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20 [標的]BTI.US+ 川普的關稅戰對 BTI是利多嗎?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 (狗在咆哮的骰子上追著貓)時間3月前 (2025/07/21 03:33), 3月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3月前最新討論串1/1
川普上台後,從四月份開打關稅戰,也許對很多的產業來講, 恐怕是憂喜參半 不過目前看起來,對於BTI看起來是明顯的利多 原因是關稅戰開打後,FDA 國會議員 與衛生機關 對於非法銷售至美國 的電子菸 展開了更嚴肅的對待 阻止了某東方大國 大量非法銷售至美國的 超便宜的非法電子菸產品 這些大量的某東方大國製造的非法電子菸 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 在某些州 以路易斯安那州為例 由於立法嚴格限制了非法的電子菸後 BTI 的VUSE VAPE快速的返回 市場的領導品牌產品的領先銷售地位 隨著未來各州可能更快速的加速對非法電子菸的監管 BTI的 電子菸的份額與銷售業績 可能更快速的成長 應該是可預期的 BTI 51.59 MO 58.02 最近的反彈 與股價的修復 大致上可以歸因於2018年FDA 發布的可能降低尼古丁含量,與可能禁止 薄荷菸的繼續銷售,造成的315億美元的減計資產的震撼 目前看起來這些當年的利空因素,隨著政治情勢的改變,可能也產生了變化 加上一些機構投資者,在民主黨執政時的政治正確情況下 標榜著非ESG的公司不投資,造成了全球一大堆阿貓阿狗公司的跟風 每家公司的網也上如果沒有掛上標榜著政治正確的ESG公司遠景 就得不到許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隨著政治風向的轉換,甚麼叫做ESG已經不太重要,甚至悄悄的無聲的被 有意無意的束之高閣 當年因為ESG而把菸草業的股票賣出的投資者 看起來正在無聲無息的 慢慢將部位給回補回來 甚至更甚於以往 隨著川普的上台 菸草行業的未來,不要看得太淡,不要看得太淺。 只要自己的想像力愈大,也許財富就在其中? 投資有風險,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者進出金融市場的參考依據。 請獨立思考,本文純屬LDS。笑笑就好。也可當廢文看待。 謝謝合作。 -- 殺氣騰騰的人才能在股市賺大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1.118.195.77 (奧地利)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53040038.A.ABF.html

07/24 10:24, 3月前 , 1F
感謝分享~
07/24 10:24, 1F
BTI 52.37 MO 59.77 PM 164.67 最近PM 單日大跌超過7%,令我不得不研究一下 PM 這真的很有趣 這三檔股票,就像陽明,長榮,與萬海一樣,也不完全一樣 不過我覺得很有趣就是啦。有點類似。 最新的一篇研究報告出來後,單日PM大跌7~8%。 該篇研究報告認為PM的支撐價約在150元左右。 基本上,PM是屬於成長股,長期應該還是看漲,短期因為股價漲太高了 當然會引來一些獲利回吐的強烈賣壓。 該篇報告的份量有多大?我是不知道,只是該篇報告一出現, 股價大跌來呼應,應該還是有不少投資者認同的吧? 其實,目前看起來,許多的投資研究報告[參考就好,不代表正確,看報告 真的能賺大錢?也是疑問啦。]都看好BTI。 其實也不看淡PM,可是PM的股價真的漲太多了。 後面還有兩個拖油瓶[我說的是 BTI與MO這兩檔股票] 股價差距高達將近100美元。正常合理的邏輯,如果我手上有PM, 我會想要先將PM獲利了結一下,轉進 BTI或者MO 而最近的BTI剛好獲得好多份投資研究報告的青睞 因此,有些投資人因為看到PM大跌,而預期BTI也會大跌的恐怕會預期落空 因為恰好是何坤跌倒,嘉慶吃到飽 同樣的是PM大跌,恐怕有些部分的資金會轉進BTI。 這時候,如果誤判,把BTI賣掉,剛好讓PM獲利的投資者,撿個便宜。 ※ 編輯: goldenred (114.46.87.120 臺灣), 07/24/2025 11:49:17

07/25 00:00, 3月前 , 2F
謝大大分享
07/25 00:00, 2F
BTI 52.25 MO 59.84 PM 160.92 回顧今年4月5日當日小弟發的BTI的文章 當天應該是在川普總統發動關稅大戰後 的第二天 BTI的股價第一天好像沒有跌。而第二天大跌4.91% 記得那一波小弟的本來的紙上獲利從站穩150W US$ 開始大跌 好像跌了30-40 W US$ 記得 終究沒有跌破帳面獲利 100 W US $ 之後,又加上台幣大漲,先前早就有預期到台幣會大漲 但是考慮到 BTI 母公司是在英國 以英鎊為公司的計價單位 因此,伴隨著美元兌換全世界的貨幣會大跌。 台幣當然會漲,英鎊也會漲。所以,在關稅發布前與新台幣還未升值前, 就曾經衡量過是否該換回新台幣資產。當下就決策 不把美元計價的資產 BTI 出清兌換回新台幣 現在7月26日了,回頭來看,從照後鏡來看。 BTI的帳面[紙上獲利,不包含已經實現的股息獲利]已經站穩250 W US $ 快四個多月了。當時如果把BTI出清,換回新台幣資產。 最多也只少賠了約10%的匯差而已,後面100 W US $的帳面資本紙上獲利 就完全無緣了 這都是事後來看的。事後來檢視當時的決策是否正確 其實還有一層考慮 美元資產,美元計價資產,再怎對台幣貶值, 走出台灣這個小島,新台幣在全球世界的地位,其實就是一種雜幣 沒辦法,我們台灣是個小小的國家,雖然有台積電,雖然有全世界最強的半導體 新台幣,因為我們的國家實在是太小,實在是無法走出去 既然有些資產已經換成了美元計價的資產了。 換出去的美元計價資產,就整個算成一個系統。 還用新台幣計價的資產,就另外成為一個系統。 美元[A系統],新台幣[T系統] 這兩個系統,都已經自成一個可以自動產生現金流的系統 A系統的被動現金流,T系統的主動現金流。 彼此間可以完全獨立運作。而我現在慢慢的在降低T系統的主動現金流 所以就不用去考慮匯率的問題。 從長期來看,美元的漲漲跌跌,也是有一定的週期。 只要氣長,能夠穿越整個循環的週期,其實也無須擔憂短期的匯差的問題。 投資個人認為,只要公司能夠不斷地創造現金流,就也無妨繼續當該公司的 股票持有者,把自己當作公司的部分持有者。繼續持有股份。 不用考慮到短期的匯率波動。 小弟的A系統的被動現金流,早就足以讓小弟關閉T系統的主動現金流 不過,閒著也是閒著,加減開啟T系統也是另外一種生活模式 小小的結論:就算是可能有匯率的風險,然而,手上握有的股票, 如果該公司,持續有不錯的被動現金流,也許真的可以打敗匯差的風險 未來是否是就這樣子繼續下去 我也不知道。至少目前看起來,是這樣子沒有錯。 ※ 編輯: goldenred (49.216.174.52 臺灣), 07/26/2025 23:41:58
文章代碼(AID): #1eVKIcg_ (Foreign_Inv)
文章代碼(AID): #1eVKIcg_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