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LTN經濟通》中國洗產地無孔不入 南韓有苦難言

看板Stock (股票)作者 (裝配匠)時間4小時前 (2025/02/25 23:32),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標題:LTN經濟通》中國洗產地無孔不入 南韓有苦難言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XZzoAM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2025/02/25 07:12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記者署名:歐祥義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原文內容: 中企每天一家 進入南韓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驅動下,中國企業正大舉湧入南韓。 據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統計,中企正以每天1家的空前速度進入南韓,光是2025年以來, 就有40家企業申報外國直接投資(FDI),該趨勢主因在於美中的關稅戰,促使中企尋求 替代市場,以繞過美國的出口制裁。 報導指出,儘管有一些中國企業主要鎖定南韓的消費市場,但也有許多公司將南韓當作迴 避美國貿易壁壘的戰略基地,這引發南韓恐捲入美中貿易衝突的疑慮。專家警告,若南韓 被認為是中國規避出口限制的管道,美國可能對南韓實施更嚴格的貿易措施,進而衝擊南 韓的經濟穩定。 南韓大田一家去年被中企收購的半導體與顯示器製造公司,儘管該其絕大多數的員工是韓 國人,但90%以上股份已由中國股東持有。當地一些企業家驚訝表示,「我們完全不知道 它已變成一家中國公司了」,該情形突顯洗產地的現象。 近年來,全球供應鏈的變動與貿易戰的影響,使得南韓成為中國產品「洗產地」的現象日 益嚴重。許多中國製造的商品經過簡單加工後,便貼上「韓國製造」的標籤,出口至歐美 市場,以規避關稅與貿易限制。這不僅影響南韓本土企業的利益,也使其陷入國際貿易爭 議企業造假文件簡易加工 偽裝成南韓出口 這股企業遷移潮與美國川普政府時期對中國商品施加的高額關稅政策密切相關。美中貿易 戰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施加高關稅,使得中國企業尋求迂迴出口的方式,以減少關稅成 本。南韓與美國、歐盟等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成為中國企業利用的「中轉站」 ,紛紛在南韓設立工廠或與南韓企業合作,透過在南韓簡單加工或更換產地標籤,讓中國 製商品變身為「韓國製」出口。 依據南韓的原產地規範,只有附加價值一定比例以上來自南韓的商品才能標為「韓國製」 ,但部分企業透過偽造文件、進行簡單加工等方式,讓中國製產品偽裝成南韓製品出口。 此外,一些中國企業甚至直接在南韓或東南亞國家設立空殼公司,以此方式進一步規避關 稅與貿易限制。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的統計,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中國企業進入南韓的數量顯著增 加,特別是在製造業與高科技產業領域。《BusinessKorea》報導,去年中國在南韓的FDI 達67.94億美元,為前年的2.5倍。中企的FDI申請數從2020年的181件激增近3倍至去年的 521件。 除了南韓外,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墨西哥等國家也成為中國企業的「洗產地」 目標。越南因其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吸引大量中國企業設立 工廠,以越南產地名義出口至美國和歐洲。泰國與印尼則因為東協(ASEAN)區域貿易協 定的優勢,成為中國企業轉移產能的熱門地點。墨西哥則因美墨加協定(USMCA)的關稅 優惠,使得中國企業透過當地加工方式,讓產品得以更順利進入北美市場。 中國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 中企在韓「洗產地」這種行為已引起美國與歐盟的關注。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 近期強化對南韓進口產品的審查,特別關注來自鋼鐵、電子與新能源領域的產品。歐盟委 員會也展開調查,以確定部分南韓產品是否涉及「原產地造假」。若證據確鑿,南韓企業 可能面臨高額罰款與關稅補繳,甚至影響南韓與歐美的貿易關係。 面對國際壓力,南韓政府近期加強對進出口企業的監管,並實施更嚴格的措施來遏制這種 現象。南韓關稅廳已增派人力,審查進口中國原料的企業是否真正符合南韓原產地標準, 同時推動供應鏈透明化,要求企業提交更詳細的產地證明,以確保產品符合FTA規範。此 外,針對違法企業,南韓政府計劃提高罰則,確保南韓不會淪為中國的「轉口站」。 雖然南韓政府積極推動「去中國化」,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中國仍是南韓最大的貿 易夥伴。許多南韓企業亦在中國設廠,讓中國製造與南韓製造的界線更加模糊。 中企洗產地的國家也陸續作出應對跟自保,例如越南政府針對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加強原產 地審核,避免因洗產地問題遭美國制裁。泰國與印尼政府提高對特定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 ,以防止低價傾銷與非法洗產地。 洗產地若不遏止 南韓企業競爭力恐受創 即使南韓政府試圖打擊這種行為,市場動態與企業利益仍可能使洗產現象持續擴大。若南 韓未能有效遏制「洗產地」問題,可能會對貿易關係與國內經濟造成深遠影響。 首先,美國可能對南韓產品施加額外關稅或實施更嚴格的原產地審查,使南韓企業出口難 度加大。其次,中國低價產品透過南韓名義進入市場,可能進一步壓縮南韓本土企業的競 爭空間,導致南韓產業競爭力下降。此外,若南韓被視為「洗產地」,其他貿易夥伴可能 對南韓產品的信任度降低,影響其國際貿易信譽。 均館大學中國經濟學教授Park Ki-soon強調,有必要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他說「未來將 有更多外國投資公司尋求『洗白身份』,以避免美國的制裁」。 首爾明知大學國貿系教授Kim Tae-hwang也警告,「為了排除『繞道出口』,美國可能提 高產地規則,或者封鎖中資企業的出口」。 隨著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南韓未來如何在維持貿易成長的同時避免成為產地造假的跳板, 將是其經貿政策的重要考驗。 心得/評論: 當年與中國簽FTA,對中國開放的南韓 這幾年居然變成中國企業洗產地的目標 企業也被中國買走,受制於人 川普上台後韓國被連帶制裁的風險大增 這應該是當初簽約時沒有想到的 ※必需填寫滿30正體中文字,無意義者板規處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36.1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0497555.A.EE8.html

02/25 23:42, 3小時前 , 1F
哈哈哈 中韓fta,沒想到台灣就靠這個贏韓國
02/25 23:42, 1F

02/25 23:52, 3小時前 , 2F
可憐
02/25 23:52, 2F
文章代碼(AID): #1dlUAJxe (Stock)
文章代碼(AID): #1dlUAJx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