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2005年暑假上海、蘇州夏令營活動
2005年暑假上海、蘇州夏令營活動
一、活動時間:
2005年7月21至7月29日全程9天。
二、參加資格:
歡迎各大專院校在學博碩士研究生、大學生、高中生一起共襄盛舉。
三、報名時間及名額:
即日起接受報名,額滿為止,名額暫定為50人,欲報從速。報名時同時繳交台胞證、
護照(如仍需使用請繳影本)及訂金5000元整。
四、費用:每人收費新台幣17000元整,不含證照費用。
五、證照費用:
(一)台胞證新辦1700元,加簽700元。
(二)新辦護照1400元(護照須於出發時仍有半年以上的效期)
(三)新辦護照所需證件:
(1)身分證正本,彩色2吋照片2張(露耳、白色背景、無色鏡片) ,有舊護照須繳回。
(2)45歲以下男性需退伍令。
(3)役男需至戶政事務所加蓋出國備查章。
(四)新辦台胞證所需證件:
(1)身分證影本、護照影本,彩色兩吋照片2張(露耳、白色背景、無色鏡片)。
(2)舊台胞證須繳回。
六、行程:
2005暑假上海蘇州參訪團
日期 時間 行程 備註
Day1
7/21(四) 12:55
15:45 抵達上海
前往同濟大學 宿:同濟大學
18:00 晚餐
Day2
7/22(五) 8:00 早餐 晚餐:上海大廈
8:45 集合出發
9:00 歡迎式,參觀校園與國家重點實驗室
10:00 導覽:上海的城市規劃與發展
12:00 歡迎午宴
14:30 參觀上海城市規劃館
16:00 參觀上海博物館
17:30 晚餐
19:00 坐船遊黃浦江,觀賞上海灘兩岸十里洋場夜景
Day3
7/23(六) 7:00 早餐
7:30 赴周庄
遊覽江南水鄉風情
18:30 晚餐
Day4
7/24(日) 8:00 早餐 晚餐:新綠波廊酒樓
9:00 導覽:上海民俗風情
13:30 參訪復旦大學
16:00 參觀國父孫中山故居
18:00 晚餐
19:00 上海老城煌廟
Day5
7/25(一) 8:00 早餐
9:00 導覽:上海經濟發展背景與現況
14:00 參訪浦東新區
15:30 登金茂凱悅大廈88層觀光廳,俯瞰大上海
17:45 晚餐
19:00 遊浦東濱江大道
Day6
7/26(二) 6:30 早餐 午餐:國外樓飯店
宿:蘇州
7:00 去蘇州
10:00 虎丘斜塔
12:30 午餐
14:00 遊留園
寒山寺
18:30 晚餐
Day7
7/27(三) 8:00 早餐 晚餐:多利餐廳
14:00 遊南京路步行街
16:00 上海書城(寫論文蒐集翻譯叢書的好地方)
17:30 晚餐
19:00 名聞中外─新天地
Day8
7/28(四) 8:30 早餐 午餐:浦東海鷗舫
9:30 寶山鋼鐵
12:00 午餐
14:00 下午自由活動
Day9
7/29(五) 7:00 早餐
歸航
返回台北
●若有最新的行程,本會將隨時更正。
● 本會保留調整當地行程之權利。
台灣銀行群賢分行(代碼004) 劃撥帳號:162001002564
戶名: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
上海蘇州景點介紹
同濟大學
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她創建於1907年,早期為德國醫生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取名"同濟"意蘊合作共濟。1912年增設工學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為大學,1927年正式定為國立同濟大學。抗戰期間曾內遷經浙、贛、滇入川,1946年回遷上海並發展為以擁有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海內外的綜合性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後,同濟大學成為國內土木建築領域最大、專業最全的工科大學。1978年經中央批准恢復對德交流,在中科院學部委員李國豪校長領導下實行“兩個轉變”,即由土木為主的理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由國內普通高校向作
為中外文化交流“視窗”之一的國際性大學轉變,從而迅速恢復和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學。1995年實現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併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院,被國務院領導贊為高校體制改革中的"同濟模式"。2000年4月又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目前是一所擁有理、工、醫、文、法、哲、經濟、管理、教育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作為研究型大學,學校是首批被國務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為全國重點大學,學校被列入國家財政立項資助的"211工程"和뀊禤a教育振興行動計畫與地方重點共建的高水準大學行列。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享譽海內外的全國重點大學。復旦大學由馬相伯創建于1905年,原名為復旦公學。“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復旦大學成為中國重點大學之一。毛澤東同志于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之請,為復旦親筆題寫了校名。建國52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復旦經歷了三次重大發展機遇。
第一次是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復旦原有的一批應用系科調出,華東地區10餘所高校的文、理相關係科併入,是年復旦不僅大大加強了基礎學科的實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滬地區一批優秀人才,如:蘇步青、陳建功、談家楨、盧鶴紱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調整中進復旦的。
第二次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國家在“七五”、“八五”、“九五”計畫中,連年把復旦大學納入重點建設之列,使復旦迅速由文、理兩科發展成為包括人文、社會、自然、技術和管理科學的多科性綜合大學,成為新中國一所有世界影響的著名學府。
第三次是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的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復旦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醫科,學科門類比過去更齊全,綜合實力比過去更增強,更具備向世界第一流大學邁進的必要條件。
浦東國際機場
浦東國際機場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40公里,占地面積3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於1999年9月建成通航,一已建成一條長4000米、寬60米的4E級南北向跑道,兩條平行滑行道,80萬平方米的機坪,共有76個機位,貨運庫面積達5萬平方米,並裝備有地面監視雷達、陸空和地面通訊系統、無線電導航系統、氣象系統和後勤保障系統,能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
