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談廢墟佔領文化與流逝的空間
在下一個廢墟──談廢墟佔領文化與流逝的空間
走在台北街頭偶爾可見廢棄屋舍,也許是公家機關或私人單位的閒置財產,正等待財團將
之夷為平地,再次新建為更具商業價值的高樓。然而,即使在如今看來是蚊蟲、流浪者聚
集的廢墟場域,卻承載著過去生活的軌跡,許多廢墟建築甚至是極具歷史意義的所在。
佔屋運動(squatting)在國外其實已行之有年,2006年台北小南門一帶也曾發展出一場小
規模佔屋行動。究竟佔屋運動背後的文化意義為何?而那些廢棄建築的背後,又隱藏著怎
樣的故事與美學?
閱讀現場 週四 佔領廢墟
講座時間:8:00pm-9:00pm
講座地點:3F Mini Forum
活動方式:免費入場,歡迎參加
誠品信義書店部落格:http://blog.eslite.com/xinyi_books
12.18廢墟與建築/徐明松(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建築評論、策展人)
廢墟令人感傷時間的流逝,散發出哀悼,因而是片斷,對無法復原完整的鄉愁。流動在廢
墟裡的時間,由於觀者的想像與介入,經常懸置而重疊。
12.25廢墟、殘物、文學/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所所長)
廢墟能讓我們見到什麼呢?
是一種初生現象裡見不到、只能藉著死寂而得感知的永恆性。
因為時間感的消失,賦予空間某種難以描述的恆久的沈重感,是那種在嬰兒臉上見不到、
只能在老人臉上見到的生命重量。
而這往往就是文學的源處。
延伸閱讀:
《廢墟本》作者│中田薰,攝影│中筋純,出版│麥田出版社
觀看廢墟可以是恐怖的、感嘆的、刺激冒險的、美學的。對很多人而言,廢墟象徵著老舊
頹圮,與被時間遺忘的哀傷氣息。但有沒有可能,這些比被社會遺棄的「無用」之地,是
另一個難以複製的異想空間,一座樂園。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廢墟,看似荒涼破敗的所在,
也可以成為豐厚華麗的風景。
《恍惚》作者│阮慶岳,出版│木馬文化
《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作者│徐明松,出版│木馬文化
《一起活在牆上!》作者│Bbrother,出版│原點出版社
《廢島:台灣離島廢墟浪遊》作者│姚瑞中,出版│田園城市
講師部落格:Revolute Every Min of Your Lif (Em Black):
http://emblack.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8.118.23.100
推
12/17 19:37, , 1F
12/17 19:37, 1F
推
12/17 23:33, , 2F
12/17 23:33, 2F
推
12/18 20:34, , 3F
12/18 20:34, 3F
推
12/20 14:41, , 4F
12/20 14:41, 4F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