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二)

看板money (賺錢)作者 (愛吃乖乖的怪老頭)時間24年前 (2000/09/04 19: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規避風險有原則 針對上述風險,投資人可參考以下幾個簡單的避險原則: (1)詳閱公開說明書,不要將太大比例的資金投注在訂有「限制贖回條款」的開放基金。 此外,將同一筆資金打散,分別持有不同基金公司發行的同類型基金,可同時降低( 或平衡)流動性風險、管理風險及其他風險,亦不失為一種穩健的投資策略。 (2)蒐集基金公司每週、每月、每季公布在報紙上或季報上的持股比率及類股、個股投資 明細等資訊,以瞭解基金公司的操作策略,有助於降低其他風險。 (3)當封閉式基金的「溢價」(市價高於單位淨值)幅度由高點一路縮小,甚至有逆轉為 「折價」之虞時,代表基金籌碼狀態及股市行情均將惡化,此時持有基金的「折價風 險」最高,宜有警覺;反之,若「折價」幅度超過20% ,依歷史經驗,基金市價已呈 超跌,「折價」幅度繼續擴大的空間有限,將來轉成「溢價」的潛力相對提高,可考 慮買進持有。 如何評估基金的績效表現 基金的歷史績效,是選擇基金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評估基金績效的基礎為每單位 淨資產價值的變化,一般而言,基金單位淨值會隨著投資標的的行情起伏而有漲有跌。有 關國內各類基金每日淨值的資料,投資人可在各報財經版的「共同基金淨值表」中查得, 將這些數據蒐集完整後,可著手評估基金的操作績效。 評估基金績效有以下三個基本的角度: (1)淨值成長率 選定特定期間(一個月或一季、一年等),比較同類型基金自期初至期末的淨值漲跌 幅;或是,針對股票型基金,以股價指數某一段上升(或下跌)波段為基礎,比較同 類型基金在這段行情過程中的淨值漲跌幅。後面這個方式比較能突顯基金經理人的功 力,如果某個基金在指數上揚時,淨值漲幅均能超過同類型基金及指數,反之在指數 下跌時,淨值跌幅又低於同類型基金及指數,那基金經理人對於波段行情的掌握及選 股方向必有獨到之處。 (2)平均報酬率 有些基金在特定期間或某段行情中的表現也許未必出色,卻有長期穩定的報酬率。評 估長期績效,可以選定較長的時間(三年、五年)算出基金在此期間的總報酬率(包 括淨值成長及歷年配息),再以複利的觀念,推算出其平均的年報酬率。例如某基金 在五年內的總報酬為250%,依複利公式可算出,年平均報酬率約為20%。計算基金的 平均報酬率,有助於將基金與其他替代性投資工具(銀行定存、債券、甚至績優股票 )的獲利性作比較,對偏好長期投資的人而言,特別具有參考價值。 (3)單位風險報酬率 所有投資工具都有風險,而且報酬率與風險程度往往成正比。因此,單是以淨值成長 或平均報酬率來評估基金績效並非絕對公平。針對此一缺點,必須將基金的淨值波動 程度量化,「標準差」是常用的指標。基金的「標準差」是根據每日實際淨值與平均 淨值的差價累計算而來,「標準差」越大,表示基金淨值波動程度越大,風險也越高 。以人工方式計算標準差頗為繁複,但一般多功能的計算機,或是時下頗為普及的電 腦軟體,都有現成指數可自動計算。因此,若兩個基金的報酬率相同,投資人理當選 擇標準差較低的基金;反之,若標準差相同,則選擇報酬率較高的基金。實務上並無 法採取如此截然的二分法。不過,可運用所設「單位風險報酬率」(即將報酬率除以 標準差;衡量投資人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可以得多少的報酬)的概念。舉例來說, 在某段期間內,甲基金的報酬率為30% ,標準差為15% ;乙基金的報酬率為25% ,標 準差為10%(即甲基金報酬率優於也基金,但風險也大於乙),則甲、乙基金的「單 位風險報酬率」分別為2 與2.5 。換言之,經過風險因素(標準差)調整之後,乙基 金的表現反而優於甲基金。 然而目前國內各報章雜誌或基金公司發佈的基金績效資料,尚未將風險觀念導入評估 指標中。在瞭解了評估基金表現的方法後,另外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事項: (1)不要以偏概全 有些基金會刻意挑選某一、兩段基金表現最好的時期為例,大肆宣傳該基金操作 績效優良,投資人最好蒐集這些基金更為長期的淨值變化資料做為佐證,以免遭 誤導。 (2)不要忽略「起跑點」的差異 同類型的基金,因成立時間、正式進場操作時間不同,淨值高低,自然有別。在 指數低檔區成立、進場的基金,較在指數高檔區才成立、進場的基金,先天上佔 有優勢,前者淨值通常高於後者,但並不能斷言前者的績效優於後者,舉兩個國 內封閉式股票基金為例說明(基金淨值資料純屬虛構):甲基金的淨值雖然高於 乙基金,但從「打敗指數」的觀點來看。甲基金自進場以來的淨值漲幅落後指數 漲幅約10.4% ;而乙基金進場後,指數雖一路盤跌,但乙基金的淨值卻較指數少 跌了10.5%,因此我們不能說乙基金表現不如甲基金。 (3)不要忘記「除息」因素 基金及股票一樣,在配息(收益分配)基準日,「息值」必須從淨值中扣除。因 此在計算基金淨值成長時,必須把除息的因素還原回去。 (4)避免「跟類」比較 例如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的主要投資標的不同,若一起評斷績效並不公平。 (5)市價不同於淨值 封閉式基金上市之後,因股市行情變化及籌碼供需變化,會產生市價偏離淨值的 「折價」或「溢價」現象。若純粹要評估基金的「操作績效」採用淨值作為計算 基礎即可;但若要評估「報酬率」,由於封閉式基金的買賣是按市價進行;因此 必須改用市價計算,才能反映實際報酬狀況。 (6)歷史未必重演 所有基金的公開說明書或投資說明書上都會附帶一段驚語:「經理公司以往之經 營績效不代表未來之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收益」,因此基金的歷史績效適 合作為投資的「參考」而非「依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2.244.39
文章代碼(AID): #viuAs00 (money)
文章代碼(AID): #viuAs00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