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MySpace將推出數位音樂商店,iTunes會ꠠ…

看板Management (企業管理)作者 (男人不能沒肩膀!)時間16年前 (2008/04/06 01:12),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darksdream (darks)》之銘言: : 「MySpace將推出數位音樂商店,iTunes會受影響嗎?」 : MySpace宣佈將與三大唱片業龍頭合作 : 推出自家的數位音樂販售服務MySpace Music : 這樣的動作無疑是讓MySpace成為Apple的競爭 : 對手。 : 小弟寫了一下自己的心得,畢竟數位音樂產業 : 看來已經是唱片業一定得走的路了。 : 還請各位大大多多指教^^ : http://darksdream.blogspot.com/2008/04/myspaceitunes.html 在下對於音樂產業不是很了解 不過在閱讀完您的文章之後 在得到新知之餘 也認為有些部分可以跟您交換一些意見 就當作彼此求進步 以下文章落落長 若有冒犯請海涵 (由於我不太會用blog 所以會把部分內容直接複製過來這邊 以方便討論..請見諒) ==== 1. 綜觀全文 第一個看到的當然是標題 「MySpace將推出數位音樂商店,iTunes會受影響嗎?」 我不太不清楚為什麼你會下這個標題 大家都知道會有影響 問題是何種層面的影響 (是踩人家的痛腳 還是可以一起把數位音樂作大) 影響有多少 (市場規模變化 市佔比 再多一點搞不好是各間音樂內容供應商有多少籌碼) 如果這是一篇評析時事的文章 標題的下法或許可以可以下得簡短些 即使要提到iTunes以顯示文章內容會牽涉到iTunes 也可以不要用"iTunes會受到影響嗎"這種 看起來答案再明白也不過 卻看不出接下來文章價值所在的寫法 明確一點 相信會對文章增色不少 2. 前三段應該是事實的陳述 沒啥好置疑 至於接下來三段 在下就有一些疑問了 敘述(1) "培養MySpace來制衡對於數位音樂市場擁有百分之七十佔有率的iTunes, 絕對不是個壞主意。" 敘述(2) "身為全世界最大的社群網站,讓這些先前對DRM-Free音樂嗤之以鼻的唱片公司們, 也不得不貼上臉來。" 敘述(3) "這可跟iTunes是大大的不同了,在iTunes上購買的數位音樂只能夠在iPod上面播放。 可是MySpace Music所提供的Mp3,卻能夠在任何的裝置上播放,甚至是iPod呢" 疑問(1) 為什麼各大音樂公司選MySpace來制衡iTunes? 他們在iTunes上面賣也賣得好好的不是嗎? 如果我是一間音樂公司 我在iTunes上面賣得好好的 為什麼我要打他呢 跟他把關係橋好都來不及了不是嗎 疑問(2) 為什麼全世界最大的社群網站 就可以讓人家放棄原本的DRM貼過來呢? 只因為人多? 人多能代表的是讓他邁入音樂產業時的錢也會多嗎? 疑問(3.1) 儘管可以在任何裝置上播放的DRM-free音樂很誘人 但是iPod高達全球隨身撥放器四分之三的市佔 再加上iTunes 70%的市佔 "在iTunes上購買的數位音樂只能在iPod上播放" 這句話代表的是世界上"只"佔了70%的消費者 對於這70%消費者而言 不管是有DRM或是DRM-free 我會相信他們所買的每一首歌品質方面都會一樣 同樣是後街男孩 凱莉米洛 碧昂絲 同樣的音色 同樣的曲子 唯一的差別只是在於要不要"多買讓我能夠從iPod換到別的機器上面播放音樂的自由" 最重要的是 這份自由可能是要多花錢的 假設從一首1美元變成1.1美元 多了10%價格為了買到產品使用的自由 這有可能對於市佔有70%以上的iPod+iTunes(以下簡稱i+i)使用者而言是多餘的 也是不願意花的10% 所以這樣炒得沸沸揚揚 是因為希望能用MySpace來serve世界上的30%非i+i市佔? (而這30%市佔裡面 有多少銷售量是可以由MySpace的社群來填補到? 我會抱持保留的態度) 疑問(3.2) 另外難道iTunes就沒有朝DRM-free努力嗎 為什麼大音樂公司們都對iTunes採取這種不在這方面合作的態度 只因為不喜歡? 只因為制衡二字? ====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455111_480802_NT_1e8afe99.HTM http://0rz.tw/593QT 上面是我用google抓到的兩篇文章 大概對照一下之後 於是產生了上面這麼多的疑問 第一個連結裡跟DRM-free有著很大的關係 也是我對上面提到敘述(1)覺得有疑問的原因之一 然後 特別是第二個連結裡面提到的 MySpace, still the leader in social network ing despite Facebook's recent popularity explosion, claims that it has 30 million users in the "music community" and 5 million bands. Unlike other music stores, MySpace offers users the ability to actually interact with many of the bands they're interested in (particularly smaller, independent artists). Combine that with direct integration of MySpace Music with the rest of MySpace, and the company has a strong start. One major downside, however, is that MySpace Music is currently limited to US users only. The company said that it fully intends to roll the site out internationally over time, but licensing issues make the situation "complicated." 