上海大廈原名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原名百老匯大廈,一九三四年為英商所建,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歷史。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大廈。上海大廈以其特有的建築風姿巍然屹立在黃浦江、蘇州河畔,與聞名的外白渡橋互相輝映,構成了象徵上海城市標誌的美麗圖案。上海大廈座落處得天獨厚,十八樓涼臺平坦寬敞,是鳥瞰全市景色的最佳處所。極目遠眺,則整個上海盡收眼底,一覽無遺。交通四通八達,距虹橋國際機場18公里,距上海火車站5公里。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位於人民廣場市政府大廈東側,北靠人民公園。是展示上海城市規劃與建設成就的重要視窗。它集展覽、旅遊、酒會、商務、休閒於一體。規劃館既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人民廣場地區最新的都市旅遊亮點。展館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在7000餘平方米展示面積中,全面展示上海城市規劃與建設成就,充分表達了“城市、人、環境、發展”的展示主題,被市民譽為“城市之窗”。館內大量採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上海至2020年的城市未來藍圖。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由此開始了她的發展之路。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舊中彙大樓,在此期間,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策,撥出市中心人民廣場這一黃金地塊,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館館舍。上海博物館新館於1993年8月開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開放。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象徵“天圓地方”的圓頂方體基座構成了新館不同凡響的딊躟戛蘆G,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新的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
黃浦江
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黃浦江江寬水深, 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要道。
周莊
周莊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
周莊,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贊周莊“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全鎮近千戶民居中,明清和民國初期的建築仍保存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及60餘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上海孫中山故居
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上(原莫利愛路),坐落著一幢歐洲鄉村式樣的小洋房,這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1918年至1925年間在上海的寓所。
自1894年創建興中會,孫中山先生就一直奔波於海內外策動起義、領導革命,自己卻連個固定的住所都沒有。為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這棟住宅捐贈給他。這裏是孫中山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也是他思想發展和飛躍的歷史見證地:在這裏,孫中山潛心研究革命理論,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畫》等重要著作;在這裏,孫中山會見中國共產黨和蘇俄代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完成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飛躍;在這裏,孫中山召開會議,著手改組國民黨,醞釀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這裏,孫中山舉行記者招待會
,向國人發出和平統一祖國的號召……
1924年,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次年3月12日病逝於北京。宋慶齡料理完孫中山的喪事後回到上海,繼續在此居住。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上海,宋慶齡接受中共方面的勸告,離開了這裏。
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將此寓所移贈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這裏。1961年3月4日,故居成為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現在故居內的陳設,絕大多數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使用過的原件原物,並遵照宋慶齡生前回憶按二、三十年代原樣佈置。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在書房和臥室前,有一間長方形的內陽臺。樓旁是汽車間。樓前是一片草坪,圍繞著冬青,香樟和玉蘭等樹木花卉。
上海孫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革命聖地,党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外國政府的首腦都曾到這裏瞻仰,每年有數萬外賓、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和國內觀眾前來瞻仰。
每逢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和逝世紀念日(3月12日),故居內外總是放滿鮮花,上海市領導、各界人士和孫中山先生家屬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孫中山故居,緬懷孫中山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豐功偉績。
