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Sillicon Intelligent Property (SIP)在建築?
若抽離了基地條件,不去對每個地方獨特的物理環境、都市脈絡...等條件回應
這樣的東西不叫做「建築(Architecture)」,我們稱之為「建物(Building)」
既然不是建築,就沒有建築的美學可以討論
建築的美學也非指「美觀」
建築設計的難題,從來不是在外形美不美觀上
而是在盡量滿足安全、機能、法規...等要求下,對基地與建築本身的特殊議題
(特殊的功能、概念...)以材料、構造方式、形式...等方法
作出獨一無二的回應,且你的企圖,要能讓人感受到
因此,一棟建築,可能奇醜無比,可能非常難用,但是符合建築的美感
反過來說,大量複製的住宅,比較類似工業產品的概念,該要以產品的標準來評量
必須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美觀的、機能合理的、通用性高的(甚至世界通用)
最重要的一點,必須被安置在條件極為相似的基地中,否則是難以運作的
例如美國郊區的住宅,或將規劃中的新市鎮,基地都預先畫分成相似的條件
即使一切可行,這種的作法仍然逃不了要面對的一個質問:
此一空間或地方的「自明性」在哪?
大量複製以降低造價的住宅,我們身邊有很多,所有的集合住宅都是,但還是得依基地的不同
對通風、採光、動線、法規要求等差異微調,真正有標準圖的只有農舍吧
畢竟比起都市的多樣性,農村的地景(如果不亂搞的話)還是較為單一、均質
另外,台灣房價高漲也不是因為設計費、造價多高(其實都偏低的離譜)
而是土地價格太高,就算壓低造價,對房價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此
至於其餘的想像,則是根本站在一個錯誤的立足點上
倒是許多小設計疊加的概念,其實跟「模式語言(the Pattern Language)」一樣
不妨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62.34
推
11/30 04:54, , 1F
11/30 04:54, 1F
推
11/30 14:25, , 2F
11/30 14:25, 2F
推
11/30 17:32, , 3F
11/30 17:32, 3F
→
11/30 17:33, , 4F
11/30 17:33, 4F
推
11/30 17:54, , 5F
11/30 17:54, 5F
推
12/01 09:53, , 6F
12/01 09:53, 6F
→
12/01 09:54, , 7F
12/01 09:54, 7F
→
12/01 09:54, , 8F
12/01 09:54, 8F
→
12/01 09:56, , 9F
12/01 09:56, 9F
→
12/01 09:57, , 10F
12/01 09:57, 10F
→
12/01 09:58, , 11F
12/01 09:58, 11F
→
12/01 09:58, , 12F
12/01 09:58, 12F
→
12/01 09:59, , 13F
12/01 09:59, 13F
推
12/01 10:06, , 14F
12/01 10:06, 14F
→
12/01 10:07, , 15F
12/01 10:07, 15F
→
12/01 10:08, , 16F
12/01 10:08, 16F
→
12/01 10:08, , 17F
12/01 10:08, 17F
→
12/01 10:09, , 18F
12/01 10:09, 18F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26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