 事實上干擾的人是誰?是那個成人。
: 當大人無法提供孩子本質上喜愛的對象去教學,抑制孩子活動的本能,
: 然後將本質比較敏感、會去抗爭指令的孩子,冠以『過動症』,
: 這就是我在說的暴力。
過動的診斷真的下的如此輕易嗎?:)
: 所以在一開始接觸這樣的孩子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作治療』
: 因為他們根本沒病,有病的是那些想"控制"的規範!
他們確實需要協助,不管是不是藥物。
: (個人應該為社會而有所約束嗎?錯!事實上應該是社會要盡量去滿足個人。
: 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並不想辯論。)
: 如果就方法上來說,我不作"治療",我作"引導"
: 身體想要狂魔亂舞,我就提供空間、音樂和尊重
: 當身體被滿足,就沒有所謂的過動。
過動症一直都只是一個症狀的集合,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排斥這樣的診斷,
也不否認確實有許多過度診斷的問題......
不過孩子如果是過動兒,有時候他們是無法靠自己獲得控制的,
即使腦中的閾值因活動而獲得滿足,但是仍常有影響他們生活的情況出現。
雖然我也很不贊同使用藥物,
但是當他們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求學,休閒與同儕關係時,
或是不由自主出現自傷與傷人的現象,藥物當然也需要納入考慮範圍內。
: 『知道自己為什麼很過動』是一個屬於成人的問題,
: 您說對了一件事,孩子無法回答,因為他們只懂得作自己,
: 有病的是大人控制的慾望,而我們卻加給孩子『過動症』
: 如今我是成人,因而我可以作答,但我卻不能告訴妳為什麼,
: 我可以描述我的症狀,例如昨天:當保險業務員在解說保單的時候,
: 這麼枯燥的事,我必須手上有紙筆,一邊畫我的圖,一邊聽
: 而且還不一定聽的到,而大約半小時後,圖畫完啦而狀況依舊無聊
: ,我就讓自己出去跑步,留下老公和業務員,
: 我只對我活生生經驗過的事有興趣,這是ADHD?
我遇過許多過動兒,很可愛,也很貼心,單純又善良,
但是在他們無法控制自己時,會去撞牆,撞自己,斯簿子,跟小朋友打架,
無法坐下來上課,可是真的要他們去動一動他們卻提不起勁來,
也親眼看過孩子實在被內在的那種"煩"操控到歇斯底里眼睛上吊,
全身顫抖的拉著繩子拼命用力,等到手上出現勒痕與血痕才願意放手......
這些並不是你所謂的出去跑跑步,自己放鬆與控制,
或單純以認知行為治療等模式就可以解決的。
您也許被診斷為過動症過,但是並不代表每一個過動兒都跟您一樣,
就如同憂鬱症有輕有重,輕者可以幾乎完全痊癒,重者甚而有幻聽幻視,
我很贊成需要用更多的耐心與愛心來包容這群孩子,
也盡量可以在不用藥的情況下讓他們可以抒發他們的精力,
但是並不能去排斥所有醫療的可能,不是嗎?
: 我曾經去作前世催眠,回溯到在胎中的感應,這是一個被錯待的秘密
: 孩子無法抗拒大人所給予的一切,如果您無法控制您的孩子,
: 恭喜你,妳手上交流的是一個很強悍的靈魂。
我們應該發展的是孩子自控的技巧,而不是去控制他,也不應該是放任,
畢竟孩子生存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社會的規範需要去適應,
他們也希望自己可以與這個粗糙的世界和平共處,
正如同教導其他一般的孩子,不只自由發展自己的優勢,
也需要適度的收回一些自我,好與他人合作與相處一般,這其中並無矛盾。
--
茶漬已冷
有風微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3.21
※ 編輯: senza 來自: 61.62.3.21 (05/31 11:45)
推 roe:大推...
推 garson:不要以個人經歷來推論全部的人..
推 youngmian:樓上的,你也不能保證你不是
推 senza:你的立場已有所偏頗,中性的言詞看來會被你誤解
----------------------------------------------------------------------
作者: lemonsherbet (檸檬雪寶)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Thu Jun 2 01:07:28 2005
※ 引述《youngmian (放手)》之銘言:
: 謝謝您的來信
: 『知道自己為什麼很過動』這個問題,我必須要用一個反向的方式來回答。
: 你有注意到我們教育環境中的情形嗎?
