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會挽留家長嗎……Q~Q

看板CS_TEACHER (補教老師)作者 (計畫之外。)時間9年前 (2016/10/02 18:10), 編輯推噓8(8014)
留言2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剛接國小的課輔老師一個月,以前只有過一對一的家教經驗 有個學生媽媽上週五跟我說,10/3不用接他小孩了…… 也就是說十月後不來上課了 我當下沒有繼續問原因,但知道是因為他常常評量卷沒寫(補充教材) 或有時作業沒寫完 家長大概認為是因為我管不動小孩,或不夠注意她孩子…… 所以我當場只回答家長“好~” 但事實是10幾個學生中,我花滿多時間在教她小孩數學…… 並不是說都不管她孩子 只是沒注意他作業/評量的完成度(或者太相信他回家會寫 = =) 讓家長覺得我這老師沒盡責…… 可能我在溝通這方面本來就弱,不會多為自己解釋 =__= 這種情形……是不是其他老師都會做挽留的動作阿?…… 但內心其實滿高興不用再見到他們母子的 =.= 媽媽來接兒子下課時常跟其他還沒要下課的同學聊天 自己帶動氣氛結果後來還跟主任那反映我管不住 也沒發現自己就是那亂源(我本來不好意思阻止家長後來有當場制止學生聊天了) 然後兒子利用零食要其他同學幫他做事,根本是僕人 平常逮到機會也會欺負其他同學,然後裝乖裝笑臉(變臉超快) 或跟其他班的惹事,也都想把事鬧大 跟家長打小報告,說同學怎樣啦~然後家長替他來罵同學~ 整個就是靠爸靠媽族的死屁孩("靠勢"那種) 當然我不會在小孩面前展露我這個結論 還是很認真、真誠的在教他 我自己個性,當然是很不屑這種小孩跟家長…… 但不能這麼做吧…… 大家有類似情形過嗎? 要多解釋做挽留嗎……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220.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S_TEACHER/M.1475403052.A.FE2.html

10/02 18:45, , 1F
老師的責任就是從怪獸中拯救天真的小孩
10/02 18:45, 1F

10/02 18:45, , 2F
並且從怪獸中得到寶藏
10/02 18:45, 2F

10/02 18:46, , 3F
跟打電動有87%像
10/02 18:46, 3F

10/02 19:11, , 4F
謝謝提醒!不過我現在自我>角色(老師) 天阿…Orz
10/02 19:11, 4F

10/02 19:26, , 5F
而且覺得家長不信任的態度讓我不想多說什麼 -__-||
10/02 19:26, 5F

10/02 19:41, , 6F
既然你不愛那樣的家長,只要你覺得已有盡到該做的事,基本
10/02 19:41, 6F

10/02 19:41, , 7F
上我會建議不用留啊
10/02 19:41, 7F

10/02 19:50, , 8F
可是主任那邊在乎衣食父母啊…一定覺得是我的錯…… +__+
10/02 19:50, 8F

10/02 19:51, , 9F
我知道家長在哪做生意,在想等等要不要過去找他們聊 囧rz
10/02 19:51, 9F

10/02 20:47, , 10F
ps.那個家長來罵其他同學,是我未接任前發生的事
10/02 20:47, 10F

10/02 21:41, , 11F
不建議冒然跑去做生意的地方找家長,想說的用電話溝通就好
10/02 21:41, 11F

10/02 21:41, , 12F
10/02 21:41, 12F

10/02 21:49, , 13F
謝謝!我剛繞去看發現她們客人三四桌,就沒過去了…
10/02 21:49, 13F

10/02 22:11, , 14F
簡單講 來不及了
10/02 22:11, 14F

10/03 01:10, , 15F
別挽留
10/03 01:10, 15F

10/03 12:55, , 16F
不必那麼自責,你盡力了
10/03 12:55, 16F

10/03 19:53, , 17F
怪獸不如不要留,帶動不好的風氣反而麻煩,不如花精
10/03 19:53, 17F

10/03 19:53, , 18F
力在更好的孩子上
10/03 19:53, 18F

10/03 22:33, , 19F
劣幣驅逐良幣.........
10/03 22:33, 19F

10/03 22:39, , 20F
謝謝大家安慰!QQ 後來聽同事意見後又打電話給家長了,
10/03 22:39, 20F

10/03 22:40, , 21F
不過家長沒有聽的意願很不給面子||反而主任那邊比想像中的
10/03 22:40, 21F

10/03 22:42, , 22F
不恐怖= =|| 謝謝大家,果然版上的都還保有自我!!!
10/03 22:42, 22F
文章代碼(AID): #1NyDqi_Y (CS_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NyDqi_Y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