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自閉症新發現(但是是舊新聞)

看板sp_teacher (特教老師)作者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時間18年前 (2007/08/27 23:03),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tpech.gov.tw/Article.aspx?ArtSerial=11547&ChaId=A33&Click=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7月12日新聞稿-- 杏林台灣之光—市醫跨國團隊破解大腦密碼,自閉症患者現曙光 發稿單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發稿日期:96年7月12日 報告人:復健科主治醫師 鄭雅薇 婦幼院區 杏林台灣之光— 市醫跨國團隊破解大腦密碼,自閉症患者現曙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大學、台北榮總、中央研究院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團 隊跨國合作,運用腦磁儀成功破解同理心之大腦密碼,該成果並獲選為國際知名 的「人腦功能定位協會」(Organization for Human Brain Mapping, OHBM), 2007年年度大會十大優秀論文之一。預估這項研究成果,將成為自閉症患者重啟 對外溝通的鑰匙。   實際執行這項研究的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建科主治醫師鄭雅薇表示,國 內目前約有0.5%的孩童罹患自閉症,患者最顯著特徵,就是社交互動有障礙。自 閉症起因是個待解的謎,但自閉症的盛行率卻逐年上升〈內政部身心障礙統計顯 示,自閉症登記人數每年成長率近20%〉,因此,投入自閉症研究已刻不容緩。   她說,1992年義大利帕瑪大學里佐拉蒂的研究團隊發現鏡像神經元,2000年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拉瑪錢德朗的研究團隊提出破鏡理論,為自閉症成因 與治療開啟一道曙光。 鄭雅薇解釋說,所謂同理心,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在我們的大腦 皮質裡有一組神經元,只要觀看別人的動作,便在腦中重現相同動作,彷彿鏡子 般投射出該行為,因此被命名為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使我們能夠理解別人 的行為、意圖或情緒,彼此能夠溝通。   一般自閉症最主要病症,就是缺乏「揣測他人心意」能力,很可能是因鏡像 神經元功能受損所造成。目前,藉由腦波和腦部核磁共振掃瞄,已發現自閉症患 者的鏡像神經元活性較一般人來得弱,而且隨著自閉症的症狀越嚴重,其活性越 弱。   這次研究獲得大獎,主因於研究團隊發現鏡像神經元參與同理心運作的直接 證據。鄭雅薇說,近幾年來腦部造影研究指出,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和腦島(insula),不只處理疼痛本身引發的情緒反應,也參與處理"觀察 對方的疼痛" 。但不解的是,這些研究發現,體感覺皮質只有參與區辨自身疼痛 的程度,但感受對方的疼痛時,體感覺皮質並不會活化。這樣的結果與鏡像神經 元(mirror neurons)的發現相左,人們觀察到對方的動作,會不由自主地想模仿 對方的動作。也就是說,透過同理心,人們看到對方被針扎,應該會不由自主地 跟著抽痛起來。   本研究的困難處在於,如何“用看去感覺?”,腦部訊號錯縱複雜,如同在 大海中要釣到魚,就要有適當的餌和正確的定位。她解釋說,研究團隊使用手腕 正中神經的電刺激,引出穩定、明顯源自於體感覺皮質的波動(約10-Hz) ,同 時運用腦磁儀,敏銳地記錄大腦體感覺皮質波動的細微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人們看到別人的手被刀子割到時,所激發的體感覺皮質波動 變化,要比只是看到別人用手拿刀子切菜時強烈許多。因此,感受到對方的疼痛 所觸發的同理心,涵蓋情緒與感覺全面性反應。   更重要的是,透過本研究,解開同理心之大腦密碼,可以應用到臨床上,作 為同理心的生物標誌,輔助診斷懷疑有同理心缺損的病症—如自閉症,進一步定 量同理心,偵測療育或藥物的療效,找出對自閉症有效治療。   鄭雅薇這項傑出的成就,背後有一群陣容堅強的合作夥伴,成員包括:指導 教授中央研究院語言所曾志朗院士、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研究所洪蘭教授、台北榮 總整合性腦功能研究中心謝仁俊醫師、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研究所林慶波、楊佳燕 以及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尚.迪西地(Jean Decety)教授。 出處: 企劃行政中心 日期: 2007/07/12 -- 步兵の本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51.210

08/28 22:44, , 1F
已收錄精華區
08/28 22:44, 1F
文章代碼(AID): #16qkUiU1 (sp_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6qkUiU1 (sp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