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如何看懂畢卡索?-4

看板Espannol (西班牙語)作者 (Time)時間16年前 (2008/07/14 23: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摘自今週刊 Ⅳ. 性、暴力與慾望:1925-1936 他似乎更寧願是鬥牛場上的一頭野牛 用原始的暴力與血的獻祭 去喚回生命的尊嚴,一剎那間 我們似乎在眾說紛紜的畢卡索的情慾世界中 看到了他不可言傳的巨大寂寞與孤獨 1970 年的「亞維儂姑娘」曾經最早透露畢卡索青年時期的性的原 慾, 但是,似乎很快,這種原慾的透露就被「立體主義」的分析 所掩蓋了,我們常常以立體派的第一件作品來看待「亞維儂姑娘」 ,卻可能遺忘了這張畫中透露的創作者內心原慾的,性的不安與 焦慮。在和歐嘉結婚之後,畢卡索維持了接近十年的穩定,以古 典的愉悅展開他對愛情或婚姻的憧憬。但是,愛情顯然並不等於 婚姻,也並不等於性的原慾。做為一名生命力旺盛的男子,做為 一名創作力高亢的畫家,畢卡索在一九二五年之後,忽然失去了 他古典時期的美麗和諧,他的畫面再度騷動了起來,許多男子與 女子擁吻交媾的圖像,糾纏著、壓迫著,不再是愛情的聖潔崇高 ,不再是對女性的仰慕與完美的詠嘆,相反的,畢卡索似乎揭露 了自己最內在野獸一般的性慾,他對女性的身體,渴望著一種征 服式的快感,他要一種原始的性的暴力,不再是精神上夢幻式的 愛情,不再是倫理上的婚姻,他把女性復原成赤裸裸的原始的性 的狂暴,而在那種狂暴中他也重新把自己復原成為一名赤裸裸的 男性,不是畫家,不是畢卡索,不是丈夫或父親,卻更像一種牛 頭人身或人頭馬身的獸;他第一次大膽撕開人的外在表象,使我 們一窺人類內裡那從亙古以來不曾消失的獸的本質。他與歐嘉的 婚姻也失去了「古典」的寧靜優美,一九二七年,他與瑪麗-德 雷莎.華特相戀,如果歐嘉啟發了畢卡索對愛情優美崇高的幻想 ,啟發了他對女性極其精神性的聖潔的仰慕,那麼,瑪麗-德雷 莎則剛好相反,在十餘年間,她開啟了畢卡索對肉慾感官的描繪 ,開啟了他深藏內在的性的渴望,性的暴烈,性的原始的悸動。 如果我們以「閱讀」為畢卡索表達愛情之安詳,那麼「鬥牛:鬥 牛士之死」則傳達了性愛的赤裸暴烈。正值壯年的畢卡索從二○ 年代中期始,不但顛覆繪畫形式、語彙,更是在主題上挑戰道德 禁忌。在他作品上可以閱讀到對立、衝突、性、慾望、情色以及 暴力等情緒。「鬥牛」描寫愛情與死亡,征服與暴力。作品中粗 暴凶猛的公牛代表著雄性,而正在嘶喊掙扎的馬,則是女性的象 徵。其中落馬騎士的面容酷似瑪麗-德雷莎,我們不難看出這件 作品中所隱含的情色內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9.217
文章代碼(AID): #18Ut5vNn (Espannol)
文章代碼(AID): #18Ut5vNn (Espann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