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背文章(背課文)有沒有什麼方法

看板study (讀書/學習)作者 (心靈大掃除)時間19年前 (2006/06/28 13:03),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a73126 (Jalen)》之銘言: : 段考得考默書....整篇課文得背下來(抽考) : 可是課文很長...要整篇背下極為困難... : 請教各位...有沒有什麼背書的好方法 本人也是中文系的 對於背書這方面頗有一點心得 在此跟你分享我的讀書方法吧^^ 背書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找個安靜又能不被打擾的地方 接下來 1.先將整篇課文「讀」過一遍:   記得要讀出聲音來唷 用口讀耳聽的方式大略對課文的節奏及用韻方式有印象   不建議一開始就用默讀的方式    默讀最好等到對課文已經有七八成的印象再進行會比較好  2.按照段落當作背書的進度:   每篇文章都會分段落 通常都是語氣或是文意轉折之處   起承轉合大致上會有一個明確的場景、意象    就像蓋房子一樣 一磚一瓦都有個別的意義存在    就以原PO的《琵琶行并序》來說   一開始在序文裡 白居易交代自己被貶以及在送客時偶聞長安琵琶女的琴聲   因為有感兩人身世同樣淒零 所以白居易寫下了《琵琶行》   整段序文是一個獨立的整體 第一個要背的便是這個整體   若是覺得這段有點長 那就再分幾小段來背    並順便找段落關鍵字(最好是自己容易記的) 以接續文章      例如A「元和十年......有京都聲。」→被貶、送客、聞琵琶聲     B「問其人......轉徙於江湖間。」→琵琶女自敘身世                 (學琴、嫁做商人婦、少時光采&今日淪落的對比) C「余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的感發、                                 寫琵琶行之故 3.背書要進兩步退一步:   假如說你已經背到段落三了 那請記得 要再回過頭去將段落一、二複習一次喔   這樣不僅可以將段落一、二的內容再加強一次 也可以將課文做初步的接續   很多人背書常常背完一段 藉下來要接哪一段就會猶豫或是忘了   那是因為當初在背書時 所著重的記憶都只停留在「一段」   至於段與段之間的接續卻往往被忽略    所以說為避免有背書但背不完整的困境 記得「進兩步退一步」的步驟喔 4.背完書後請試著再將整篇文章唸出來:   這是最後一步驟了 但在準備要自己下筆測試默書之前   試著將書本闔上 專心地對自己把剛剛你默的東西唸出來   一來是進行第三步驟「進兩步退一步」 二來是找出你的記憶空洞   當你發現自己哪邊特別記不起來或是忘記時    請記得再回去查課文 把空洞補起來   然後補完洞之後 請看著課文再讀一遍   這時你會發現唸課文的速度會變快 並且讀起來也比較流暢   因為腦子裡的記憶 促使你對課文接下來的每一個文字會有預備反應的動作   並且做這步驟請記得把字「印」到腦子裡 就是為了避免寫錯字啦或是背顛倒啦! 此外 有一個良心建議 那就是 千萬不要等到要考試前再來背啊! (老師在講 你有沒有在聽!?)XDD 如果只考一篇那就還能應付 要是考個兩三篇或是還要準備其他科目時就很吃力囉 而且當你正在想「喵的~這次怎麼要背這麼多?」「好多唷~背不完啦!」時 這時讀書的心情就會大打折扣 並且也沒動力背書了 早點準備對自己總會有好處的  當別人還在埋頭苦背時 你卻可以從容不迫地做加強預習的工作 :) 給你參考囉^^                                       -- 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閒則能讀書 閒則能遊名勝 閒則能交益友 閒則能飲酒 閒則能著書 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63.82 ※ 編輯: scusb05 來自: 220.139.63.82 (06/28 13:46) ※ 編輯: scusb05 來自: 220.139.63.82 (06/28 13:48) ※ 編輯: scusb05 來自: 220.139.63.82 (06/28 14:18)

06/28 14:29, , 1F
不錯~~ 同樣身為中文系 我同意 ^^
06/28 14:29, 1F

06/28 16:03, , 2F
你可以看看http://www.719.com.tw/
06/28 16:03, 2F

06/28 16:03, , 3F
記憶天使報新聞http://www.719.com.tw/3-1.wmv
06/28 16:03, 3F

06/28 23:34, , 4F
請不要打廣告好嗎??人家是很認真的求解~
06/28 23:34, 4F
shaoan:轉錄至看板 TA_AN 06/30 04:03

01/19 23:20, , 5F
有道理
01/19 23:20, 5F
文章代碼(AID): #14eWs8z9 (study)
文章代碼(AID): #14eWs8z9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