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成會中標準成本制的差異分配

看板Accounting (會計)作者 (???)時間16年前 (2009/01/22 15: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題目如下: 標準成本、X7年之各項成本差異及存貨變動情形等如下 標準成本:原料($10*2磅) $ 20 人工($80*1人工小時) 80 製造費用($20*5機器小時) 100 ─── 單位標準成本 $200 本期購料:21,000磅,每磅購價$11 原料存貨:期初無存貨,期末500磅 在製品存貨:期初1,000單位,原料全數投入,加工40% 期末2,000單位,原料全數投入,加工50% 製成品存貨:期初1,000單位,期末2,000單位 本期開工:10,000單位 本期完工:9,000單位 本期銷貨:8,000單位,每單位售價$320 成本差異:購料價格差異$21,000(不利) 原料數量差異$5,000(不利) 人工工資率差異$16,800(有利) 人工效率差異$15,600(不利) 製造費用能量差異$24,000(不利) 製造費用效率差異$2,400(不利) 製造費用費用差異$12,000(有利) 營業費用:$300,000 問題是要求上述的成本差異按適當比例分攤至各項存貨及銷貨成本 我的疑問在於,高點徐錦華在這部分的做法,和林蕙真書上的做法不太一樣 不知道該用哪種才正確?舉其中一項人工成本差異的分配來說 高點徐錦華的做法:(以成本或約當數量比例分配) 人工總差異=$(16,800)+$15,600=$(1,200) →在製品 2,000*50%= 1,000 1/10 $(120) 製成品 2,000*100%= 2,000 2/10 $(240) 銷貨成本 8,000-1,000= 7,000 7/10 $(840) (因有期初製成品,差異只分配給本期完工且出售者) 但是林蕙真書上的做法卻差異頗大的 她是先計算分配及約當產量 期初在製品 1,000*60%= 600 本期開工且完工 8,000*100%= 8,000 期末在製品 2,000*50%= 1,000 ─── 本期約當產量 9,600 約當產量之分配 在製品 1,000 製成品 2,000 銷貨成本 6,600 ─── 9,600 人工成本之分攤: 在製品 10/96 $(125) 製成品 20/96 $(250) 銷貨成本 66/96 $(825) 兩法的結果顯有不同,而且像其他的購料價差分攤,做法也不一樣 徐錦華是先將購料價差分配到原料存貨以及用料價差 再將用料價差一樣依照成本或約當數量比例分配給在製品、製成品、銷貨成本 但是林蕙真的書上一樣都先算約當產量,然後用實際用(存)量的比例去分配 不知道有沒有版友可以指教一下,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才是正確的? 譬如會計師考試應該用哪一種方法?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66.215 ※ 編輯: wowasker 來自: 61.229.166.215 (01/22 15:58) ※ 編輯: wowasker 來自: 61.229.166.215 (01/22 15:59)
文章代碼(AID): #19U2O3jP (Accounting)
文章代碼(AID): #19U2O3jP (Accou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