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副總經理盧宗慶演講 - 我在美味的中國

看板speech (演講板)作者 (今年中職值得期待)時間11年前 (2013/04/01 22: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zixun.koucai.cn/yaowen/yaowendaguan/2012/0527/6230.html 康師傅副總經理盧宗慶演講:我在美味的中國 2012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非常感謝WINA給我一個機會做主旨發言,我想跟大家介紹一 下中國的飲食文化,康師傅呢,我想跟大家介紹一下,在過去的十年所做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為了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我們要有中國特色的 行銷的特色,請允許我用中文來給大家做演講,謝謝。 我的題目叫做“我在美味的中國”,1968年,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 作為第二個東方人獲得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他發表了一篇文章, 題目是《我在美麗的日本》 。這篇文章充滿了東方的情調,讓世界人了解日本文化的優雅 氣質,同時也表達他熱愛他的國家,讚美日本。所以我的題目是以“我在美味的中國”, 來向大家介紹我所體會到的中國飲食文化,以及二十年來,康師傅在麵條的發源地所進行 的口味創新之路,來跟大家分享。   我的大綱分為五個部分,聽了前四位的演講,談食品安全,談吃的科學,我要談跟他 們一樣的,因為我談的是飲食文化,所以我會有一些歷史的穿越,談古說今,讓大家了解 康師傅在中國做口味的創新之路。   1958年,大家知道安藤百福在日本發明了雞湯拉麵,之後它進入到各個國家,包括韓 國,到台灣,到泰國,到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到中國,我把這條路稱為方便麵的絲 路。中國是晚期才加入方便麵行業的國家,但是它發展到目前最好,大概佔世界拉麵大會 的統計984億包的市場量裡頭的43%,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 當然,方便麵的絲路可以這樣講,集中在筷子文化圈的東方社會。我統計了一下,亞洲國 家佔984億包裡頭的84.5%,也就是說吃麵條大概都是亞洲人吃的,為什麼會這樣子? 跟麵條的屬性有關係,因為麵條必須熱食,必須用很深的碗來盛麵條,它大部分需要用筷 子來進食,所以我把麵條的絲路也稱為筷子文化圈。   當然隨著方便麵的改變,麵條的絲路也改變了它在亞洲的局限,而邁向世界。 所以現在巴西、俄羅斯,甚至美國,全世界大概都可以吃得到。   其實方便麵從日本到中國,真正研究麵條,其實它的故鄉在中國,這個人叫朱舜水, 他是一位儒家,他逃到日本去,從浙江到長崎,到江戶,當時的時代應該是德川幕府時代 ,所以他把中國麵條的技術教給了幕府。根據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的記載,我查了一下時 間,大概是1665年,經過朱舜水偶然散播的拉麵的種子,日本幾百年來不斷的改變, 包括在明治時代,橫濱中華街就出現了拉麵,很多上海人跟廣東人到江戶這邊去賣一些拉 麵,加上一些湯頭,就造就了今天日本拉麵文化。   其實我們眾所周知,把日本拉麵文化方便麵化的大概就是1958年的安藤百福吧, 所以中國把麵條傳入日本,日本又把方便麵傳入中國,所以這是一種飲食交互影響與促進 的一種文化。   我的第二個部分談麵條,有一些研究說小麥是麵條的發源地,大概是在中亞,大概是 七千年前,野生小麥生長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地方,小麥流傳西邊變成麵包文化, 跑到東邊變成麵食文化。所以同樣是小麥,在西方變成了麵包,到東方變成了麵條。 中國在漢代以小麥做的麵食品已經非常發達,其實在中國文化里頭講麵食,不僅僅是面, 還包括廣義的饅頭、包子、餅跟餃子等。