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萊運輸博士Edward Huang 習慣被拒絕的成功學

看板global_univ (世界各國大學資訊)作者 (Kent512)時間13年前 (2012/09/07 14: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Edward Huang小檔案 |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運輸碩士/博士MS, PhD ·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Berkeley, California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現為TripNotice (旅知網)Engineer, Cofounder & CEO 先歐後美 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路 –簡短介紹一下從台大土木到出國進修運輸領域的過程。 1.大學選台大土木是為了蓋大型公共建設,像大樓、橋樑、高鐵。唸運輸,是到畢業後才 慢慢決定的 2. 大三幸運拿到獎學金去加拿大當交換學生一年,當時決定想出國唸碩士,所以想先當 兵,至於唸什麼倒不確定。 3. 為了出國,一畢業立刻先當兵,手氣很好地抽到空軍,在花蓮機場當工程官,負責修 理跑道機棚等。(發現留學要準備很大一筆錢,又剛好考試可以放公假,就一邊當兵一邊 考公費留考和公家考試) 4. 退伍一週剛好放榜,同時考上民航局和公費留考赴捷克,先去民航局受訓和工作一年 半取得公務人員資格,然後到捷克學捷文,找機會。 5. 在捷克沒找到很適合的學程,決定放棄公費回台改申請美國,當時才認真回想,這一 路看來我最有優勢的是運輸,而且是航空運輸,最後也真的申請進柏克萊,還一直都有獎 學金,就一路把博士唸完。 (其實以我的大學成績應該是進不了柏克萊,但那年柏克萊拿到一大筆航空研究經費,我 的背景剛好符合才矇上。) –聊聊到捷克公費留學的經驗: 會到捷克念書是因為考上公費留考。當時報名特別挑選比較冷門的國家(捷克)和學門( 語言學),以及比較可以努力的專業科目(西洋文化史,東歐政治與文化),剛好我的專 業科目(國文和憲法)還不錯,就僥倖錄取,我記得大概是20人,刷成口試4人,最後取2 名。當時很天真地覺得先去捷克唸語言,再一邊修讀別的,但其實捷克語本身就不好學, 公費生也有壓力必須拿到語言學的學位,最後撐了一年還是放棄了。 我覺得歐洲和美國各有特色,但每個人適合的不太一樣。以我的例子,我覺得我需要比較 嚴格一點的環境,適合一直要修課考試和老闆開會,然後同時間還要幫忙教課,做一些研 究計劃。整體而言,美國比較符合我想要的,實際上還是要看研究室和指導教授而定,歐 洲也有類似的地方。 在每個過程中認真,反敗為勝前進柏克萊 –申請UC Berkeley的過程中有何絕竅與我們分享: 1. 我的在校成績不好,再加上放棄穩定工作和公費留學,因此決定申請Berkeley時很認 真準備考試,死背活背,結果TOEFL、GRE分數都考蠻高的。 2. 找推薦信很感謝大學教授幫忙,其實和他們都不太熟,也畢業了一陣子,因此我把自 己的資料,曾經做過的事情,考試成績等等準備很齊全的給老師。 3. Statement of Purpose 很認真寫,有請不少人看過,一改再改,而且依各校不同還寫 了好幾種版本。我認為Statement of Purpose很重要,它是唯一可以跟評審老師對話的機 會,要好好把握。另外,認真寫,也能在過程中省思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念書。 4. 我的策略是採343的方式申請,4所是自以為會上的,往上往下各申請3所,結果比我想 像中好,幾乎都申請上。 5.申請的過程中學到很多,被迫要重請檢視自己,真正體會「少壯不努力」那句話,成績 並不出色,相對地要在別的地方比別人認真。