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市售零食丙烯醯胺監測結果出爐/ 水果乾與海鮮類 含量最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27/today-life1.htm?Slots=Life
市售零食丙烯醯胺監測結果出爐/ 水果乾與海鮮類 含量最低
米類製品的丙烯醯胺含量第三低,國內有愈來愈多的米製點心出爐。(記者楊久瑩攝)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又到了春節採買年貨零嘴的旺季,選購果乾、海鮮,或米製品
等健康零食,或許可以避免吃進過多可能致癌的丙烯醯胺!
選健康零食 避免吃進可能致癌的丙烯醯胺
根據「食品保護期刊」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台灣首度大規模針對二百九十四樣市售零食
進行的丙烯醯胺成分監測,發現果乾、海鮮及傳統爆米香等米製品的丙烯醯胺含量最低,
台大食品科技所教授葉安義建議業者不妨多朝台灣特有海鮮、果乾、米等多研發,確保消
費者吃的安全。
衛署委託學者 針對294樣零食調查分析
衛生署過去曾針對洋芋片等高溫油炸類食品進行丙烯醯胺調查,這次則委託葉安義進行全
台最大規模「零食中的丙烯醯胺分布與可能的替代成分」調查,樣品包括國內二百九十四
種市售零食,有穀類、根莖類、海鮮、堅果、豆類和乾果等,利用氣相層析質譜法,分析
零食中的丙烯醯胺含量高低。
結果發現,馬鈴薯等根莖類零食的丙烯醯胺含量最高(每公斤四三五微克),但同樣是根
莖類零食則有差別,馬鈴薯的丙烯醯胺是芋頭的五倍;其次是穀類零食(每公斤二九九微
克),其中又以「含有馬鈴薯的綜合穀類」零食含量最高(每公斤一二九○微克),小麥
粉其次、米類零嘴含量則最低(每公斤二十五微克)。
在所有的零食類別中,以海鮮與乾果類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最低,每公斤都在二十五微克
以下;水果乾則是所有零嘴中最低的,每公斤只有九微克。
林杰樑建議 吃洋芋片一個月別超過2次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建議,喜愛吃洋芋片、油條等食物的消費者,一個月
最多不要超過二次,丙烯醯胺雖然對人類致癌性調查尚未確定,但高溫油炸的碳水化合物
產品,不光是產生丙烯醯胺的問題,油品本身存在的酸化及有害物質同樣可能威脅健康。
食管局科長鄭維智補充說明,零食選材及製作方式關係健康甚鉅,這個調查可供大家做為
選購年節零嘴的參考,可依此多選擇魷魚絲、鮪魚糖、魚酥、水果乾、爆米香等零食,但
是即使避開了丙烯醯胺的問題,零食仍可能因為糖精過量、含防腐劑等危害健康。吃零嘴
仍應均衡攝取,並留意保存等食品安全。
等等看有沒有完整數據
--
模仿莉菁唱Rolling In The Deep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v=1pDARIlFvx8&feature=fvw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104.236
Dietician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