所以一棵小麥從中亞出發,竟然影響了全世界的 人。   小麥這個字在中國漢字裡頭是這樣寫的,首先它是一個面,這是一個生旁,另外是一 個麥,這是一個形旁,這是中國字的繁體字,當然現在簡體字已經是剩下右邊了。 面在以前不叫做面,而叫做餅,麵條必須要煮過,所以叫湯餅。中國的面非常多元, 因為小麥必須要磨成粉,才可以製成各種不同的麵條,所以這個面是表示把麥做成面狀的 意思,所以它必須要有麵粉,然後加入水,然後糅合,然後攪拌變成一些麵平,然後變成 麵條,這是面的本意。   其實在今天,中國麵食的發展已經非常多,其實真正去了解中國的麵食文化,大概可 以發展出四百多種,就烹飪的方法來講,就有十幾種,製作的技巧又更多,有三十多種, 所以這樣做出來麵條就有上百種。這麼四百多種裡頭,其實到今天的北方的各個省份都可 以吃得到,比如說大家看到這個叫貓耳朵,它也是一種面,比如說龍鬚面,刀削麵等等, 中國的面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中國的麵條講究的是它的形狀,加上一些澆頭才可以吃。   其實要談面,它的原料不僅僅是小麥,對於中國來講,麵食的材料還有很多種穀物, 各位所看到的這個里頭,包括小米、黑麥、裸麥、大豆、綠豆等等各種不同的穀物都可以 混合,而做成所謂的廣義的麵食。   2005年,中國有一個地方叫青海,這個地方叫喇家村,它出土了一碗麵,就是中國現 存最早的麵條,這個地方就是面,它有50公分長,3公里寬,它其實是小米做的,不是小麥 做的。所以可以講中國面的吃法是非常非常久遠的。   昨天我們在格林園有一場中國麵食薈萃,大家也親身吃到了很多種不同的麵條, 我們接下來是不是讓我們面師傅來跟大家表演一下我們龍鬚面的做法。龍鬚面非常地細, 它可以一拉、二拉、三拉,拉到非常細,比頭髮還細,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它的表演。   (龍鬚面表演)   這是龍鬚面,比頭髮還細。方便麵在日本出來叫做拉麵,到台灣叫做泡麵,拉是指像 剛剛這樣拉出來的,在台灣叫泡,說泡了三分鐘就可以吃,在中國叫方便麵。確實,一個 麵條要讓人家吃就叫方便,像這樣子的麵條做出來只能放一天就壞了,所以古代人很聰明 ,發現麵條要保存,就必須要經過各種不同處理的過程,所以它就要曬乾,或者是油炸。 油炸就變成掛麵,油炸就變成不同的東西。其實我覺得中國的方便麵最早的是這個東西, 叫做伊府面,這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這個人是一個官員,他家裡的廚子不小心把做好 的麵條掉到油鍋裡頭去了,所以經過炸過的東西反而更加入味好吃,這是一種美麗的錯誤 吧。安藤百福說,他發明方便麵,是受到日本天婦羅油炸的啟發,我想中國啟發得更早的 話,方便麵應該是中國人做得更早吧。到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這個東西,叫"食散子" ,所以油炸技術在中國是很早,一切都是為了存儲方便。   要談中國方便麵的發展,倒不是1992年康師傅出來以後才有的, 回顧近代的中國,方便麵的演進其實有經歷過一場非常艱辛的過程,這是中國的DGP, 各位看1952年開始有GDP的統計以後,前面的幾十年,幾乎人民非常困苦,吃飽都是一個 問題,根本談不上吃好。   這裡頭有一個1958年,各位很熟悉吧,這個年代是日本方便麵雞湯拉麵發明的年代, 但是那一年中國正進行著人民公社,90%的農村人口都進入公共食堂,所以公共食堂根本 沒有辦法談上個人的飲食的精細化。所以中國早期是這樣子的困難,當全世界都在經濟發 展非常好的時候,中國是處在這種現狀的,所以談不上吃得好,只能夠吃得飽就夠了。   我研究一下,大概在1980年,上海益民食品廠,從日本引進一條生產線,開始生產油 炸方便麵,這應該是中國第一包比較好的方便麵,羧基這包面叫美味肉蓉面。中國改革開 放開始,1978年開始,很多外資進來,人民經過了冬眠時期,食慾開始甦醒,外資開始進 入中國,加上康師傅、白象、統一這些都出來了,才為這個產業做到很大的貢獻。 所以1992年,康師傅將國外引進的三十年的方便麵帶入中國,香噴噴的美味傳遍全中國, 家喻戶曉。當時中國的環境大概是這樣子的。   有關於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進入中國,大家有聽過,我這裡再補充一下。 