簡單的說 1.MySpace Music有3000萬音樂人口 2.但是這些人裡面 要人在美國的才能買MySpace Music的音樂 ^^^^^^^^(查IP吧!? 安心用iTunes 不查IP 剛好想到不是打廣告XD) 下面一篇新聞給您參考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7693 節錄重點如下 (1) 去年第一季Wal-Mart在美國零售音樂市場的佔有率為15.8%,Best Buy為13.8%, 而iTunes則為9.8%。NPD指出,去年合法音樂下載量約佔美國所有音樂銷售的10% ^^^^^^^^^^^^^^ ^^^^^^^^^^^^^^^^^^^^^^^^^^^^^^^^^^^^^^^ (按:我覺得這兩句話相當的有趣 多看幾眼會知道箇中趣味) (2) 根據NDP的調查,去年有2900萬的美國消費者透過網站購買數位音樂, 使用人口比前一年多了500萬,主要下載族群為36~50歲的網友。 (3) 蘋果則表示,iTunes迄今已售出逾40億首歌,擁有超過5000萬名用戶, 提供600萬首音樂供使用者付費下載 從這裡面可以用一些很粗略的推算法得到i+i的數據 2900萬美國消費者 先前提到iTunes約佔全球7成市佔 假設可以同比例應用到美國市場 那就可能是2000萬消費者在美國用了i+i (這邊算法太粗略 而且消費者跟銷售量是兩回事 不過加減抓一下還是可以的) 新聞提到 iTunes5000萬全球用戶 剛剛粗略亂抓 有2000萬人在美國 所以是40%的比例在美國 我再隨便亂假設一下 MySpace的3000萬人口結構裡面也是40%在美國好了 那就是1200萬人在美國 更誇張的假設 (1)如果這1200萬人"全部都沒有跟i+i使用者重疊 也全部都願意購買MS通路的音樂" (這邊懶得作購買意願的假設了...) 那想必就是擴張了數位音樂市場 (相對擠壓實體音樂市場 或是讓都抓盜版的人良心發現了) (2)"這1200萬人全部跟i+i重疊 全部移轉到MS的通路" 那就是在最差最差的狀況下 iTunes可能剩800萬人口美國市場的意思 而這些對MS而言的完美情況要發生的可能性多高? 變數很多 也就只有天知道 上面作了這麼多大膽的假設 儘管得到了這樣的看起來沒啥說服力的結論 但至少也是能抓到個concept 這些只是簡單查了資料找到的亂七八糟推論 許多調查機構都有實際調查資料的出版品 相信絕對是比我這些亂七八糟推論準確並且有參考價值得多 國圖 資策會 等等地方也都可以找得到這些出版品 現場看抄抄數字應該是免費的 ==== 寫太多了 其實可能您的論點都沒有錯 而且都與現在大多數評論者的看法相同 但是"從眾"只是最安全的方法 卻不是磨練自己看事情的方法 我在當學生時 也曾經因為只是"從眾" 被教授釘死在台上(儘管我依然認為我只是因為教授心情不好掃到風颱尾 囧) 說一分話要一分證據 輕鬆文章有輕鬆文章的寫法 評論文章也有評論文章該有的謹慎 有心交換意見 則共勉之 若否 則不好意思冒犯了 ==== 附錄 上面三個連結的文章 怕哪天網頁不見 貼在這邊好了 1.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455111_480802_NT_1e8afe99.HTM 改變消費者習慣不易 DRM-free難救數位音樂近火? 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05日 分析師指出,即便唱片公司和線上音樂商店真的願意響應蘋果(Apple)總裁Steve Jobs關 於DRM-free (解除版權保護)數位音樂的號召,恐怕還是很難改變消費者目前購買音樂的 方式。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世界第三大唱片公司EMI一直在和數 家線上音樂供應商洽談以MP3格式發行唱片的事宜,以便讓消費者可以隨意複製並在任何 設備上播放他們所購買的音樂。 但在這樣一種數位版權管理軟體似乎已經瀕臨末日的表象下,分析師卻不認為唱片業已經 準備好投入DRM-free音樂市場。JupiterResearch的Joe Laszlo就表示:「唱片公司可能 仍然會固守DRM城池,而不是轉向一個更為開放的制度。當然,上述的討論已經顯現了一 種包容性,而這樣的包容性在一兩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Gartner的分析師Mike McGuire表示,儘管除了EMI之外的很多唱片公司都有意要提供免費 音樂下載,但事實是這些公司的收入仍然要靠實體CD的銷售來維持,而如果太過於快速地 轉向DRM-free音樂,它們在CD上的銷售收入無疑會被抵銷。CD的利潤仍然比音樂下載服務 的利潤要大得多。McGuire指出:「要一艘大船調頭或者停下來並不容易。對於唱片公司 來說,這樣的轉變太過艱難。」 目前EMI顯然是想在CD銷售和音樂下載二者之間找到平衡,根據上述報導,在EMI的洽談內 容中,有一項是向零售商收取預付款;不過該報導也指出,這樣一種讓他們「一次性冒險 地付出數百萬美元」的條款,零售商顯然無法接受。 但是對於這樣的無限制音樂格式,線上零售商還會拒絕更多的費用,他們認為他們要購買 的音樂檔案和之前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儘管沒有了DRM。 eMusic是一家只銷售來自獨立唱片公司的DRM-free音樂的線上音樂商店,該公司執行長 David Pakman表示:「問題的根本是你所購買的是同一首歌曲,而且你所出售的歌曲和人 們買來的CD上的歌曲沒什麼區別。」 Laszlo表示,如果零售商購買MP3檔案的成本更高,他們必定會向消費者收取更高的費用 ,而這樣勢必影響他們的銷售。儘管業界人士可能會明白無限制檔案格式的好處,但習慣 了花99分錢購買一首歌的普通消費者就無法理解了。他指出:「零售商需要說服消費者, 這種無限制音樂值得他們出更多的錢。