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MBA之旅:如何和各國同學相處

看板MBA (企業管理碩士)作者 (madamespicy)時間11年前 (2014/12/19 15: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篇轉載至http://madamespicy1002.pixnet.net/blog/post/236826937/ 時光飛逝,轉眼間老爺MBA的第一個學期即將結束。這一學期中,老爺時而苦訴和少數同 學teamwork的困難與不愉快。這篇文章辣椒夫人覺得非常適合處境與老爺相似,正在體驗 MBA這個小型國際村的同學。 兩年前在英國就讀MBA的辣椒夫人,開學時因為敝校前MBA Director講過的一句話,影響 了我和同學相處的心態。他問同學「如果以相同的時間,投資在與少數人深交,或在與更 多人認識,哪一種關係對於商業界人脈的效益幫助較大?」我覺得這個答案是見仁見智的 ,但Director說「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和「多」數人的「淺」交,會比和「少」數人的 「深」交,對商業界人脈的運用更有利,因為不論需要哪一種領域的人脈,將更容易找對 的人幫忙。」 英國許多MBA是小班制,敝校當屆也只有四十幾位同學,來自十七個不同國家。聽完 Director的一席話,無論同意與否,我都覺得應該好好經營與同學的關係,珍惜這個小小 國際村的體驗。雖然我們很難與每位同學都成為深交的朋友,但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在未來 成為我們寶貴的人脈。尤其許多MBA畢業生未來都將在跨國的企業,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 事合作,在MBA中學習和各國同學相處,正是在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所以MBA的學費,其 實也在支付一個和各地菁英交流的寶貴機會。 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在我們真正了解對方之前,需要丟掉過去的成見,不要 太早用自己的經驗來解讀。辣椒夫人當時的確調整過自己的心態,將許多相處上的困難和 意見相左,當作是寶貴的學習機會;畢竟將來在職場上,學習「做人」的功課,往往比做 好事情更重要。很多當時許多令我困擾的情境,換個角度想,學會如何應對後,其實會覺 得非常有趣。以下是我的兩個例子: 1.改變工作方式的例子 印度同學約占全班人數的四分之一。所以不管怎麼分組,幾乎總是會和印度的同學同組。 辣椒夫人有好幾位「印度麻吉」,但不論私下交情多麼好,和他們一起工作常令我頭痛。 班上的印度同學非常聰明,也善於貢獻創新的想法,但是往往一開始了討論的主題,話題 就無限向外延伸、直至天荒地老……所以常花很久的時間結論,卻無法達到結論。 還有一個問題,發生在幾乎所有同學的分組報告中,就是每位同學可能對於報告的結果有 很不同的期待。如果作業的題目是,畫出一條世界上最美的魚,可能A同學心中浮現氣派 的大鯨魚,B同學的想像是可愛的小金魚,對於期待的結果若沒有事先溝通好,最後常造 成分組作業中同學的衝突。 後來偶然從學校推薦的書單中,發現討論應該如何解決上面問題的一本短篇書-The One Minute Manager,讀完後嘗試建議小組的同學改變工作的流程,雖然最後效果尚未盡善盡 美,但已改善許多。”The One Minute Manager”這本小書中介紹的第一個有效管理的祕 訣就是”One Minute Goal”。如果將”One Minute Goal”應用在分組報告上,就是在正 式開始工作前,同學們都同意「目標」(或期待結果)的具體定義,並且對於分工的工作 ,清楚劃分出每個人的責任和估計每項工作所要花費的時間。通常MBA的project工作時間 很有限,因此將每個階段所要達成的目標定義清楚,在時間的壓力下,將有助於將滔滔不 絕的討論聚焦做出總結。在經歷許多漫長卻沒結果的討論,以及飽受對於期待沒有共識的 痛苦後,慢慢地多數同學已學會了在開始工作前,先花些時間討論目標與責任並定義清楚 ,才開始動工。 2.改變自己的例子 另外一位也是我的麻吉,但和他一起工作時常令人抓狂。他有著日本工程師良好的邏輯, 卻常過於拘泥形式而無法變通。如果課堂上教了A->B->C的路徑模式,他會認為從A到達C ,非得經過B不可,不太能接受從A->C捷徑的可能性。好幾次爭論到面紅耳赤,我發現如 果無法說服日本同學,那麼就改變我自己,用他可以接受的邏輯來溝通。所以後來我們的 溝通都一定按照A->B->C的模式,即使很多時候B明顯是個多餘。 另一位同學更是狠腳色,當日本同學針對我們最後的報告進行校閱,要求每一個逗點、句 號都要按照他的指示時,這位已身為人父、以圓融出名的同學,表面上「嗯嗯」地回應日 本同學的指示,電腦後面、負責打字統整的他卻按照自己認為更好的方式修改,甚至還轉 過頭偷偷地對我做了個鬼臉。我想我們都能了解,對於和無法說服或改變的人合作,不如 改變自己比較快! 如果你正為和同學的相處而感到苦惱,不如換個角度想,當作珍貴的學習機會。未來如果 在職場上遇到類似的人或事,應該如何有效地和這位「同事」溝通和相處?在MBA的國際 村裡,若擁有更開放的態度以及更多的耐心,將能從同學身上學到的更多。很多看似不太 順利的相處經驗,換個角度想,可能會發現裡面的「趣味」,並且還有許多意外的收穫! 分享更多留學與國外生活故事,請上臉書http://www.facebook.com/madamespic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91.16.4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BA/M.1418975049.A.7C1.html
文章代碼(AID): #1KazT9V1 (MBA)
文章代碼(AID): #1KazT9V1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