: 從幼稚園開始,『秩序』&『規律』就是師長、父母...整個環境所塑造出來
: 的『規範』,這個規範是為了整體性的『好帶』,由各類的人所製造出來的
: 『比較乖』的孩子,比較好帶....各種理由,因而抑制孩子活動的本能,
: 每當他們專心的處在自己的遊戲當中,大人就會要求『專心看黑板』
: 事實上干擾的人是誰?是那個成人。
: 當大人無法提供孩子本質上喜愛的對象去教學,抑制孩子活動的本能,
: 然後將本質比較敏感、會去抗爭指令的孩子,冠以『過動症』,
: 這就是我在說的暴力。
看了你的回答,我很有感覺,因為最近在看一本書
書名是"心智地圖",天下出版,作者是一為小兒科教授..對人的腦神經運作頗有研究...
這本書的內容提到了每個孩子的心智運作很不一樣,
有時候他們的心智運作方式,無法符合成人的期待,而遭受了許多挫折....
其中的第三章就是在討論人類的注意力掌控系統..有興趣的老師可以看看...
除了教育的專業知識,其實老師們如果對腦神經的運作有更多的認識,
相信一定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所以推薦給大家喔~
以下文章轉貼自http://myurl.com.tw/d86d 是本書第一章的部分內容
我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小兒科醫生,希望能幫助所有的孩子獲得成功。這些年來,我曾在各
類型的機構中工作,眼見一群群絕望的孩子掙扎向上,卻一路跌跌撞撞。這些孩子不但讓
師長、家人失望,個人的自信心也蕩然無存。成為眾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當然苦不堪言,
於是我深切體認到,協助這些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應該像治療氣喘和中耳炎一樣,同樣隸
屬於小兒科的醫療範圍。
那些看似無法操控內在心智以符合外界期待的孩子,會對自己全無信心;而父母在面對子
女的閱讀障礙、缺乏社交能力,或是上課無法專心等難題時,更是手足無措、夜不成眠。
至於為人師表者,在眼見學生不明就裡地退步時,則難免會感到憤怒,卻又深覺無能為力
。
許多孩子就是這樣無辜受難,為個人與生俱來的獨特心智冤枉付出許多代價。他們的大腦
生來無法應付周遭各式期待,對於諸如拼字正確、筆跡清楚、閱讀迅速、工作有效率,以
及心算乘法之類的要求,完全無法配合。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後,通常都有機會充分展現大
腦的專長;偏偏在幼年時期卻被要求面面俱到。我實在不忍看到這些幼童在生命初期就飽
嘗失敗之苦,於是下定決心,全力協助這些孩子與他們的父母、老師。這些用心良苦的人
,也是被孩子特殊大腦神經線路困住的無辜受害者。
無數個夜晚,聽完許多孩子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備感屈辱的悲哀故事後,我身心俱疲地開車
返家,整個人像被掏空了似的,充滿沮喪無奈。他們當中有的人被強行貼上諸如注意力缺
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或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 LD)等
標籤,從此淪為脫軌或適應不良的問題兒童;有些人則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被施以藥物
治療,企圖藉用藥物安定、鎮靜或撫平其與眾不同的大腦活動。在痛苦掙扎的成長過程中
,許多人更進一步在以各類考試掛帥的現行社會中深受重創。對於他們的智能,完全用各
種考試成績來認定,而這些主宰他們未來命運的測驗分數並不能呈顯其真正的優勢、弱點
和教育需求。
面對這群自尊受盡踐踏的孩子,我不願意袖手旁觀。孩子被誤解、簡化、橫遭欺凌,或是
被不當指責已經很糟了;更令人憂心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貶抑。有個孩子曾經寫了封信告訴
我:「我什麼事都坐(做)不好,媽媽和老師總是罵我。我覺得我是班上最本(笨)的學
生,我這倍(輩)子都沒希望了。」沒有人應該在成長過程中如此自暴自棄,根據最新研
究顯示,人類大腦的學習管道生來就各不相同,人們大可不必再有這樣難堪的感受。
然而,諸如此類的情節在日常生活中可說俯拾即是。即使並非所有兒童都會因其大腦的運
作與所處環境需求無法配合而深受創傷,我們卻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遭遇無法符合外界期待
的窘境,因而感到沮喪與恐慌。這樣的遭遇無人得以倖免,相信你我都不難回憶起生命中
的某些時刻,曾經不只一次自認不如別人或一文不值。值得慶幸的是,絕大多數人遲早會
揮別往日的自卑陰影而重獲信心;然而,某些人卻一生一世無法跳脫失敗的魔咒。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這類悲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那些伴隨著「我們知道你一定能表現得
更好」、「只要他下定決心好好表現,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或是「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
