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職涯專欄 職場溝通第一步?從「確認」開
我是一個地方型社會企業的負責人,我們經營的「猴硐生態教育園區」很特別,他是在煤
鄉貓村的一所荒棄國小,作為里山(註1)文化基地,推動關於「綠色生活、手作精神、友
善耕植、在地文化」,並針對「親子、厭世青年、大自然愛好者、嚮往社群精神的朋友,
設計不同的深度體驗與學習活動。
在一個月前,我們開出了一個特別的職缺,供食供宿,起薪35000元,希望能號召對里山
文化與社會經濟(註2)嚮往的青年,一起共同生活深耕文化,在面試應徵者時,發生一件
工作失誤,我覺得很有意思,與大家分享。
遲到事件:溝通的第一步,是要對方確認收到才算數
在園區應徵期十天,規定盡可能都要住在園區。一來較能理解荒棄國小裡,會出現的各種
狀況;二來,也想知道應徵者,是否能夠適應里山生活。(如山泉水半夜斷掉,要摸黑修
水路等)
公司規定晨會與簽到時間為九點,有位女孩前天晚上回家拿私人物品,隔天早上九點半還
未抵達公司。撥電話詢問她發生什麼事,她表示出門前臨時肚子痛,在臉書私訊某位一早
便開始清潔事務的同仁,並未已讀該訊息,所以沒有人知道她發生什麼事。
肚子痛無可厚非,當日也沒有時效性的工作需要協助,事情影響不嚴重。但我覺得這隱含
一個重要,且沒被彰顯的工作態度,就是:「溝通的第一步,是要對方確認收到才算數」
行動通訊普及的世代,我們更加容易把各種即時、零碎、未經整理的資訊,傳遞給他人;
但同樣的,大家資訊也被其他資訊給佔滿,在傳遞訊息同時,多進行一步確認動作,是極
為要緊的。
之前在一本管理學小說《目標:簡單而有效的常識管理》上,讀到一個可愛的小故事,用
童軍團健行做例子。談行進快慢,不取決於帶頭人,而是在於中間人不同速度的影響。
如第一人,每小時能夠走4公里,但第二個人,每小時卻只能走3公里。在這個狀況下,就
算第三個人,即使每小時能走4公里,也會受限第二個人的關係,最多走到3公里,也往後
一直被延宕下去。把時間再拉長,若第一個人,第一個與第二個小時,各走4公里;但第
二個人,第一個小時只走了3公里,第二個小時發奮圖強,走了5公里;加起來走了8公里
,但影響到第三人時,受限於前人,第一個小時就只能走3公里,而第二小時,即便前人
多出了5公里的速度,第三人還是只能走4公里。總計下來,第三人便只走了7公里。把每
一個環節小小的波動,與彼此依存關係串聯起來,就會對整條隊伍,產生顯著的拖慢影響
。
這些影響,存在在公司各個環節,從生產存貨,到資訊傳遞,無處不在。這也是為什麼一
個小小的「資訊傳遞,要確認對方有收到」如此重要。工作上,切記每個環節與關係的嚴
重性,時刻彼此警惕,才能幫助隊伍前行。
註1:里山(Satoyama):是指住家、村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混和地景。這類
多蕉埔里山的梯田美景樣化的環境,因為當地居民的合理運用,不僅提供了村落所需的糧
食、水源與生活物資,涵養在地文化,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並達到環境永續利用的目
標,是公認的永續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參考來源:
http://www.kskk.org.tw/satoyama/?page_id=15
註2:社會經濟:相信人的經濟行為,不只物質資源的生產與分配。與市場經濟相比,除
了累積資本家財富外,更看重經濟活動發生時,不同利益關係人們參與在其中的方法、互
動關係、地位尊嚴,並提出互惠,共好、榮譽等不同心理驅動因素。
參考來源:作者歸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51.223.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Jobs/M.1536025508.A.26B.html
TaiwanJobs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283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