1992年康師傅到中國來做了兩包面,一包叫紅燒牛肉麵,一個叫肉燥面,後來肉燥面就沒 有了。這包面所面臨的環境是這樣子的,當時市場很兩級,所謂兩級就是一包面大概五毛 錢,只有一個粉包,品質很差,一泡就軟。第二種東西就是進口的方便麵,大概五塊到十 塊的都有,可是在飯店跟機場賣,中間空白市場沒人做。所以康師傅就決定上市紅燒牛肉 麵,它走的是產品差異化策略,也就是高檔次的方便麵,它產品有什麼特色呢? 就是把醬包放進去了,所以它才能讓消費者吃得到它的美味。多口味、雙料包, 麵條筋斗,那不是產品好吃的必要條件嗎? 所以這個產品一下子讓中國的消費者覺得很好吃,差異性太大了,它的口號叫香噴噴好吃 看得見,到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   其實把紅燒牛肉麵帶進中國,是一種創舉,中國沒有紅燒牛肉麵,牛肉跟麵條合成的 牛肉麵也不在中國,而是在台灣。這裡我要跟大家介紹一個故事,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以後,在台灣的南部,有一些帶過去的軍人,大部分都是空軍 ,這些人就出現一個眷村,這些眷村都是成都人,這些成都人到了台灣吃很不習慣, 那怎麼辦?但是成都一個東西叫小碗紅湯牛肉麵,他們就想吃這個面,那怎麼辦呢? 來就地取材,台灣吃牛很少,但是有一種牛,是黃牛,就拿黃牛,那醬怎麼辦呢? 他們家鄉有個叫郫縣豆瓣醬,他們就去找,台南剛好有一種豆瓣醬,這是辣椒加蠶豆所 做成的,所以它把這兩個東西組合,變成了台灣紅燒牛肉麵,所以台灣紅燒牛肉麵是空軍 軍眷的思鄉之作。   這一碗麵有一個在地融合發展的意義在裡頭,這種發明也是在台灣非常窮困的, 沒有油水時代的發明特色,這些逃難到台灣的四川人,寄情於故鄉的味道, 結合在地的條件,而意外創造出來的飲食的風味。所以這種創新,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 在台灣又流行起來。如果你到台灣去吃麵,人家就介紹你吃紅燒牛肉麵。   那為什麼會流行起來呢?這裡頭又有一個故事,其實台灣人吃麥的不多, 1960年代是美援的時代,是美軍援助,美軍給台灣很多的麵粉,這些外省人去了台灣之後 給他很多麵粉,這些麵粉他們吃不完,就拿去賣。 第二個原因,很多外省軍人退伍了,他沒有財產,只有家鄉的這些味道,所以他就把家鄉 的麵條帶進台灣的社會,於是台灣到處都出現很多的外省麵攤,使得台灣本地的麵食開始 跳躍式的發展,於是紅燒牛肉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而成長起來。   初來創業的康師傅,到中國來,用台灣紅燒牛肉麵為原形,創造了台灣紅燒牛肉方便 麵,所以就這樣從台灣走來,帶動了大陸方便麵的發展。康師傅是一個台灣的小企業, 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我在不同的演講場合,很多人都會問我一個問題,說為什麼在中國的市場上有那麼多 的食品行業,都是台灣企業做得很好?台灣人為什麼那麼會吃? 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做一個人口的研究,我研究了一下,台灣大家都去過了, 台灣大概是五百年間,歷經了一撥人口的移動,這些人是福建人為主的,這是五百年前, 福建人吃的是閩菜,就是福建菜,福建菜的特色就是小吃,湯湯水水的,這個時候大量的 福建移民,1989年,日本進行台灣統治,這是一個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時代。 但是日本帶來了五十年的統治,同時也帶來了日本的飲食文化,這個時候台灣的人口大約 五百萬,最大一撥人口的遷徙應該是在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之後帶去兩百萬的軍民 ,使得台灣一下子擴充七百萬人口。所以從早期的移民,到日本的殖民,到五六十年前的 這些難民,所以我常說這是一個具有三民主義飲食文化特色的台灣社會。   台灣就是這麼有趣,台灣就像一塊海綿,不斷的吸納各種外來文化,閩菜是它的基底 ,所以台灣也就是因為這樣,能夠做好產品。其實大中國,過去我們有一個順口溜, 喜歡說東酸西辣,南甜北咸,這是四個S,這是中國的飲食特色。 