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笛卡爾思考方法規則

看板study (讀書/學習)作者 (我沒有暱稱)時間7年前 (2017/10/05 07:01), 7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笛卡爾思考方法規則   懷疑乃真理之母。對於投資哲學與方法的思考上,與對科學 或人生的其他思考必須同等的嚴謹與謙虛。   在追求真理與建立價值觀的過程,我們要避免讓自己變成毫 無人性的極端份子。在探討政治事務的時候,我們也要小心自己已經 變成了政治狂熱的偏執狂。在研究投資哲學與方法的時候,我們要避 免門戶之見,偏執一方,比如說基本面與技術面分析者長久以來勢同 水火的攻訐。   就如王蒙在「我的人生哲學」中說到的:「...許多價值觀念 也有可能成為偏執,成為主觀的一廂情願,成為排除異己的獨斷論, 成為邪教,成為恐怖法西斯主義。尤其不同的價值觀會成為互相爭鬥 的由頭……例如宗教戰爭,例如進行自殺式襲擊的恐怖分子。」   要怎樣才能避免自己變成偏執狂呢?而在避免的過程中,我 們會不會也變成了毫無堅持與沒有原則的人?或甚至變成虛無主義者 呢?   也許笛卡爾的「思考方法導論」可以提供我們一條路徑。方 法導論的目的,笛卡兒自述係「為正確地引導自己的理智和在科學中 尋求真理」。 方法的規則 規則一:自明律,即明和晰 絕不承認任何事物為真,除非我自明地認識它是如此,就是說小 心躲避速斷和成見,並在我的判斷中,不要含有任何多餘之物,除非 它是明顯地清晰地呈在我的精神面前,使我沒有質疑的機會。 規則二:分析律 將我要檢查的每一難題,儘可能分割成許多小部份,使我能順利 解決這些難題。 規則三:綜合律 順序引導我的思想,由最簡單,最容易的對象開始,一步一步上 升,好像登階拾梯一樣,直到最複雜的知識,同時對那些本來沒有先 後次序者,也假定它們有一次序。 規則四:枚舉律 最後,處處做一很周全的核算和很普遍的檢查,直到足以保證我 沒有遺落為止。   凡是未曾經過如此嚴密的思考程序,千萬別說你已經好好思 考過了,並準備離經叛道,作一些驚人之舉。   但是真理不是可以一蹴即幾的,有時必須花費幾十年或一生 的光陰去思考,然而人總要過活的,總不能等到想通了才開始過活吧, 所以笛卡兒提出了一個方法,叫做「暫時倫理」。 暫時倫理   當理智在判斷上陷於懸疑之時,為了使行動繼續,而自始不 放棄我能有的幸福生活,遂為自己擬定了一項暫時的倫理,它只由三、 四條格律組成。 (1)尊重習尚。 ...在被一般人同樣採納的許多意見當中,我只揀選那些更穩妥者, 一則因為那經常較容易實行,而且似乎也是比較好的--一切極端通 常是壞的;一則是假定我揀選錯了,如果我檢選了這一極端,而我應 隨從的卻是另一極端,則我離真道亦遠了一些。 (2)意志堅定。 盡我之所能,使我的行為,最堅定與最果決,而且連那最可疑的 意見,只要一旦決定採納它,應該有恆貫徹它,當它為最確實的意見 一般。這件事,我效法旅行者,當他在一森林中迷路時,他不應猶疑 不決,一會兒轉這邊,一會兒轉那邊,更不應該滯留在同一個地方, 而必須儘可能筆直的朝同一方向前進,即使開始時只是偶然地作了這 選擇,也不應當為了一個輕微的理由改變方向。因為按照這個方法, 若不能不偏不倚抵達他所希望的場所,最後,至少也達到了一個地方, 那裡似乎要比在森林中要好一些。 (3)改變自我。 常常努力克服自我,勝於克服命運;改變我的慾望,勝於改變世 界的秩序。   其中第一點「尊重習尚」就是,保持中庸之道,不要過於極 端,如果你還沒「頓悟」真理,那麼就先遵從古聖先賢所傳承的文化 或是宗教的智慧,這樣你比較不會因為極端的行為而鑄成大錯。   我認為要加上一點,如下: (4)尋找北極星。 在森林迷路時,最好的方法就如前面所述的,堅持一個方向。但 是,隨時要尋找北極星、溪水之類的線索,而且一旦發現,要立刻改 變原來錯誤的方向。 這個衍伸出來的就是,謙虛與自省,承認自己有錯誤的可能,隨 時檢討反省,多方聽取不同的意見,如果仍然不夠明晰,就堅持原來 的看法,反之則立刻承認自己的錯誤。 同時,也衍伸出一個道理,要多學習,你的知識越豐富,能做為 指引的線索就越多。   以上是我認為在追求真理與建立價值觀的過程中應該有的「 思考方法」。遵從這個方法,也許仍不足以獲得真理,但肯定可以得 到一種東西,那就是:謙遜。 附上一個很有趣談論笛卡爾的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255016271.A.148.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8.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M.1507158104.A.BE8.html ※ 編輯: chessjim (111.255.18.20), 10/05/2017 07:03:40
文章代碼(AID): #1PrMXOle (study)
文章代碼(AID): #1PrMXOl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