孫中山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上海孫中山故居,作為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上海老城隍廟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護神,相傳明永樂年間(15世紀初)上海知縣張守約將方?路上的金山神廟(又名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城隍廟。1926年重建,殿高4.8丈,深6.33丈,鋼筋水泥結構,而彩椽畫棟、翠瓦朱簷,規模大增。抗戰後,為與新城隍廟(原址在金陵西路連雲路口)相區別,故稱老城隍廟。
浦東新區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位於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西的一塊三角形地區,地處我國海岸線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彙處,浦東新區面積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由於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樑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老市區。
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提出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多年開發開放,浦東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驚人變化,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誌。浦東,依靠上海長期積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基礎,享有上海獨特的地理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得益於率先改괊眸}放的先發效應,以及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樑”。
上海金茂大廈
上海金茂大廈佇立於浦東高速發展的商業金融區陸家嘴的中心,共有88層,是中國第一高樓。金茂凱悅大酒店位於大廈的53-87層,被2000年1月吉尼斯世界紀錄千禧年版評為“世界最高酒店”。
虎丘塔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舉世聞名,人人皆知,但是,在中國有一座比它早上100多年的千年斜塔,虎丘塔。
世界著名的虎丘塔,是雲岩寺的塔,稱雲岩寺塔。該塔始建于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建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據地方誌記載,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現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築的。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層,磚身木簷。由於從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災,因而頂部和木簷都遭到了毀壞。原來的高度已無法知道,現存的塔身高47.5米。現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塔中心垂直線已達2.34米,斜度?2.48度。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歷史,今天,這座聳立於虎丘山巔的千年古塔,已成?古城蘇州的標誌。
寒山寺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的西邊,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使寒山寺名揚天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位於姑蘇城外楓橋邊,始建於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大雄寶殿右側有一口日本友人送來的銅鐘,它是1906年由小林誠義等一批工匠鑄成的,此鐘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除夕夜,每年都有許多日本人專程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
據說人的一年有108個災難,在寒山寺聽新年鐘聲,聽到一個鐘聲可以消除一個災難,晚上11點42分當寒山寺的主持開始敲鍾時,人們都一齊數著鐘聲,108聲鍾後,寺外禮花齊放,鞭炮齊鳴,非常熱鬧。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具上海歷史文化風貌的都市旅遊景點,它是以上海近代建築的標誌-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首次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居住功能,創新地賦予其商業經營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國際水平的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的時尚、休閒文化娛樂中心。新天地的石庫門建築群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牆、屋瓦,而每座建築的內部,則按照二十一世紀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度身訂做,無一不體現出現代休閒生活的氣氛。漫步新天地,仿佛時光倒流,有如置身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進每個建築內部,則ꬊD常現代和時尚;親身體會新天地獨特的理念:昨天、明天,相會在今天。在新天地專案開發之前,這裏是一片擁有近一個世紀歷史的石庫門里弄建築。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出現的石庫門建築有著深深的歷史烙印,它是中西合璧的產物,更是代表了近代的上海歷史文化。然而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昔日風光顯赫的石庫門早已不能滿足居住需求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曾有專家不無憂慮地預言:二十一世紀,上海將見不到原汁原味的石庫門了
--
您現在收看的是 【發哥北京報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151.89.114
TWSU 近期熱門文章
8
23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