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心障礙兒童問題行為之種類與功能(2)
繼續談身心障礙者的問題行為,
接下來要談固著行為和自傷行為。
------------------------------------------------------------------------------
固著行為
身心障礙學生由於智力以及發展狀況的影響,經常會出現固著行為,
而此種行為又與自閉症兒童的關係最為密切,甚至被當成一項重要的診斷指標。
固著行為常常與刻板行為、重複行為當成同義詞,
意指堅持以固定而重複的方式來做某件事情,
而這種方式往往是奇特且怪異的,通常固著行為可以歸類為以下幾種:
1.感官的固著行為:
如強迫自己不斷重複某種「儀式」(例如進教室時一定要摸一下窗戶)、
不斷重複聽某首歌。
2.戀物(attachment)的固持行為:
雖然對於某些物品並沒有特殊興趣,平常也不常使用,
但是當這些物品被取走或是不見時,則會感到非常不安與躁動。
3.學業的固著行為:
例如強迫自己收集某領域的資料、總是問別人一樣的問題,
或是和別人討論課本章節中的某段內容。
4.動作的固著行為:
意指依循一些固定儀式反覆檢查或排列某些事物,例如依序排列教室裡的玩具、
院子裡的石頭、撲克牌、銅板,或是回家後一定要把書包放在固定之處等。
自傷行為
這是最常出現在身心障礙兒童身上的行為問題。
經過長期的觀察,學者指出社會性增強應是自傷行為最主要的起源,
例如想引起他人的注意等。
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注意,這對自傷行為都是正增強,
不過當身心障礙兒童被教導適當的溝通法後,
不但自傷行為減少了,溝通行為也跟著增加了。
Vollmer,Marcus 和 Ringdahl(1995)也發現,
自我傷害和厭惡學習有關,當身心障礙兒童不想學習時,就會以自傷行為來逃避學習。
綜合以上所述,造成自傷行為的主要原因除了社會增強外,
獲取感官刺激、減經焦慮、引起注意等各種心理、神經、機體或生物因素,
以及環境因素等,都是維持這種行為歷久不衰的主要因素。
歸納學者們所整理的文獻,自傷行為的類型大致可分成以下幾種:
1.撞頭:以頭部或臉部碰撞物體。
2.撞身體:以身體用力碰撞物體。
3.打頭:以身體某部位(通常是手)用力敲擊或拍打頭部或臉部。
4.打身體:以身體某部位(通常是手) 以強烈的力道敲擊或拍打頭部或臉部。
5.踢頭、身體:以強烈的力道使用膝蓋或腳去踢頭部或身體其它部位。
6.咬:使用上下牙齒接觸身體的任何部位,並且用力閉合。
7.吸吮手指:將手指放進口中,以上下唇或舌頭吸吮。
8.吞食異物:吃食非食物類的物品。
9.戳眼睛:將手指用力戳入眼球四週或裡面。
10.捏:用手指用力的夾住皮膚並扭轉。
11.抓:以手指抓皮膚,或摩擦其他物體。
12.嘔吐或反芻:將吃進嘴巴的東西不斷吐出或做快吐的樣子。
13.拉頭髮:手指抓住頭髮,並做出拉的動作。
(未完,待續)
--
海獺仔的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nowsea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01.92
sp_teach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04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