這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要求業界的共同努力。」 但唱片公司並不能一直維持現狀。據JupiterResearch表示,包括網路音樂和非網路音樂 在內的整體音樂市場,其銷售額將從2005年的126億美元降低到2011年的115億美元。儘管 網路音樂銷售額將隨著CD銷售額的減少而增加,卻不夠抵銷CD銷售額降低帶來的損失。線 上零售商表示,銷售能在任何可攜式設備上播放的數位音樂,將幫助唱片公司提高銷售收 入。 一位怕得罪唱片公司而拒絕透露姓名的零售商則表示:「你必須從嚴格的經濟角度來看待 你的銷售業績,並問問你自己如何才能促進數位音樂市場的成長,而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 為消費者提供和現在你所銷售的CD上的音樂一樣方便的數位音樂。CD音樂沒有DRM,因此 可以很方便地透過電腦複製並共享。」 談到DRM-free音樂,EMI明顯走在其它幾個主要唱片公司的前面。這一點,從唱片業界對 蘋果總裁Steve Jobs呼籲唱片公司摒棄DRM軟體的迴響就能看得出來。針對Steve Jobs的 呼籲,唱片業界反擊說,Jobs應該把蘋果的DRM技術──FairPlay授權給它的競爭者,以 便他們能夠銷售iPod的音樂。對此Jobs當然不會接受。 唱片公司都注意到了蘋果在線上音樂市場中日益增加提升的角色重要性。不僅它的iTunes 所銷售的音樂在業界首屈一指,其iPod也佔據全球可攜式音樂播放器市場的四分之三。 EMI此次並沒有和蘋果洽談,而是選擇了一些它的競爭對手,包括RealNetworks、 eMusic.com、MusicNet和Viacom的MTV Networks。 eMusic的Pakman拒絕透露他是否在和EMI洽談中,但同意就線上音樂服務談一些他的看法 ,他說:「我們已經和全球四大唱片公司洽談了至少兩年。雖然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我 們會繼續談下去。」 (參考原文:EMI's DRM-Free Talks Unlikely To Change Online Music Stores) (Antone Gonsalves) 2. http://0rz.tw/593QT MySpace Music announces downloads sans DRM, free streaming By Jacqui Cheng | Published: April 03, 2008 - 11:31AM CT News Corp. has announced the long-anticipated MySpace Music, a music portal that will let users stream and download music in addition to allowing them to buy concert tickets and merchandise. Three major music labels—Sony BMG, Universal, and Warner Music—have stakes in the venture, allowing them to yank some money out of MySpace's thriving music community, one that has long been known as a gathering place for bands, artists, and their fans online. The three major music labels will represent both content owners and equity holders in MySpace Music, with the last of the Big Four (EMI) apparently sitting out this round. During a conference call this morning announcing the venture, MySpace refused to talk about why EMI was not included, saying that it was up to EMI to explain. MySpace COO Amit Kapur added, however, that MySpace Music won't just be limited to major labels—the companies plan to offer ways for independent and unsigned artists to participate as well. Downloads through MySpace Music will be DRM-free; video content and streaming music will be ad-supported. The company said that users will be able to choose from the full catalog as streaming options and will be able to share playlists with one another. MySpace also plans to offer a mobile storefront and allow users to buy ringtones, and new features will continue to be added to MySpace Music over time. MySpace CEO Chris DeWolfe said that the venture will provide "new revenue models for both MySpace and the music companies," although he declined to offer further financial details. MySpace