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眾傳播與流行文化(國科會資料報告)

看板Media-work (傳播媒體人)作者 (Ⅲ)The Empress.契機發動)時間13年前 (2012/10/02 18: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原文網址 http://tinyurl.com/8mmpgog 國科會GRB資料庫 以下內容只是這份報告的中文摘要 但已足夠做為依據提供參考 內容包括 台灣新聞從業人員易因主管壓力調整其新聞價值判斷,以致改變外勤記者報導初衷 新聞報導消息來源及呈現方式,受到政黨、政府、社會團體或財經機構等因素影響 可以充份顯示多數媒體人只是產業環境下的犧牲品 即使是掛自己名字的報導 也可能只是被迫扛下的黑鍋 研究時間為民國82年2月~83年1月 想詳讀的話需依自行程序申請 ---------------------------中文摘要---------------------------------- 論及大眾傳播與流行文化的關聯,人們常將大眾傳播定位於音樂電視(MTV) 、綜藝節目、戲劇節目、流行歌曲、偶像明星等。較少將新聞與流行文化相提並論。 嚴格說來,新聞(與報紙)與流行文化建立關係,要從十九世紀中葉算起。十九世紀 中葉,歐洲各國大抵皆已完成工業革命,整個社會起了結構上的轉變。 照馬克思(Karl Marx)的看法,大量生產工具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造成大批無產 階級勞工的湧現,居於中間的小布爾喬亞已經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為了吸引大量讀者 ,哈伯馬斯指出,報業在以商業手段進行製造、銷售之外,連報紙內容也開始商品化了 。當然,首當其衝的,便是報紙上長篇累牘的政治評論。 政治性格淡化的同時,報份則上漲至數千、數萬甚至更多。於是,報紙新聞開始和 「流行」掛勾,甚至本身就是流行的一部分。 比較報紙、廣播、電視三傳播媒體,其中報紙及電視新聞人員對工作自主權的重 視,明顯高於廣播新聞人員(Weaver,Drew,& Wilhoit,1986)。這顯示,報社及電視公 司新聞人員都希望擁有較多的工作自主權。 國內外有關記者自主權的文獻發現,電視外勤記者及幕後製作人的新聞價值觀, 幕後製作人與外勤記者雖不致因新聞價值判斷產生衝突,但前者易因主管壓力調整 其新聞價值判斷,以致改變外勤記者報導初衷(林淳華,民82; Joseph,1983)。這表示 電視主管的干擾,相當影響幕後製作與外勤記者的工作自主權。來自媒體組織外的壓 力,也往往干預新聞報導的呈現方式。 比較報紙及電視新聞報導,報紙記者常採訪政經團體領導人、學者專家、或引述 機構公報文件;電視記者則偏好立法委員、達官顯赫人士(Ficoand Atwater,1986)。 國內電視晚間新聞出現最多的角色包括: 政府官員、學者專家、民意代表(黃新生,民75;陳一香,民77)。 以新聞性質來看,以黨政、財經、社會新聞為主(陳一香,民77;鄭瑞城,民77)。 這些都反映新聞報導消息來源及呈現方式,受到政黨、政府、社會團體或財經機構等 因素影響。 審視國內電子媒體新聞相關研究,焦點多置於電視。 傳播學者紐康(Newcomb,1987)曾斷言電視即一文化論壇(Television as a culture forum),在台灣地區也可獲相當印證。根據潘家慶等人研究發現,台灣地區的電視機 擁有率已近100%,有66.5%的民眾每天收看電視,是接觸各媒體之冠(潘家慶等,民75)。 電視的影響層面由此可見。 其次,新聞局與交通部去年起,陸續宣布開放若干廣播頻道 ,並推動電台評鑑制度。使得長期受到限制與保護的廣播事業產生極大的變化 (賴東明,民83)。 廣播因兼具迅速及無遠弗界的特色,是新聞報導即時傳播的最佳媒體,然而目前 各公民營電台每天新聞播出平均時數,卻不到兩小時;設備、人力不足也限制廣播新 聞的發展空間(李宗桂,民83)。 環顧三家電視台新聞播出時間重疊頻頻(趙善意,民83),現有二十九家廣播電台 新聞播報數與時數又有限(李宗桂,民83)。 過去解嚴時代,研究發現媒體組織外的黨政干預,往往左右媒體新聞報導內容, 不僅限制新聞自由,也損及了新聞人員的工作自主權;至今,隨著廣播頻道逐步開放、 衛星暨有線電視多頻道時代來臨,各媒體新聞報導內容仍相去不遠。 連公鐘獎播報獎得主李豔秋,都不諱言拿的是「最佳魁儡獎」。 究竟有那些因素限制了廣電新聞發展? 影響了新聞人員的工作自主權? 本研究將針對電視新聞人員、廣播新聞人員,兼用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 探討以下問題: 1.廣電新聞人員在處理新聞報導,擁有多少自主權? 2.廣電媒體組織外部有那些干擾新聞人員工作自主權的因素? 3.廣電媒體組織內部有那些干擾新聞人員工作自主權的因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Orfenok 來自: 114.24.5.237 (10/21 23:28)
文章代碼(AID): #1GQhvc6K (Media-work)
文章代碼(AID): #1GQhvc6K (Media-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