其實類似的說法也有說南昆北曲等等,這些不同的形容詞,都是在說地域性的差異。 1949年,大陸的移民經過六十年的融合,我剛剛講七百萬,現在台灣已經是2300萬人口了 ,在那裡生活,所以這些人在吃的方面,就會去蕪存菁,就地改良,吃的東西融會貫通, 所以就這些來講,台灣人是幸運的。而台灣企業又很喜歡根據大陸飲食的基礎改良, 所以善於改良,易於接受當地的特色,就是台灣企業在大陸成功的關鍵因素。 所以談了一下紅燒牛肉麵的背景。   其實一個企業不能靠一招鮮做下去,康師傅在當年也面臨一些困境,所以它必須做新 口味的開發。新口味的開發,是一個企業永續經驗的一個必要手段,對於食品業來講尤其 如此。所以康師傅在進行策略的更新的時候,當時我們就充分的去了解消費者飲食文化, 因為我們覺得飲食文化才是產品策略之本。   要研究飲食文化,大概東西方飲食各有代表,及今天來講,我們常常講西餐文化, 以法國為代表,然後法國去影響歐美國家。那麼中國就是中國文化了,中國文化飲食, 中國菜也是吸納了各種不同的民族,而形成的一個亞洲飲食文化的代表,這些飲食文化也 影響了日本,所以日本從中國採集了很多的飲食文化,成就了東方的飲食文化系統。   在中國,我們怎麼去談飲食文化?其實研究中日方便麵差異,日本方便麵,大家很熟 悉,它的口味創意是來自於拉麵文化,到目前為止,拉麵文化還是方便麵的阻力。 中國的麵條文化講究的是嚼勁、彈性、筋斗,我們不斷的探討,幾經探索,康師傅拋出了 中國飲食文化概念,在2003年,也就是菜系。 廣義的飲食文化包括烹飪文化,包括酒文化,包括茶文化,酒文化跟茶文化我們就不談了 ,我們專門來談烹飪文化。   中國文化應該是這樣分的,中國文化大概可以用一個長城,一個黃河、長江跟珠江來 區分,也就是水系,分為四個飲食文化圈,八大菜系。 首先第一個是黃河流域,黃河流域是為華北菜系,它的範圍大概包括這些,黃河為基底的 華北菜系。再來是以長久水系的長江中上游叫做西南菜系,中下游叫做西北菜系, 所以水系影響菜系。同一個飲食文化圈,由於地理環境跟物產風俗的不同,出現地區飲食 習慣的差異,而有京菜、川菜、閩菜等各種不同的菜系,所謂八大菜系,也有人說十二大 菜係等等,越吃越細,其實水係就是影響菜系的一個主要分類。   其實語言也影響了飲食文化,比如說中國人有講方言,八大方言指的是湘、贛、鄂等 不同的方言。北方長期是政治中心,我們叫做北方方言,其實北方沒有很大差異的方言,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以前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皇帝從長安到洛陽,到開封,到北京, 都是這樣子,你總不能讓皇帝學地方話吧,所以大家都必須講官話,官話就形成了北方人 吃的一致性,同時宮廷菜也跟著北方走。那麼南方偶爾作為政治中心,只有在偏安的時候 ,很少會整合,所以造就了今天南方語系腔多調也多。 講話也很重要,一種方言應該是一個地方的移民所保留下來的,同時也保留了同一個來源 的一種味覺,南方的菜系隨著傳承,人們都覺得自己故鄉的食物是最好的, 所以故鄉是一種美,在味覺上有很多的鄉愁,大白話說,講同樣的話,才能夠吃在一起, 南方人因為講不同的話,所以都吃的不一樣,所以南方就是這樣子,總比北方豐富。   要談飲食文化跟我們所吃的主食有關,其實北方是叫做小麥文化曲,南方叫做水稻文 化區,南北作物的不同,中間有一些交匯。廣義的說,北方是吃小麥的,用麥來做成我剛 講的麵食。南方是吃米的,用吃飯,吃米要烹調很多的菜來搭配,北方的麵條就是比較簡 單的澆頭,所以南方的菜色也比北方多彩。   經過剛才水系、語系跟農作物的這些大類的分類,我大概略略提到了一些飲食文化的 區分。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怎麼把它商品化呢?我們如何把這些中國飲食文化剝離出來 ,變成方便麵呢?要解決幾道障礙。   首先第一道叫麵條。日本企業做麵條很專精,中國一樣,我們很認真在做麵條, 可是如果要以中國麵條來做方便麵的話,你首先必鬚麵臨到消費者的要求,他要筋斗, 要嚼勁,要滑溜,這些都考驗工業化的方便麵技術。其實就是在口味方面,等一下我會給 大家介紹更多的飲食文化菜系,所以這些口味就必須豐富、熟悉,最重要是要地道, 因為它是以它現在所吃的這些菜為原形,它如果吃起來不一樣,就會覺得你做得不好, 所以口味是一個很重要的檢查標準。   