尤其在送出到等待那段時間我沒有工作,其 實蠻焦慮地,有種人生最後就賭這把了的感覺。我紓解的方法就是每天耗在圖書館和誠品 ,讀各式各樣的書,應該讀了上百本書吧。 –請聊聊在UC Berkeley念書時的經驗以及該校運輸學系的特色。 1. Berkeley真的是很棒的學校,自由學風,天氣好等部份看旅遊書就有介紹了。 2. 我之前比較不知道的是,其實不管是Berkeley或是美國其他研究型大學,在什麼研究 中心往往比在什麼系重要。 例如我雖然掛在工學院,土木及環境系下,但我的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是跨領域的,如經濟系(如做行為研究的),電機資訊系(做 訊號控制)等教授都在其中,此外,經費幾乎都是研究中心提供的,而畢業規定(口試形 式等)也都是指導教授決定的,只要符合系上和學校的大方向即可。 3. 也因為在跨領域的研究中心,我選了經濟和公共政策當輔系,論文做的是航空票價和 機場稅的分析(乍看很不像工學院的研究)。我在去Berkeley之前不太能想像會有那麼大的 自由度,但Berkeley真的就是這樣,讓學生自由發掘,提供很多跨領域的資源。 4. 做研究或是念書時經常需要寫簡報,我的老師就告訴我在準備時應該把要說的話逐一 寫下來,他說「你看那些在台上說話行雲流水的人,其實私下都做了很多練習」。因此直 到現在,我還是會保持寫下簡報或演講內容的習慣,這真的幫助很大,讓簡報的過程比較 順暢,一方面自己也能修正思路及存檔紀錄。 –從UC Berkeley運輸碩士/博士畢業後又怎麼會繼續前往哈佛做博士後研究? 畢業前就像大家一樣,在考慮要做什麼。走學界有個固定的求職時間,通常會配合一個全 美的大會議,就跟著大家準備資料。不過我畢業的那2009,是經濟很不好的時候,許多學 校臨時縮編,開了缺又發信跟大家說預算沒著落,整個取消。我算是非常幸運的,哈佛的 公共政策學院 JFK School of Government剛好拿到美國環保署的一筆錢,要研究如何減 少溫室氣體和開發替代能源,而美國的運輸業佔了全美的污染和油耗的1/4以上,所以哈 佛找了幾個運輸研究中心推薦,剛好Berkeley被找上,剛好我的副修又是公共政策,剛好 我的指導教授又被挖去哈佛,於是我就入選了。事實上拿到offer的時候我論文才寫到第 一章吧,沒畢業就有工作等著真是太幸運了,就也沒再去想別的可能了。 現在博士供過於求,有什麼機會都可以試試,當時我也不覺得我有什麼環保的研究背景, 很多化學單字都不熟,但就是很勇敢地試了,最多就是被拒絕。 –關於申請獎學金、公費留考等要給學弟妹什麼樣的建議? 要多方面去收集資料,有問題就問,有機會申請就申請。但有個重點,我覺得要多以審查 者的角度出發,你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的點,突顯出來才有機會,而很多原本負面的東西 ,經過思考,也可能包裝得很正面,反敗為勝的故事一向很吸引人。 另外就是要注意細節,一些小地方都會讓人產生反感,像是拼錯字,這自已可以注意的, 一定要注意。 全文至:http://www.hellous.com/homepage/section.php?caId=5747 從打工中學習 創業是意外 –求學過程中似乎有不少打工的經驗,請問打工對你來說有甚麼樣的收穫? 1.大二在誠品搬書當 Keyin 工讀生,學會耐心和要求精確,到現在打字還是很快。 2.大四在ikea搬傢俱處理客人抱怨,學會更多耐心,然後要對基層人員好一些。 3.家教,也是耐心,賺到不少錢,實質覺得會讀書真好。 4.博士中間當過多堂課助教,有一門運輸經濟還連教了三年。學到當老師真的不容易,當 學生可以放棄不懂的東西,拿個80分也是A, 但當老師如果那20分不懂,學生就會翻白眼 了,覺得你不勝任。所以教書真的有整個想通一些事。 5.最有趣的是幫忙老闆審機場環境影響報告書,從我以前民航局/空軍官員變成從居民的 角度出發看機場。有次去洛杉磯機場碪察跑道還遇到空軍一號降落,近距離看到歐巴馬走 下飛機轉搭直升機,真是人生難得體驗。 –請和我們分享創業的想法和經過。 創業其實是意外。到美國本來也只想唸碩士(當時以為不會有獎學金),但遇到貴人一路 順利讀完博士,還到了哈佛做博士後研究,這樣看來我似乎是要變成教授才是。但在哈佛 靜下心回想,有時也懷疑自己適不適合走學界這條漫長的路,後來剛好經費一年結束,決 定先搬回加州再說。當時很快找到一個公寓合租,其中一名房友Roger在高盛證券上班, 專門幫矽谷創業家理財,聊著聊著,開始覺得好像創業也不錯,讓我又再次重新檢視人生 ,差不多一週後想到一個結合我的研究和旅遊經驗(我去過42個美國州)的點子,就放棄 了柏克萊研究的機會,先在美國申請專利,做了個模型。 一開始打算在設在矽谷,但最後還決定先搬回台灣,在南港軟體育成中心開始研發旅知網 (TripNotice.com),一個新的旅遊搜尋引擎。而當時說服我創業的 Roger 也離開高盛一 起搬到台灣,和另一個柏克萊的同學 Morris 律師一起成立公司。 人生的意義在追求希臘人說的 Arete 或英文的 excellence –從留學到工作的過程中遇過什麼挫敗嗎?如何克服? 太多了,有遇過經費突然中斷,薪水和學費三個月後才領到,甚至收到學校警告信。研究 上的挫敗更多,常常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看見光以為隧道就要到盡頭,但來的其實是火車 。 我覺得老師和朋友很重要,我的老師一直都很鼓勵我,雖然我的proposal 被他退了七次 ,但他一直都覺得我可以辦到(現在對我創業也是一樣的態度),也因為老師對我有某種 程度上的要求,不輕易放水,使我在每次修改的過程中都有進步。這中間我的做法就是定 期去找他,一週一次,準備一些新作的圖也好,新找到的資料也好,和他討論,一方面逼 自己一直向前,一方面也讓老闆知道你有在做事,逃避不是辦法。 然後朋友很重要,和我同年入學的 Juan Carlos 來自智利,Offer來自以色利,我們三個 連續五年,每週至少一次都會一起去同一家店 LaVal's 點吃一樣的 Pizza,什麼都聊, 不只是研究上的事,他們的友誼真的幫助我渡過很多次想放棄的難關。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歷程裡最想給後輩什麼樣的建議或提醒? 我現在會覺得人生的意義在追求希臘人說的 Arete 或英文的 excellence。一把好的刀就 是要利,能切最多的東西,而一個人的意義大概就是發揮自己所長,盡力去完成什麼。環 境的限制,尤其不能改變的,可以抱怨一下,但終究要接受那是考驗的一部份,像拿到一 張出得很爛的考卷一樣,都要考了,就認真寫。 從念碩士一路到博士後研究,後來又決定自行創業,這中間也曾有掙扎,包括出現一些「 放棄哈佛的博士後研究好嗎?」或是「你應該繼續做研究、當教授啊!」這類質疑的聲音 ,可是我後來回想過去的種種經驗,每一個的出現應該是要幫助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寬廣才 對,而不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侷限,不需要有"我好不容易念到了博士,我只能當博士"的 想法。鼓勵大家也有這樣的思維,每做一個選擇都去想想我的道路是否越來越寬廣。 –一句話送給想出國念書的朋友: Fear of doing something is reason enough to do it. 愈是害怕的事,愈值得勇敢去 做。 全文至:http://www.hellous.com/homepage/section.php?caId=574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64.132
文章代碼(AID): #1GIPYReg (global_univ)
文章代碼(AID): #1GIPYReg (global_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