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誰應該幫誰
誰應該幫誰
本文網址: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48/650
文:阿部昆
摘自: 阿部昆的客廳
以前在做社會企業投資評估的時候,常會接到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不優先幫助台灣的社會
企業、再來考慮國外的組織?做國際志工的朋友,也會受到這樣的質疑,台灣有這麼多人
需要幫助,為什麼妳們要拿妳們寶貴的時間、精力與資源,先去協助外國人?這不是新鮮
的問題,總是不斷被提起,我沒去研究其他人的答案與論述,雖然我猜測一定有人已經提
供了非常深刻的見解。
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總會想回問,如果都用這種親疏遠近來劃分我們什麼事情該先做,什
麼事情該後做,是不是只要還有「人類」在受苦,那些動物甚至你家的寵物,是不是都可
以先擱著不管?如果「幫助」與「付出」,應該依循某種規則,那麼這個規則應該是什麼
?當有人捐助日本海嘯災民的時候,日軍慰安婦(如果她們還在世上的話)是不是該上街
抗議?甚至,地球上的落後開發國家,應該都不該得到援助了,因為幾乎所有援助落後國
家的所謂先進國家,他們本國也都有尚待處理的社會問題。或者,究竟自己家的社會問題
,應該少到多少,才有「資格」去幫助別人?是不是當一個家庭人均收入少於某一水準的
時候,這個家庭就不應該提供捐助?究竟這一條線在哪裡?
但這一連串的問題,似乎都隱含一種假設:當我們在投資或開辦社會企業、提供志工服務
,我們是「將某些有限的資源,給予缺乏的人事物或環境」,而且一旦你將這有限資源給
予了某個需要的人,另一個也需要該資源的人,就喪失了獲得補足的機會。彷彿你走在荒
野裡遇到沒有衣服穿的豆花妹與雞排妹,但你手上只有多一件衣服,你若把衣服給了雞排
,豆花就會光溜溜,若是衣服給了豆花,雞排就會赤裸裸。
但在這個假設的背後,應該有三個要件組成,第一個是資源有限;第二個是當你不將資源
給A(雞排)的時候,你就會給B(豆花);第三個是你真的在「給予」。「資源有限」這
個假設或許是成立的,尤其牽扯到金錢與時間的時候。然而,「人」或者所謂的愛心與關
懷做為資源,是不是真的有限,或者毫無彈性,這也許就有可以討論的空間。我會不會因
為幫助了其他國家之後,讓我變得更有能力、更有經驗,然後轉而可以回頭貢獻更多給自
己的家園,回台灣建立晶圓代工產業的張忠謀不是也先為其他國家的企業奉獻個人青春與
時間,然後才帶著更高的能力與影響力,回到台灣創造產業價值與就業機會?同理,我也
可能因為在海外的志工服務經驗,讓我對於志工組織與服務本質有更深刻的體驗,然後影
響更多同個家園的人們。
第二個假設是說,當你不把衣服給雞排妹的時候,你就一定會給豆花妹。這種假設更是過
於天真,你小時候一定都有過這樣的計畫:「如果今天下午不出去玩,就可以在家乖乖念
書」,結果你還不是打了整天的電動?長大之後,你也曾這樣想:如果今晚不出去跟同事
喝酒唱歌,就可以利用時間把待辦事項一一處理完畢,結果你只是在家裡上臉書與看康熙
,待辦事項還是一樣多到滿出來?我猜許多去參與短期國際志工的熱血青年也是這樣,如
果你沒去參與這一星期的國際志工活動,你也未必是把同樣的時間與精力放到我們寶島的
孤兒院或貧困山區,你繼續上你的班、繼續打你的工、繼續莫名其妙地又過完一個星期的
生活。
第三個假設是「給予」:你從事社會企業的工作、參與國際志工、提供公益服務,你都覺
得你在幫助別人,你是純粹的給予、還不求回報,你真是偉大又高尚極了。其實多數這些
從事公益服務與社會企業的人,她們有很多選擇,她們可以選擇從事一個賺很多錢的工作
,也可以選擇暫時不要工作,還可以選擇去觀光、做SPA,或是選擇在家裡發呆,像你跟
我一樣在電腦前思索人生的意義,但她們卻選擇付出時間、勞力,從事公益服務、志工活
動、或社會創業,但她們不是腦殘、也沒有失去理智,她們只是做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選
擇,這個選擇所帶給她們的「收穫」,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加總起來是對她們人生
加分最多的。
如果總是從「給予」或「付出」的角度來看,彷彿你理應妥當、合理的「分配」,你所能
給予的一切,因此你設下一個規則,自己應該要先幫助附近的鄰里社區,然後再考慮偏遠
的貧困地區。如同你是個政府機構,你要制定一個規則,優先補助某種社福團體、再補助
其他公益計畫。
但如果從「收穫」與「取得」的角度, 這問題就跟你午餐要吃拉麵還是吃魯肉飯一樣,
誰帶給你的效益大,你就選擇誰。你去孟加拉做志工,只是因為你「喜歡」這麼做,而不
是因為你覺得孟加拉比安哥拉更「應該」接受你的幫助與付出。你若選擇投奔海外進行公
益服務,只是因為你覺得這麼做比留在臺灣的社福機構工作更開心,有更多美麗的人生風
景,不是因為你胳臂向外彎,或覺得台灣的社會問題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把自己想的太高尚,我們的那雙手或那顆腦袋,或許還沒有偉大到需要被制定一個規則
來嚴謹地利用,你去做國際志工只是因為你做的事情、服務的對象讓你感到很開心,而且
你看到自己創造的價值透過孤兒院小孩的笑容來體現,比透過壓榨你的公司的股價來體現
,更讓你得到滿足,僅此而已。
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是完全沒有營利方式的慈善機構、或兼具商業模式的社會企業、還
是營利導向的私人公司,別想著太多的「該不該」,只管「喜歡不喜歡」。你手上的衣服
要給雞排妹還是豆花妹,就看誰是你的菜了。
==============================================================================
作者簡介:
阿部昆
曾於Bain & Co擔任策略諮詢顧問,以及負責若水國際創業投資與社會創業家之育成。雖
然書讀的不多,從小國文成績就不好,但從寫情書開始練習文筆,後來寫部落格,竟然還
寫出了一本書。在若水國際與社會企業結緣之後,即使離開了若水,仍決定繼續在社會企
業的領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見。歡迎來阿部昆的客廳(http://ppt.cc/Cajp)及其
Facebook粉絲團(http://ppt.cc/kpSb)泡茶聊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7.123.4
Social-E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