第三個,我要決定包裝,用什麼包裝來把它包裝起來。最後一個就是要用什麼飲食文 化的溝通策略,來跟我們消費者溝通了。所以我們必須因應不同區域,做不同的產品。 有了這樣子的策略思考,過去十年來,康師傅藉由飲食文化的起點,推出了三百多個新口 味。   接下來我舉其中幾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這些產品的過程,首先我們來看中國最 西北邊的西北,西北做過一個酸湯麵,飲食首先要喝水,跟水有關係,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西北邊,中國每一個地區的水都不一樣, 它有硬水跟軟水,西北的水質偏硬,所以鹼性很高,所以如果他能夠吃點醋,酸性, 就可能平衡,起到綜合的作用。 再來,西北人是吃麵條很多的地方,做面的時候要加鹼,所以能夠吃醋,又能夠綜合一下 ,讓胃裡頭比較舒服。所以醋除了調味的作用以外,還有保持健康平衡之道的動機在裡頭 。所以西北的酸湯麵就是這樣出來的,對於西北人來講,吃這個東西除了好吃, 它還很健康。   第二個,華北人吃打滷麵,打是製作的意思,華北人吃麵細溜,滑滑的,所以它必須 要有鹵。其實吃著吃著,打滷麵已經成為華北人的生活文化了,人生有三面,出生到都壽 都要吃麵,除了過壽出打滷麵以外,平常有什麼喜事都要吃個打滷麵來招待親友。 所以它不單單是一個好吃滑溜的打滷麵,還代表某種生活上的意義。   第三個,我們到北京常常會招待我們吃炸醬麵,炸醬麵就是這樣子,它講究的是菜碼 要多,醬要多,而且四季皆宜。   這裡是東北,東北無燉不成炊,東北很冷,冬長夏短,冷就決定了它的飲食。 所以東北的菜比較簡單,燉就成為烹飪的很重要的方法,所以它的燉通常需要葷素搭配, 一起下鍋,這樣飲食下來,大概東北就有很有名的東北八大燉,康師傅為東北人做出了燉 排骨,小雞燉蘑菇,這是他們最經典的口味。   一個地方叫華中,每次談到華中都覺得它不東不南不西不北的,它能夠把全國的菜系 合而為一,又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華中人愛吃辣椒,為什麼要吃辣椒?也是跟氣侯有關係 ,吃辣椒能夠趨區別濕去寒,於是讓華中人把辣椒做出了千百種滋味,有乾辣椒,有鮮辣 椒,白辣椒等等各種不同的辣椒。所以有人說辣是湘菜的靈魂,也有說辣是窮人的肉, 又有辣椒??當鹽的說法,也就是華中人對辣椒的依賴非常重,所以我們做出了千椒百味, 裡頭有各種不同的吃法。所以有人把淮揚菜比喻成官菜,有人把湘菜比喻成軍菜, 它應該跟吃辣椒有很重要的關係。   好,我們走到華東來,華東是一個非常精緻的地方,中國菜講有家常菜,有酒店菜, 有文人菜,有佛家菜。其實文人菜是中國特色,普通老百姓人吃東西只認定說這個好吃, 這個不好吃,但是在文人裡頭,它就變成了飲食文化,所以東坡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東坡肉的歷史故事也很精采,以前蘇東坡去當了杭州市的市長,他是一個美食家, 他去治理西湖,所以這些人送他豬肉跟酒,他就拿這些東西把它做成紅燒肉又分還給這些 農民,所以人家就認為他把手藝帶進來,於是把這個東西命名為東坡肉。 江蘇是中國的魚米之鄉,本來吃得非常精緻,東坡肉只是其中的代表,所以我們給華東人 推出了江南美食,江南美食裡頭有很多好口味。   上海人已經成為現在的國際性城市,上海人吃本幫菜,上海也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大都 市,過去上海人吃本幫菜,但是這些移民來自於不同的地方,包括杭州,包括江蘇, 包括廣東,來自全國各地,所以有很多很多的外幫菜。所以為了區別,就把自己的菜叫做 本幫菜,綜合起來,就叫海派菜。上海人味覺裡頭還是保留了本幫菜裡頭濃油赤醬的風格 。   你到廣東去吃飯前都要老火靚湯,它是滋補的湯,我們常常說衣食同源,應該講衣源 於食,廣東人很愛煲湯,女人要花四五個小時煲一鍋湯,這個湯蘊含著很多感情,那都是 給大家滋補的一個產品。康師傅老火靚湯系列,是真正為華南人所打造的一個很具有廣東 特色的好湯的料理。   我們走到西南,辣成一片的,西南人生活中有油辣子,它好像西南人的調味品一樣, 都用油辣子來體現各種滋味的表現,辣椒和重慶人共生共融,二者互為不二法則, 相映成輝。