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總是想取悅別人

看板humanity (人性板)作者 (專心)時間17年前 (2008/02/03 18:2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在不干擾別人的前提之下 找到自己喜歡的興趣 並且樂在其中...... 這樣就不會孤單 這個事上還蠻多有價值的事業 值得你投入心力 在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看你po文還蠻自high~ 應該不會沒有朋友 要取悅多數人是很不容易的~ (除非是有利害關係) 也不需要取悅多數人 這不是我們人生的責任 然而交到三五個推心置腹沒有利害關係的好友 是人的社交需求 這要花很長的時間 我有個朋友他的個性溫溫的~ 可是有時想到我就會打電話給我 或傳簡訊找我出去玩,我起初覺得沒什麼 甚至我覺得我一個人比較自在(男生都這樣) 一個月一次兩次 後來我們比較熟一點 就真的是很好的朋友了 而且以前唸同一個學校 目前同在花蓮工作 人生地不熟 現在交情就真的不錯了 不能順著對方的意,我覺得嘴巴甜一點就好了~ 我自己是大學的時候成為基督徒 算是我人生很大的轉變吧 我覺得信主耶穌很好 教會的弟兄姊妹又彼此幫助 聖經裡又有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方針 還蠻有方向感的 當然只要是人,相處起來一定都會有摩擦 但是我覺得信主之後裡面就好像有一種尺 慢慢曉得 什麼是做人處事的界限 慢慢就清楚了 對人的態度要好 可是卻又不是迎合巴結別人 不會那種一定要順別人意的"強迫感" 還蠻特別的~ 當然我會信不是因為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但我其實很有問題) 幾年來發覺自己有這樣的改變 還蠻感謝主的 好像有點流於傳教了~~ 不過這是我人生目前找到最滿意的答案 你參考看看 : 話說我不知不覺長大成了一個愛取悅別人、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 : 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 獨生女的關係,還沒開始上學以前,我的世界就只有我們家三口子 : 我小小的腦袋甚至還會想說其實這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吧,其他的都是幻象= =+ : (總之,對於世界上還有其他人這件事感到無所謂...因為他們可能是假的,不存在的 : 我小時候真是隻住在井底的小青蛙冏~怎麼有這麼天兵的想法,雖然天兵,可惜我還是得 : 承認 ̄▽ ̄||) : 我的玩伴很少,接觸的人少,自然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人相處 : 就更喜歡獨處了,所以總喜歡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玩家家酒 : 每次爸媽的朋友來我也是都躲在房間裡,他們都說我是新娘子,整天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 是後來搬家到巷子裡小孩子比較多,玩伴才多了起來 : 爸媽很寵我,要什麼有什麼 : 所以我養成了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很不爽的壞習慣= =+ : 我是一個很自我中心的人 : 曾經有一次被我媽罵自私,那一刻我真的愣住了 : 原來我是一個自私的人... : 因為在這之前我真的沒有自覺...所以我真的是嚇到了... : 發現自己原來是個自私的討厭鬼冏~ : 小時候的世界很小,我總是以為這個世界是繞著我轉的 : 以為每件事都會順我的意、每個人也都該取悅我 : 開始上學之後,走進另一個世界,與更多人接觸 : 我才發現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 事情很容易就不是照著我的劇本走,大家也並不會來取悅我 : 我開始變得慌張了 : 我害怕大家有一天會不理我,每個人都離我而去,我怕變成孤單一個人 : 所以我小時候和同學吵架最愛罵對方說 : 以後都沒有人理你,家裡也都沒有人,只剩下你一個人孤孤單單 : 其實那才是我最恐懼的事冏~ : 我開始試著想去操控別人,可是發現一點用也沒有XD : 人那有那麼容易被操控XDDDDDDDDDD : 我就開始去取悅別人,對別人好,不管是不是委曲了自己 : 我以為人與人之間好似一種利益的交換,以為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 : 可是如果遇人不淑,就只是變成不斷地被壓榨而已 : 我現在都上大學了,自然也明白人與人之間不是我小時候想的那樣子 : 我對別人好,別人不一定要對我好 : 反正一切順其自然就可以了,不是這麼絕對的 : 可是我還是不自覺地會想要去取悅別人,讓別人高興 : 總覺得這樣別人也很喜歡我,我就不會孤獨了 : 如果沒能順著別人的意的話,總會有一股罪惡感浮現在心頭( ̄ー ̄;) : 覺得很對不起對方,自己好像是罪人 : 這樣感覺好痛苦喔... : 我想要改掉這種取悅別人的壞習慣 : 希望大家可以給我建議 :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48.189 ※ 編輯: saitoTK 來自: 125.225.48.189 (02/03 18:21)

02/03 19:10, , 1F
我不是原PO 但我也想作到那樣 對別人好的自然而然
02/03 19:10, 1F
文章代碼(AID): #17fPMc3S (human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7fPMc3S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