originally announced its intentions to get into the music business almost two years ago—so why did it take so long to launch? One reason was because of Universal's 2006 copyright infringement lawsuit against MySpace. The record label accused MySpace of complicity in its users' infringement by reformatting the videos for playback once they are uploaded; MySpace called the suit "meritless." MySpace did not acknowledge the lawsuit during its announcement or conference call, but it has been widely speculated that the lawsuit has been quietly settled. Although it can be difficult for new music stores to break into the already crowded market, MySpace Music could give giants like iTunes and Amazon MP3 a run for their money. MySpace, still the leader in social network ing despite Facebook's recent popularity explosion, claims that it has 30 million users in the "music community" and 5 million bands. Unlike other music stores, MySpace offers users the ability to actually interact with many of the bands they're interested in (particularly smaller, independent artists). Combine that with direct integration of MySpace Music with the rest of MySpace, and the company has a strong start. One major downside, however, is that MySpace Music is currently limited to US users only. The company said that it fully intends to roll the site out internationally over time, but licensing issues make the situation "complicated." 3.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7693 iTunes擊敗Best Buy 躍居全美第二大音樂銷售商 文/陳曉莉 (編譯) 2008-02-27 NPD並未公布2007年整年度的市佔率,但去年第一季Wal-Mart在美國零售音樂市場的佔有 率為15.8%,Best Buy為13.8%,而iTunes則為9.8%。 市場研究機構NPD Group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iTunes繼去年第一季取代Amazon.com成為 美國第三大音樂銷售商之後,2007年又超越了Best Buy,成為僅次於Wal-Mart的全美第二 大。 NPD並未公布2007年整年度的市佔率,但去年第一季Wal-Mart在美國零售音樂市場的佔有 率為15.8%,Best Buy為13.8%,而iTunes則為9.8%。NPD指出,去年合法音樂下載量約佔 美國所有音樂銷售的10%,由於音樂下載的快速成長,使得iTunes成為美最第二大的音樂 零售商,NPD計算的是光碟銷售量,因此把12首自iTunes售出的音樂視為一張光碟。 根據NDP的調查,去年有2900萬的美國消費者透過網站購買數位音樂,使用人口比前一年 多了500萬,主要下載族群為36~50歲的網友。 蘋果則表示,iTunes迄今已售出逾40億首歌,擁有超過5000萬名用戶,提供600萬首音樂 供使用者付費下載。 NPD指出,合法數位音樂的成長並不能彌補實體光碟銷售量下滑的損失,雖然美國消費者 在去年取得的音樂數量成長6%,但去年美國消費者在音樂上的支出卻減少了10%,每個網 路使用者在音樂上的平均支出自44美元下滑到40美元。 此外,NPD估計去年總共有100萬的美國消費者不再購買光碟,而且這股勢力來自於青少年 ,去年有48%的青少年沒有買過任何光碟,比前一年的38%還多。 NPD亦估計去年透過P2P分享音樂的網路人口約佔19%,雖然比例沒有提昇,但發現每名使 用者下載的檔案數量增加了,同時青少年族群成長特別強勁。NPD認為這是可銷售更多數 位音樂、推廣老音樂以提昇營收的機會。(編譯/陳曉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31.128

04/06 07:18, , 1F
超認真的推一下
04/06 07:18, 1F
※ 編輯: IamNoTaStaR 來自: 59.121.144.27 (04/06 11:37)

04/06 18:25, , 2F
推~
04/06 18:25, 2F
文章代碼(AID): #17zxBWpK (Management)
文章代碼(AID): #17zxBWpK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