所以到四川都會吃到麻麻辣辣的油辣子。   我剛講完了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口味,其實我們所做出來的更多更多。到現在,飲食是 會聚合的,它會趨同,過去因為交通不方便,食材不容易交流,所以呈現出區域文化特色 。現在人口流動性很大,你在天津塘沽要吃到什麼吃不到呢,所以也會趨同。所以這裡頭 又造成了飲食的擴張,文化擴張的現象。我們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川菜裡頭麻辣火鍋很 知名,但是現在麻辣火鍋變成全國性的口味,它已經變成大家都可以吃到的,這是一種文 化擴張。所以飲食文化,文化之所以叫文化,就是因為它總是在變化,或者被同化, 或者是被異化,反正得變化。   那麼文化整合呢,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變成我,我變成你,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所以未來這些地方口味,也會變成全國的口味。   同樣是口舌之市,中國用了五十年,普通話還沒有統一全國,四川辣椒卻用了十幾年 的光陰卻辣遍中國,羧基我說辣椒統一中國,已經變成一個全國人的口味,所以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好,到現在康師傅已經不是一個做麵條的專家了,它除了做麵條以外,它還很會做菜 ,大概全國各地的菜都是它拿手的,要蒸煮炒炸都行。有了中國飲食文化這麼豐富的龐大 體系,康師傅才能藉用這個文化資產,在方便麵裡頭揮灑,然後去創造很多的產品。   我的報告的剛開始談到過去中國拉麵影響日本,日本又把方便麵影響中國,現在的中 國菜應該也在日本有廣泛被運用。我看日本方便麵現在有單單面、麻婆豆腐、雲吞面,其 實這都是中國料理跟日本文化交流的一種現象。   好,講得很多,很好吃的樣子,我們是不是來,我剪輯了一次廣告,讓大家感覺一下 中國飲食文化的精彩。 看完之後,可能大家只有兩個字“好吃”。我們是食品行業,如果談中國字裡頭, 這個食字,它的造字是這樣子的,甲骨文,它下面是一個盛肉羹的銅器,下面是一個朝下 低頭吃肉羹的人,也就是說在肉很珍貴的古代,低頭抱著銅器吃肉羹,它的意思叫做津津 有味的進餐,這是甲骨文的造字。做食品業的人,要追求的是要讓消費者滿意,方便麵可 以說是一個快餐業,或者是一個工業化,我們可以講這是一個飲食的工業化,方便麵就是 工業化用高速生產效率塑造成全球標準的一個產品,但是也會常常因為一致化,無法滿足 很多人的需求,吃的東西如果不是多樣品種,少量生產,就一定不會豐富。 所以近來飲食裡頭有朝向去快餐化的傾向,所以美味跟工業化到底如何能夠兼顧呢?, 那就是把工業化的飲食導入人文化的飲食,專注於研究人,怎樣讓消費者吃得更快樂, 更好吃,吃得更津津有味,大概是食品行業的人所要追求的。   好,方便麵在上一個世紀是人類偉大的發明,迄今還在影響著地球人,食品企業創造 食品,除了要滿足食品本身所具有的吃得飽這些基能的需求以外,還可以附加一些文化元 素,來讓創意加值,讓消費者吃得更快樂,我想只要企業用心,就可以有用力之處, 消費者就會獲得感動。   安藤百福先生54年前,他創造了方便麵,我看到他的著作裡頭,他有提到這個字, 他說這個食,是由人跟良兩個字所組成的,做食品的人要不斷的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給消費 者,更需要本著良好創造安全的食品,讓人類吃得放心。所以他勉勵做食品的人, 都要成為良人,也就是好人。   各位,我的報告快結束了,我要說明的是,我不是一個歷史學者,也不是一個考古專 家,我只是一個對飲食文化有興趣的行銷人,過去15年來,這些想法藉由康師傅的平台獲 得實踐。所以我今天藉由這個機會,提出我的這些過程,跟大家分享我在美味中國的經驗 。   最後還請各位不吝指教,再次感謝各位,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00.162
文章代碼(AID): #1HMQ0ZCf (speech)
文章代碼(AID): #1HMQ0ZCf (spe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