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RC考題的答法

看板Civil (土木)作者 (^^)時間16年前 (2009/09/27 16:48), 編輯推噓4(4014)
留言1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ayerhof (破釜沉舟)》之銘言: : 請問一下: : 最近在算有關鋼筋量的問題,總是要先判斷拉力側鋼筋或壓力側鋼筋降伏與否 : 蠻多書在求解之前都會先用平衡鋼筋量進行判斷,然而考試時若是真的也把判斷過程 : 寫進去的話,感覺一題當兩題在寫,請問大家在解題時都直接在考卷紙上寫判斷結果後的 : 答案嗎? : 先在這裡謝過囉^^ 兩派方式... 分析時 1.先檢核 平衡鋼筋量 還有 壓力筋降伏時最小拉力筋量 然後再依 鋼筋降伏模式 算出Mn 基本上這出現在 401-86a的流程表裡.. (而且早期一點.教授喜歡這套邏輯...ps因為可以自己寫簡易程式) 2.直接假設 拉力筋 壓力筋 降伏 算完Mn後 再檢核 與假設時狀況符不符 萬一有不符 再回頭改掉重算...(因為只改fy->fs 速度不會太慢) 這是因應 考試... 因為 普考 大部分都是 拉力筋 壓力筋 都降伏(所以沒事後檢核幾乎都會對) 高考 就賭賭看 基本上 雙筋梁分析就3種題型 a 拉降 壓降 b 拉不降 壓降 c 拉降 壓不降 所以高考時 事後檢核才比較重要 但是高考不喜歡考純矩型雙筋梁了... 近幾年幾乎都是變斷面的天下了... 所以 大部份書也不著墨在 平衡鋼筋量和壓力筋降伏時最小拉力筋量 尤其 318-02後 不事先判斷的作法比較多人用... 因為 真的變成一個題目當兩題解.... 設計時 就一個方式 判斷為雙筋設計時 拉力筋都設計為降伏... 再檢核壓力筋是否降服... -- 我從來沒討厭過記者,只是不喜歡一部份自稱記者的寄生蟲。我討厭的是那些對可能受到 政治力的事避而不提,而專寫會傷害一般市民的隱私及名譽的記者;更過分一點成為當權 者的利益代辯人的傢伙而已。         ~ 宇宙曆 797.1.26 楊威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91.2

09/27 17:51, , 1F
若要第二種假設法,根本不需要求完Mn再檢核鋼筋降伏
09/27 17:51, 1F

09/27 17:53, , 2F
狀況,求完中性軸深度後,馬上就可知鋼筋應變(力)了!
09/27 17:53, 2F

09/27 17:55, , 3F
若要用平衡鋼筋量和壓力筋降伏的最小拉力筋量判斷,
09/27 17:55, 3F

09/27 17:56, , 4F
通常我會先用後者先檢核壓力筋有沒有降服,若有的話
09/27 17:56, 4F

09/27 17:58, , 5F
才需要再用平衡鋼筋量檢核拉力筋降服與否 若無,因為
09/27 17:58, 5F

09/27 18:00, , 6F
拉壓力筋不太可能同時不降,所以"直接令"拉力筋降服!
09/27 18:00, 6F

09/27 18:03, , 7F
最後,設計時不只讓拉力筋降服,"應變還要超過.004"
09/27 18:03, 7F

09/27 19:50, , 8F
我以前都是用第2種算法,但只要壓力筋不降服,花的時間會比
09/27 19:50, 8F

09/27 19:51, , 9F
第1種算法更久..So,真的要看出題老師想不想整你XD~
09/27 19:51, 9F

09/27 20:17, , 10F
樓上果然是帥哥老師流派的!
09/27 20:17, 10F

09/27 20:17, , 11F
老師表示,在路上你只要跟他說"345",就知道是他學生了!
09/27 20:17, 11F

09/27 22:05, , 12F
所以345是指= =a
09/27 22:05, 12F

09/27 22:18, , 13F
0.003、0.004、0.005 安捏應該知道了吧?
09/27 22:18, 13F

10/01 01:13, , 14F
其實用1法也沒慢多少~~題目算得多了以後
10/01 01:13, 14F

10/01 01:14, , 15F
自然就能一次寫出函數字的式子
10/01 01:14, 15F

10/01 01:15, , 16F
剩下就是按計算機了
10/01 01:15, 16F

10/01 01:16, , 17F
我建議是要多學習如何能用那台兩光fx-82
10/01 01:16, 17F

10/01 01:17, , 18F
一次就按初複雜的式子~~可節省很多時間
10/01 01:17, 18F
文章代碼(AID): #1AloR7pb (Civi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AloR7pb (Ci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