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讀了20多年英文的心得 - 單字篇 2

看板study (讀書/學習)作者 (野人匈奴一名)時間2年前 (2022/07/25 16:11), 2年前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抱歉上一篇文章寫的太草率而且沒寫完,只好分兩段寫,承接上文,其實我有個重 要的觀念沒講到,所以在這裏再補充一下,以下是一個單字的三個進程: (1) 生字 --> (2) 被動式單字 --> (3) 主動式單字 定義: (1) 生字: 完全沒學過,或是儘止於有印象但不確切知道意思 (2) 被動式單字: 讀到或聽到時,能夠在最短時間裏大致理解, 但無法主動在 寫作或口語中使用出來 (3) 主動式單字: 比被動式更進一階,即是能夠在聽說讀寫中應用自如 為了找個例子,剛剛我隨手翻開了以前看過的第4本小說簡愛(這個星期回鄉下老家,所 以可以隨手翻翻堆在老家書架上的舊書),看到某一頁最上面寫了一個字"tumult 混亂", 說實話,我對這個字的印象大概儘止於在生字跟被動式單字之間,儘管這20年來不知道看 過多少次了(就是我每次看到時還是會頓一下,還不到瞬間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又比生字 好很多),其實像這樣的字對我來說還不少,所以我才會在前文中說為什麼我後來苦於閱 讀速度多年停滯不進,才會開始手抄解釋和句子.當然就在寫下本文前,我在cambridge dictionary上查了這個字,然後就把意思和例句都抄下來. 聰明的讀者應該到這裏就知道,我前文寫的自己背單字的三段經驗,基本上就是對應到 上一段的背單字的三個進程,真正要能在聽說讀寫時對一個單字都能應用自如,就是要針 對該單字的掌握度到主動式的階段,而要能到這個階段,我個人的見解是,最有效的方法 是至少要抄解釋和例句(其實我們小學時不就也是這樣學國文的嗎?),當然如果可以的話 你可以再加點努力,多找其它例句來讀或甚至自己造句,那你的掌握度就會更高. 在結束這段屁話前,我想再補充一件事,我唸的是鄉下國中,一個星期就把KK音標教完, 我想讀這篇文章的各位應該沒這麼慘,應該大部份人甚至都有爸媽額外再帶去上一點發 音班什麼的.所以我二十年前背單字時不太重視發音,很多字甚至看的懂確切知道意思, 但卻不見得唸的出來,這個毛病後來也嚴重影響我的閱讀速度,所以我現在背單字都非常 確定我知道怎麼唸,而且是對的,另外,我後來也花了很多時間在糾正自己的發音,說實話 這都是事倍功半,以為這樣能抄捷徑快速背更多單字,但有天才發現不但要吐回來,順便 連利息都要付. 所有的事都有例外,現在就開始講例外了,如果你要問是不是"所有"的單字最好都要抄 下解釋和句子,說實話,當然不是,不需要抄的基本上有以下二種: (1) 實體名詞 這種其實用圖片來理解遠比文字解釋和句子要有用的多了,例如asparagus這個字, 說實話要抄解釋例句遠不如用圖片來理解來的快又有效,不過這通常限於非抽象而 且有實體的 (2) 沒有必要當主動式字彙的 舉個誇張一點的例子,一個拉丁字母組成的血液學名詞,說實話這種可能連當被動式 字彙都沒必要,除非你是要去當醫生的. 不過問題會在,通常剛學英文的人很難知道什麼字需要進入主動式字彙,亂背一通也不 是辦法,我的建議是去找本單字書,最好是分程度,有英文解釋和例句的.你不一定要把整 本書的單字都背下來,偶而翻翻即可,主要是讓你知道這本書上的單字應該就是你一定要 熟到變成主動式字彙的,當你閱讀到這個字時,知道它在主動式字彙裏,再去把它的解釋 和例句抄下來即可. 當然你還是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來加強學習,我想這種坊間的書很多,我就不多講了,我也 用過很多像是以前的 VTrain, Supermemo (現在應該沒了吧),或是現在用的較多的Anki 和Quizlet等,就留給讀者去探索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50.127.67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581157152.A.028.html ※ 編輯: ostracize (111.240.120.40 臺灣), 07/25/2022 16:12:51

07/25 17:49, 2年前 , 1F
推蘆筍
07/25 17:49, 1F

07/26 04:19, 2年前 , 2F
07/26 04:19, 2F

07/26 22:52, 2年前 , 3F
推分享
07/26 22:52, 3F

08/14 12:32, 2年前 , 4F
有看有推
08/14 12:32, 4F

09/26 21:06, 2年前 , 5F
09/26 21:06, 5F

11/03 22:58, 2年前 , 6F
11/03 22:58, 6F
文章代碼(AID): #1Ytb19D0 (study)
文章代碼(AID): #1Ytb19D0 (study)