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Sillicon Intelligent Property (SIP)在建築?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 (...)時間15年前 (2009/11/30 04:10), 編輯推噓6(6012)
留言1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若抽離了基地條件,不去對每個地方獨特的物理環境、都市脈絡...等條件回應 這樣的東西不叫做「建築(Architecture)」,我們稱之為「建物(Building)」 既然不是建築,就沒有建築的美學可以討論 建築的美學也非指「美觀」 建築設計的難題,從來不是在外形美不美觀上 而是在盡量滿足安全、機能、法規...等要求下,對基地與建築本身的特殊議題 (特殊的功能、概念...)以材料、構造方式、形式...等方法 作出獨一無二的回應,且你的企圖,要能讓人感受到 因此,一棟建築,可能奇醜無比,可能非常難用,但是符合建築的美感 反過來說,大量複製的住宅,比較類似工業產品的概念,該要以產品的標準來評量 必須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美觀的、機能合理的、通用性高的(甚至世界通用) 最重要的一點,必須被安置在條件極為相似的基地中,否則是難以運作的 例如美國郊區的住宅,或將規劃中的新市鎮,基地都預先畫分成相似的條件 即使一切可行,這種的作法仍然逃不了要面對的一個質問: 此一空間或地方的「自明性」在哪? 大量複製以降低造價的住宅,我們身邊有很多,所有的集合住宅都是,但還是得依基地的不同 對通風、採光、動線、法規要求等差異微調,真正有標準圖的只有農舍吧 畢竟比起都市的多樣性,農村的地景(如果不亂搞的話)還是較為單一、均質 另外,台灣房價高漲也不是因為設計費、造價多高(其實都偏低的離譜) 而是土地價格太高,就算壓低造價,對房價的影響還是微乎其微,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此 至於其餘的想像,則是根本站在一個錯誤的立足點上 倒是許多小設計疊加的概念,其實跟「模式語言(the Pattern Language)」一樣 不妨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62.34

11/30 04:54, , 1F
小設計疊加的概念是否可透過模組化設計來實現?
11/30 04:54, 1F

11/30 14:25, , 2F
我喜歡你對建築美學的定義
11/30 14:25, 2F

11/30 17:32, , 3F
其實類似構想以前的黑川紀章或是archigram已經提出
11/30 17:32, 3F

11/30 17:33, , 4F
解決辦法了啊 只是沒人鳥他們..
11/30 17:33, 4F

11/30 17:54, , 5F
那有sip的概念嗎? 比較像是太空時代建築物
11/30 17:54, 5F

12/01 09:53, , 6F
房屋模組化的概念早在19世紀~20世紀初就出來囉
12/01 09:53, 6F

12/01 09:54, , 7F
當時就已經有所謂的"目錄"讓使用者去挑選自己想要的
12/01 09:54, 7F

12/01 09:54, , 8F
房屋樣式/材料/設計了
12/01 09:54, 8F

12/01 09:56, , 9F
而到了60年代也才真的實現把整個居住空間單一模組化
12/01 09:56, 9F

12/01 09:57, , 10F
所謂的膠囊建築. IC設計流程基本上已經是工業革命
12/01 09:57, 10F

12/01 09:58, , 11F
發展了近一世紀才逐漸成熟的產物了
12/01 09:58, 11F

12/01 09:58, , 12F
就建築來說 概念/構想/技術早就都具備了
12/01 09:58, 12F

12/01 09:59, , 13F
只是人類的生活方式跟整個社會的發展還沒趕上來
12/01 09:59, 13F

12/01 10:06, , 14F
日本代謝派跟archigram他們的東西只是看起來科幻而已
12/01 10:06, 14F

12/01 10:07, , 15F
跟"太空時代建築"其實沒什麼關係..
12/01 10:07, 15F

12/01 10:08, , 16F
Norman Foster現在在設計的太空站才比較像是所謂的
12/01 10:08, 16F

12/01 10:08, , 17F
太空時代建築,而原廣司也曾經跟美國NASA合作過
12/01 10:08, 17F

12/01 10:09, , 18F
研究建築還有人類在太空中居住的可能性
12/01 10:09, 18F
文章代碼(AID): #1B4jL56P (Architecture)
文章代碼(AID): #1B4jL56P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