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請問CS在英國和美國的就業?

看板studyabroad (留學)作者 (oxymoron)時間1月前 (2025/08/19 11:34), 1月前編輯推噓7(7012)
留言19則, 10人參與, 4周前最新討論串1/1
目前家人在英國讀大學 當初他是因為跳級申請 好像美國限制比較多 所以去英國 想要說服他研究所到美國就讀 因為之後就業美國比英國多 但他似乎已經適應英國的學校 可以申請直升 大學+研究所可以4年畢業 再者英國就讀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他覺得學校排名也不差 他之前在美國住過幾年 讀過小學 對美國也不陌生 我覺得讀美國研究所 之後在美國就業也方便 但不確定CS在美國是否比英國就業方便? 還是現在美國也是不容易留下來就業了? thanks!! -- Life is not the amount of breaths you take; it's the moments that take your breath awa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44.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755574499.A.4B6.html

08/20 20:51, 1月前 , 1F
CS目前非常不好 之前幾年刷題浪潮湧入一堆人飽和了
08/20 20:51, 1F
什麼是刷題浪潮? 我以為AI浪潮 蠻多軟體公司股價創新高的 CS應該很好找工作

08/20 21:01, 1月前 , 2F
上兩篇的作者才有分享到他對就業市場的觀察
08/20 21:01, 2F
好的

08/20 21:01, 1月前 , 3F
我在學校的觀察是讀CS除了有身分的人外最後都回去了
08/20 21:01, 3F
我看美國新聞 蠻多美國人讀CS 也是找不到工作 ※ 編輯: aphisia (49.218.139.242 臺灣), 08/21/2025 13:01:09 ※ 編輯: aphisia (101.10.4.224 臺灣), 08/23/2025 19:15:56

08/25 20:46, 1月前 , 4F
CS還是算好找(至少完封mba那種科系),只是之前疫情大徵才
08/25 20:46, 4F

08/25 20:46, 1月前 , 5F
把大家給慣壞了。
08/25 20:46, 5F

08/25 20:47, 1月前 , 6F
以前cs幾近95%能找到工作(留學生身份),海放其他科系(如
08/25 20:47, 6F

08/25 20:47, 1月前 , 7F
mba至多30%)。現在差不多是40% vs 其他科系的15%吧
08/25 20:47, 7F
原來是這樣 是因川普?還是工作機會飽和? ※ 編輯: aphisia (49.216.40.168 臺灣), 08/26/2025 19:37:12

08/28 22:38, 1月前 , 8F
現在電機比CS好找吧
08/28 22:38, 8F

08/28 22:38, 1月前 , 9F
這一年聽到的去NV的比找到CS工作的還多
08/28 22:38, 9F
他是考慮碩班讀電機 ※ 編輯: aphisia (49.216.129.237 臺灣), 08/29/2025 18:06:59

09/01 20:00, 1月前 , 10F
CS現在沒有40% 能有10%就偷笑了
09/01 20:00, 10F

09/02 12:31, 1月前 , 11F
CS大概20%
09/02 12:31, 11F

09/04 17:10, 1月前 , 12F
美國軟體業不是一直裁員嗎?
09/04 17:10, 12F

09/06 05:28, 1月前 , 13F
有那麼慘嗎 觀察至少50%能留 (STEM )
09/06 05:28, 13F

09/06 07:25, 1月前 , 14F
推P大 是疫情那幾年的市場導致大家體感不好找 但身
09/06 07:25, 14F

09/06 07:25, 1月前 , 15F
邊就算沒身分的想要留美還是留得下來
09/06 07:25, 15F

09/07 17:45, 1月前 , 16F
沒身分要怎麼留?
09/07 17:45, 16F

09/15 01:13, 4周前 , 17F
新規定出來對國際生更不友善
09/15 01:13, 17F

09/15 01:18, 4周前 , 18F
F1改四年要重簽 研究生不能換專業 只能往上讀 還有畢業後
09/15 01:18, 18F

09/15 01:18, 4周前 , 19F
寬限期縮短成30天
09/15 01:18, 19F
文章代碼(AID): #1ee_3ZIs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ee_3ZIs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