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灣建築獎得獎感言-團紀彥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 (chunliz)時間13年前 (2011/12/22 13:30),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向山行政中心獲得今年台灣建築獎的肯定個人感到十分光榮。本計畫的出發點是為了 復興九二一地震災區,而於2003年時以《地景系列》為主題辦理的國際競圖作品。不破壞 美麗的景色與環境來建造建築物,對於21世紀的人類而言是重大的課題,也是作為建築家 的重要責任。   20世紀起,是所謂“近代建築”的新的建築美學登場,使世界上的建築景觀產生了改 頭換面的大變化的時代。大都市中高樓大廈林立,工廠大量出現的同時,人口增加並短時 間內集中到都市裏來。傳統的建築樣式一掃而空,以理性主義追求機能性思考呈現出平屋 頂、箱盒造型,由鐵、玻璃與混凝土所建造的現代主義建築取代了傳統的建築。這也正是 20世紀被稱作建築的世紀的原因。   同時另一方面,也以清除貧民窟和近代化之名,將具有歷史性文化價值的傳統街道持 續地拆除。或以新市鎮造鎮的名義,在各處的山坡地進行開發,而破壞了自然的環境。以 這樣的結果來看,20世紀的高度發展也可以說是建立在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犧牲之上, 也因此建築界認知到在幫助自然環境及傳統性街道再生的方法的重要性而重新思考方向。 我們必須了解到:對於環境與文化,建築是這樣具備破壞與創造的效果的一把雙刃劍。   日月潭,是台灣可以向世界誇耀的美麗的湖泊。原本雖是為了發電的用途而建設的人 工湖泊,因潭水和空氣的溫差,在清晨產生無比美麗的朝霧美景,其風景具備了“東洋性 的品格”。向山行政中心的建築設計,在不損及日月潭的景觀之外,更加提升其可看性為 主要目標。最初看到國際競圖的主題時感覺到的是,要設計的建築必須杜絕20世紀建築物 對於自然環境產生的破壞,並在這樣反省的基礎上,並引入新的美學觀才能夠成立。   本建築物,既可作為建物使用之外,同時也具有地形景觀的特徵所設計。周邊的地景 本身也極為美麗,面對潭水的一面,環抱基地左右兩邊小山丘的稜線向下延伸形成內灣。 因此,由基地望向日月潭的景色固然不及對岸的涵碧半島上的能夠180度將潭面景色收入 視野的條件,反而具有神秘性及寧靜的特質。沒有任何基地條件的條件是完美的,必定具 有各自隱藏有待開發的特性。以本計畫而言,就是針對基地具有的個性,將其發揮出來並 與周圍景觀間相互調和,提供看見日月潭更加美麗的視點,也可以說是利用建築的量體, 讓地形條件更加顯著的修景計畫。   為了不將建築物在基礎工程發生的土壤帶到基地外,將土方加到量體上,並就建築物 量體分節為管理處棟、遊客中心棟兩個地形狀的量塊。進入建築物的序列,為強調由基地 朝向潭面穿透的方向性,將遊客引入基地的內部,穿過34米的兩處空跨望向潭面。另外, 為了將遠方的潭面水景連結到內部,在建築物靠水面側規劃了鏡面水池,增幅了風景的豐 富性。周邊山脈的風景與和緩的稜線重合,建築物的立面也與自然的斜線群相互連動。像 這樣藉由半地形・半地景用以“突顯”的修景計畫,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互共鳴的同時, 也是為了提升日月潭風景的品質。   然而本建築物建設的數年之間,日月潭的風景很遺憾地不斷在惡化當中。破壞美麗的 風景只是一瞬間,然而一旦失去的風景要再恢復,恐怕要再花費百年的時光。希望藉由本 計畫,能夠對於今後日月潭的風景的提升有指標性的作用。 2011/12/9 團紀彥於東京事務所 http://www.archifield.net/vb/showthread.php?t=9943 -- 洪爺伊莉走透透,激突後宮逍遙遊 若是無法艾當落,台泥攪拌便當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84.2

12/28 01:42, , 1F
觀光局:遊客需求擺首位
12/28 01:42, 1F
文章代碼(AID): #1Eyi2D68 (Architecture)
文章代碼(AID): #1Eyi2D68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