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高教拚升等 亞洲球后踩學倫紅線]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15小時前 (2025/07/17 10:57), 編輯推噓6(609)
留言15則, 5人參與, 6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新聞幕後》高教拚升等 亞洲球后踩學倫紅線 04:102025/07/17 中國時報 李弘斌 、新聞幕後 曾是台灣女足旅外先驅者,以當家球星之姿率領木蘭隊在1991年首屆女足世界盃打入8強 ,「亞洲球后」周台英即使放到今日,仍是台灣女足無可爭議的第一人。但這位成就輝煌 的運動員在掛靴後轉戰教職,這次卻因抽血風暴遭停聘,純競技背景的教練如何在現今的 高教環境立足,也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現年61歲的周台英,早在1980年印度亞洲盃上演中華隊處女秀,以未滿17歲之齡貢獻5球 ,獲頒最佳球員也助中華隊衛冕成功,隨即成為木蘭女足的看板球星,在1980年代後期先 後加入西德、日本俱樂部,都曾幫助所屬球隊奪冠,寫下傳奇。 掛靴後周台英回母校台灣師大任教,也率領師大女足9度稱霸大專聯賽,成績十分出色, 卻在這次的抽血風波深陷校園霸凌、學術倫理等爭議。本案除了行政調查,也已進入司法 程序,但師大女足球員要配合各種研究檢測,確實早已行之有年。只是相對於早期的體能 檢測,近年如抽血的侵入性檢測更容易踩到學倫紅線,處理不當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足壇人士指出,現在高教的問題就是大家都拚「升等」與「計畫經費」,對於純競技背景 的教練十分困難。因此搭配其他教授的研究計畫,提供麾下運動員當受試者,成為要在大 專環境生存的一種生態。 而當所有大學老師都以「升等」與「爭取計畫經費」為目標,壓力最終卻落在這些頂尖競 技運動選手身上,因為他們就是最好的研究對象及參與者。在這樣的環境趨勢下,如何有 更符合現況的辦法,可讓選手、老師、運動科學的研究,真的要集思廣益。 當然,教練把球隊、球員當成「自己的」傳統觀念,早已不合時宜,即使有學術升等壓力 ,作為師長要讓運動員接受測驗,絕對要尊重其意願並清楚告知權利義務。而以本案來看 ,要連續14天各抽3次血的血汗方式,愛護自己的學生,本該在教練端就踩下煞車才是。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717000492-260114?chdt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752721054.A.639.html

07/17 11:35, 15小時前 , 1F
該給的錢給,該聘的醫事人員聘不就沒事了,與升等壓力何
07/17 11:35, 1F

07/17 11:35, 15小時前 , 2F
07/17 11:35, 2F

07/17 12:02, 14小時前 , 3F
貪污犯:因為房價高 所以貪污
07/17 12:02, 3F

07/17 12:39, 14小時前 , 4F
抽一管血給5千元補貼購買營養品,抽血之前事先說明及
07/17 12:39, 4F

07/17 12:39, 14小時前 , 5F
簽具同意書,這樣會很困難嗎?假設100萬就足以補貼抽
07/17 12:39, 5F

07/17 12:39, 14小時前 , 6F
取200管血液,有人逼主事者威脅恐嚇學生嗎?幾千萬的
07/17 12:39, 6F

07/17 12:39, 14小時前 , 7F
研究,有任何一塊錢支付提供血液的運動員嗎?醫院捐
07/17 12:39, 7F

07/17 12:39, 14小時前 , 8F
血車至少還會給捐血者牛奶麵包或全聯禮券,幾千萬的
07/17 12:39, 8F

07/17 12:39, 14小時前 , 9F
研究怎麼好意思?
07/17 12:39, 9F

07/17 15:33, 11小時前 , 10F
將心比心,自己的家人被這樣抽血不會心疼嗎?
07/17 15:33, 10F

07/17 15:34, 11小時前 , 11F
事前說明清楚,請專業醫事人員抽血,事後給予關心和補貼
07/17 15:34, 11F

07/17 15:35, 11小時前 , 12F
這樣照規矩來就沒這麼嚴重了。
07/17 15:35, 12F

07/17 16:23, 10小時前 , 13F
有沒有相關領域學者可以分享一下計畫抽血的行情?
07/17 16:23, 13F

07/17 19:56, 6小時前 , 14F
非醫事人員執行抽血醫療行為,違反《醫師法》第28條
07/17 19:56, 14F

07/17 19:56, 6小時前 , 15F
密醫罪及《人體研究法》。
07/17 19:56, 15F
文章代碼(AID): #1eU6QUOv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eU6QUOv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