」之類評語長大的孩子,心中到底做何感想?這類評斷似乎暗指這些孩子的苦難根本是咎
由自取的,完全因為怠惰以致荒廢課業。平心而論,這些孩子的確有能力表現得更好,只
不過,他們得在周遭成人的了解與引導之下,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父母與師長能對這樣的
孩子提供許多幫助,他們全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等待開發。在我全心投入研究適應不良兒
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支持我堅持不懈的最大動力,也正是這些孩子有待開發的豐富潛能
。只要我們明辨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長處,以及阻礙其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就能進一步提
供他們有效的幫助。
本書預備完成多項目標。在著手描述那些遍嘗敗績的孩子經歷各式掙扎與挫折的過程中,
我將闡明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經年累月必須面對的大腦挑戰。除此之外,這本書也企圖替
父母與老師指點迷津,讓他們能具體觀察孩子在求學時代的成長過程中所顯現的各項心智
功能,這些功能正是主宰孩子學業成就表現(或未來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此看來,
這本書對於一心一意渴望儘早探知孩子學習障礙和內在潛能的父母與教育者而言,實在是
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若是時光倒流數十年,這樣的書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市面上。最近幾
年,基於無數針對學習型態、腦部功能和教育失敗的實證研究,我們才有機會發展出各種
了解兒童心智的途徑。
我也希望藉著這本書拋磚引玉,使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體認到,許多不
同的年輕心智正等著我們理解與配合他們的學習需求,以及強化其天生優勢。唯有如此,
才能保全孩子的未來。
: 所以在一開始接觸這樣的孩子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作治療』
: 因為他們根本沒病,有病的是那些想"控制"的規範!
: (個人應該為社會而有所約束嗎?錯!事實上應該是社會要盡量去滿足個人。
: 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我並不想辯論。)
: 如果就方法上來說,我不作"治療",我作"引導"
: 身體想要狂魔亂舞,我就提供空間、音樂和尊重
: 當身體被滿足,就沒有所謂的過動。
: 『知道自己為什麼很過動』是一個屬於成人的問題,
: 您說對了一件事,孩子無法回答,因為他們只懂得作自己,
: 有病的是大人控制的慾望,而我們卻加給孩子『過動症』
: 如今我是成人,因而我可以作答,但我卻不能告訴妳為什麼,
: 我可以描述我的症狀,例如昨天:當保險業務員在解說保單的時候,
: 這麼枯燥的事,我必須手上有紙筆,一邊畫我的圖,一邊聽
: 而且還不一定聽的到,而大約半小時後,圖畫完啦而狀況依舊無聊
: ,我就讓自己出去跑步,留下老公和業務員,
: 我只對我活生生經驗過的事有興趣,這是ADHD?
※ 編輯: lemonsherbet 來自: 140.117.183.57 (06/02 01:12)
-----------------------------------------------------------------------
作者: youngmian (放手) 看板: teaching
標題: Re: [問題] 注意力不足
時間: Fri Jun 3 10:42:18 2005
謝謝你的鼓勵啊,感覺有暖回來了,哈
該位保險法老師是庭長法官
上課的過程不像傳統黑板、書本、老師講
他採用每組九人,分別扮演法官、辯護律師正方以及辯護律師反方(各三人)
上課前先發案例
下次上課就由三方九位同學輪流發言
有類似辯論
我就玩得還蠻開心
這只是其中一個方法
能讓上課的孩子玩得開心學到東西
有時候是互動激盪(可能比較適合大孩子)
有時候是身體的滾動
有時候是顏色和圖畫
我曾經帶過一個學生
他是那種一個國字罰寫500次之後隔天依舊記不住的
我用畫圖、或是為文字說故事的方法帶他
例如『沮喪』的沮
就是一邊心裡很幹一邊滿頭大汗(『且』長的像中指)
『喪』則是土地上插了十字架形成『土』
十字架旁有人張大了嘴巴哭--再加上兩個口
要挖土地把人放進土裡
所以下面的勾勾是像釘耙而不是衣服的衣
最後把『人』字放倒在土裡
就形成『喪』
藉由這樣的方式他一天可以記住20幾個字
而且記憶如同正常學習的學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98.27
※ 編輯: editors 來自: 219.68.98.27 (10/08 18:24)
sp_teach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